矿用防冲锚杆
    8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16268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076688.1

    申请日:2015-0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用防冲锚杆。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包括:杆体和让压结构;所述杆体的一端锚固在矿井的围岩的预设钻孔中,所述让压结构通过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杆体上,且所述让压结构与所述围岩的表面贴合;所述让压结构用于分散和释放所述围岩中因为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释放,延长锚杆寿命,保证巷道在受冲击地压时的正常使用,确保安全生产。

    高应力巷道的测力锚杆
    8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98942U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20441010.4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应力巷道的测力锚杆,属于矿用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空心杆(4)、激发电源(2)和设置在空心杆内的圆柱形铁柱(5),圆柱形铁柱(5)的一端设有脉冲波激发装置(6),另一端装有脉冲波接收探头(3),脉冲波激发装置(6)和脉冲波接收探头(3)分别与显示处理装置(1)连接,所述的激发电源(2)为显示处理装置(1)、脉冲波激发装置(6)和脉冲波接收探头(3)供电。其能有效减少外部环境对检测数据的影响,进而减少测量误差,同时能实时得到围岩高应力的大小及变化,对煤矿地质灾害能很好的进行预警。

    一种含瓦斯煤破坏过程中辐射温度场观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690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11430911.8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瓦斯煤破坏过程中辐射温度场观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万能试验机、含瓦斯煤体加载罐、煤体试件、红外热像仪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含瓦斯煤体加载罐和红外摄像仪均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将煤体试件放置在含瓦斯煤体加载罐内进行吸附和加载,所述红外摄像仪用于采集媒体试件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信息,并将采集的温度场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用于记录和存储媒体试件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信息。本发明通过红外热像仪实现含瓦斯煤体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观测,观测区域覆盖煤体试件某一面,测温装置位置可调,实现含瓦斯煤体加载过程中温度场的准确、全面观测。

    一种含瓦斯煤破坏过程中辐射温度场观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6900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30911.8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瓦斯煤破坏过程中辐射温度场观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万能试验机、含瓦斯煤体加载罐、煤体试件、红外热像仪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含瓦斯煤体加载罐和红外摄像仪均设置在万能试验机上,将煤体试件放置在含瓦斯煤体加载罐内进行吸附和加载,所述红外摄像仪用于采集媒体试件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信息,并将采集的温度场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装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用于记录和存储媒体试件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信息。本发明通过红外热像仪实现含瓦斯煤体在加载条件下的温度场观测,观测区域覆盖煤体试件某一面,测温装置位置可调,实现含瓦斯煤体加载过程中温度场的准确、全面观测。

    岩石试样多角度切割设备及岩石混凝土组合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4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04941.6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芯切割设备领域,提供的岩石试样多角度切割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机构及切割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转动圆盘,转动圆盘上固定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两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杠,第一双向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驱动块,驱动块上可拆卸连接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与驱动块可拆卸连接的对接块,对接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杠,第二双向丝杠上螺纹连接有两个夹持块;第一固定板固定有圆板,圆板上端转动有支撑圆台。能够对岩石试样进行多角度切割,同时提供多角度岩石试样与混凝土组合体试件制备方法。

    一种有效降低深部再生顶板下的综采面热害的巷道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277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64991.X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效降低深部再生顶板下的综采面热害的巷道布置方法,涉及深部煤矿地下开采技术领域,所谓再生顶板是指厚煤层的下分层或极近距离煤层群的下部煤层的开采,上分层或上部煤层开采后的垮落破碎顶板在覆岩自重作用或在采空区里进行人工注浆的作用下,通过4~6月的胶结而形成的顶板;所述深部厚煤层的下分层或极近煤层群的下部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运输巷(轨道巷),采用内错于上分层或上部煤层的运输巷(轨道巷)布置,内错距为10~25m,运输巷(轨道巷)均用U型钢棚支护,在下分层(煤)层中掘进运输巷(轨道巷)形成二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代替传统的U型通风方式,能有效地将上分(煤)层采空区的遗留煤炭的放热量和本煤层工作面的围岩散热、工作面落煤散热、采煤机和支架、人员等散热,都通过Y型通风流场进入Y型通风尾巷中,大大减少了工作面和轨道巷中的热害,它适用于深部近水平、缓倾斜或倾斜厚煤层或极近距离煤层群的下分(煤)层的综采面的开采,是一种有效降低深部再生顶板下的下分(煤)层综采面热害的巷道布置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