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9387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96007.1

    申请日:2011-07-13

    Abstract: 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水处理用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是解决了现有的聚硅酸金属盐复合混凝剂需要外加的碱化剂来增强混凝剂的碱化度和聚合程度,使水处理的成本增高的技术问题。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按重量份数比由硅酸盐、铝盐、铁盐、辅剂A和辅剂B制成,辅剂A为磷酸盐、氧化钙、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辅剂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将硅酸盐水溶液,调节pH后搅拌静置,得到聚硅酸溶液,然后加入铝盐、铁盐、辅剂A和辅剂B并混合均匀,得到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本絮凝剂不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成本低,可用于水处理领域。

    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2243B8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010144233.0

    申请日:2010-04-12

    Abstract: 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针对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和好氧等脱氮除磷工艺的内在矛盾难以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要求的问题。装置方案:第二厌氧生物选择器与沉淀池相连通,第一厌氧生物选择器与缺氧池连通;方法方案:步骤一:原水泵入第一厌氧选择器;步骤二: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到第二厌氧生物选择器;步骤三: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出水流向缺氧池;步骤四: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第一好氧池;步骤五:经过步骤四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第二好氧池;步骤六:经过步骤五处理后出水进入沉淀池,上清液直接排放。本发明装置及方法用于城市污水的处理。

    一种调理剂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36767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810137214.8

    申请日:2008-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13 Y02W30/43

    Abstract: 一种调理剂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它涉及一种调理剂的应用。它解决了现有调理剂的投加量大、自身易发生分解、传质效能较低、难循环使用和易发生厌氧酸化的问题。本发明调理剂是粒径为0.2~10cm的浮石。应用:一、将污泥与调理剂混合,得混合物料;二、混合物料放入发酵设备内发酵;三、发酵后出料,然后筛分出调理剂,即完成调理剂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本发明调理剂的投加量减少了30%,自身空间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传质效能高,可循环使用,不易发生厌氧酸化。

    减少毒死蜱污染的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40298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47955.0

    申请日:2010-11-17

    Abstract: 减少毒死蜱污染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氧化的方法或采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毒死蜱在过滤工艺中造成滤池的堵塞、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向待处理水取水口处投加木质粉末活性炭乳液,使水中木质粉末活性炭的含量为10mg/L~60mg/L;二、步骤一处理的水经过稳压井后,在经过反应池前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剂;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水经反应池、沉淀池、砂滤池和消毒后,即得出水。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毒死蜱(水中毒死蜱的去除率在89%以上),同时避免了吸附后的粉末活性炭在过滤工艺中造成的滤池堵塞和水中的漂浮残留,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可在低温、好氧条件下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细菌

    公开(公告)号:CN101570736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910071569.6

    申请日:2009-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可在低温、好氧条件下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细菌,它涉及细菌。它解决了现有细菌不适用于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和低温处理的问题。本发明细菌SRA13为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属于短杆菌属,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90,保藏日期为2009年1月19日。筛选方法:一、分离纯化;二、制菌液;三、菌液筛选培养;四、取存活菌株的菌液筛选培养;五、重复步骤四后取存活菌株进行逐步低温驯化;六、取低温驯化后存活菌株的菌液,复筛后即得。本发明细菌能在2~10℃的低温条件下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可低温、好氧条件下同步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细菌及筛选驯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3665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1571.3

    申请日:2009-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可低温、好氧条件下同步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细菌及筛选驯化方法,它涉及细菌及筛选驯化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细菌不适用于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和低温处理的问题。本发明细菌SRA10为鲁菲不动杆菌,属于不动杆菌属,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89,保藏日期为2009年1月19日。筛选方法:一、分离纯化;二、制菌液;三、菌液筛选培养;四、取存活菌株的菌液筛选培养;五、重复步骤四1~2次后取存活菌株进行逐步低温驯化;六、取低温驯化后存活菌株的菌液,复筛后即得。本发明中筛选驯化所得细菌能在2~10℃的低温条件下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一种动态翼片隔板絮凝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42888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209653.5

    申请日:2008-12-09

    Abstract: 一种动态翼片隔板絮凝设备,它涉及一种翼片隔板絮凝设备。针对现有采用固定翼片的隔板絮凝设备存在絮凝时间长、絮凝效果不理想、水处理能力低、絮凝池体积大、基建费用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方案一:支撑框架的支撑柱上套装有一根与其转动配合的长套管,每根长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装有多个第一动态翼片组,第一动态翼片组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方案二:支撑框架的每条支撑柱上套装有多个与其转动配合的短套管,每个短套管的两端通过装在支撑柱上的两个销轴限位,每根短套管的外壁上固接有第二动态翼片组,第二动态翼片组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本发明的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较传统工艺节约反应池有效容积50%以上,水处理能力提高20%~30%左右。

    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2243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4233.0

    申请日:2010-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两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针对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和好氧等脱氮除磷工艺的内在矛盾难以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要求的问题。装置方案:第二厌氧生物选择器与沉淀池相连通,第一厌氧生物选择器与缺氧池连通;方法方案:步骤一:原水泵入第一厌氧选择器;步骤二: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到第二厌氧生物选择器;步骤三: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出水流向缺氧池;步骤四: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第一好氧池;步骤五:经过步骤四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第二好氧池;步骤六:经过步骤五处理后出水进入沉淀池,上清液直接排放。本发明装置及方法用于城市污水的处理。

    一种动态翼片隔板絮凝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428883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09653.5

    申请日:2008-12-09

    Abstract: 一种动态翼片隔板絮凝设备,它涉及一种翼片隔板絮凝设备。针对现有采用固定翼片的隔板絮凝设备存在絮凝时间长、絮凝效果不理想、水处理能力低、絮凝池体积大、基建费用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方案一:支撑框架的支撑柱上套装有一根与其转动配合的长套管,每根长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装有多个第一动态翼片组,第一动态翼片组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方案二:支撑框架的每条支撑柱上套装有多个与其转动配合的短套管,每个短套管的两端通过装在支撑柱上的两个销轴限位,每根短套管的外壁上固接有第二动态翼片组,第二动态翼片组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本发明的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较传统工艺节约反应池有效容积50%以上,水处理能力提高20%~30%左右。

    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28882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09651.6

    申请日:2008-12-09

    Abstract: 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净化装置。本发明由斜板和筋条组成,筋条均固定在斜板一侧的表面上,斜板为波浪形,筋条与斜板连接的一侧形状与斜板随形。本发明具有沉淀和澄清功能,沉淀池表面负荷可达18m3/m2×h;较常规沉淀池负荷可提高2~2.5倍;出水中颗粒含量较现有沉淀池明显减少,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与澄清池相比,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悬浮泥渣层形成期,且由于泥渣层存在于沉淀小单元内,液流状态稳定,泥渣层形成稳定,运行初期即可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沉淀池沉泥的密度较常规沉淀池大,排泥水可节省50%左右,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运行费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