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596432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330100.0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该系统包括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和设置在外层安全壳顶部的冷却装置,在内层安全壳上设置的热管导液装置、和在所述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之间设置的疏导空气流通方向的导流装置,冷却剂从顶部喷洒在内层安全壳上形成液膜,通过热管导液装置一方面可以抑制液膜的断裂,提高液膜与空气进行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将安全壳表面的热量排出安全壳内;另一方面,可以将未被液膜覆盖的安全壳表面上的热量导入内层安全壳与外层安全壳的换热空间最终排出安全壳内,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具有高效换热、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2770265U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20419407.4
申请日:2012-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反应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的主体结构由上至下由顶部端盖、壳体和下封头组成;在壳体的上部设置平行布置的上隔板和下隔板;在下隔板的下方设置多个均匀布置的与上部腔室连通的筒体,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构成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超临界水在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内流动,构成一次侧循环,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为窄隙环管;冷流体水在冷流体水下降通道、下部腔室、冷流体水上升通道以及顶部腔室内流动,构成二次侧循环。在超临界水堆正常停堆或事故紧急停堆情况下,采用超临界窄缝自然循环换热器进行余热排出,不需要任何外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因为能动部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系统失效概率,提高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27961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2328978.4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燃料棒包壳,该包壳包括芯体(1)和芯体外保护层(4);其中,所述芯体(1)由纯钼或钼合金组成,所述芯体外保护层(4)为金属涂层;所述芯体(1)的厚度为100μm‑600μm;所述芯体外保护层(4)中具有梯度结构,所述梯度结构包括过渡层(2)和外扩散层(3),其中,过渡层(2)位于芯体(1)和外扩散层(3)之间。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涂层选自的Fe‑Cr‑Si涂层,不锈钢涂层或Si‑Mo涂层。本实用新型为核反应堆燃料棒提供了一种新型包壳材料,有效提高了燃料组件包壳的抗冲击性和耐疲劳性,以及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456173U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21922412.0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式超临界水细颗粒热泳脱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3)、脱除细颗粒的脱除段和出口段(8),通过入口段(3),超临界水进入到装置中,经过脱除段脱除细颗粒,从出口段(8)离开该装置;超临界水流经入口段(3)和出口段(8)的方向为重力的方向,该装置在工作时处于竖直放置状态,脱除段包括脱除壳体(14)和内冷却颗粒脱除管(5),以及设置在脱除壳体(14)周围的冷却器(6)。本装置利用流体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热泳力、湍流力以及扩缩效应等综合影响而产生强力细颗粒脱除效果,同时气凝胶材料的强吸附性进一步加强脱除,保证流体的安全稳定流动。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满足实验需求及工程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049114U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20652545.0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1B1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行业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的输电线路弧垂测量系统,包括北斗卫星、移动站、本地服务器,移动站设置在输电导线上,移动站与输电导线形成滑动配合,移动站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块及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定位模块输出端与第一通讯模块输入端连接,第一通讯模块与北斗卫星通过卫星信号连接,北斗卫星与本地服务器通过卫星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基于北斗的定位系统,移动站在输电线路上滑动,实时获取输电线路的位置信息,通讯模块将收集到的位置信息通过北斗卫星转发到本地服务器,方便人员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有效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04577110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307963.6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B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淋式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该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通过在真空室中等离子体的上方和两侧分别设置上部喷淋环管和内、外侧喷淋环管,并在内、外侧喷淋环管上方和反应堆底部设置内、外侧收集槽和下部收集槽,液态金属从上部喷淋环管向内侧、外侧喷射,落入内、外侧收集槽,完成对等离子体上方的封闭;同时,液态金属经内、外侧喷淋环管分别向外、向内喷射,落入下部收集槽,完成对等离子体下方的封闭,从而形成第一液态壁,最后将液态金属从反应堆内抽出,完成对反应堆内热量的导出,进而完成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淋式第一液态壁发生装置具有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3025767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20009479.6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硬件系统,其包括若干用户工作机、SOAP路由器、若干应用服务器、局域网用户机以及系统管理机;其中,所述若干用户工作机通过英特网远程连接至路由器上;所述若干应用服务器、局域网用户机以及系统管理机分别连接至路由器上,并组成一局域网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供电企业绩效考核硬件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面向功能层的(SOA)系统集成技术,对各供电公司的考核数据自动获取,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并使考核结果准确,减轻了领导的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202771812U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20421779.0
申请日:2012-08-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核电站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在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时,安全壳内压力上升,连接阀门打开,颗粒物通过管道输运至氦气箱,氦气箱是具有水冷壁承压不锈钢箱体,由于热泳及湍流效应,颗粒物在箱内发生沉积;同时,氦容积箱有外部设备输水管进行冷却,以在氦容积箱内形成有一定梯度的温度场,并且氦气由于较高热导率促使热泳沉积具有较高效率。该脱除装置可安装核电站安全壳外,实施方便,控制简单,由此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16954134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20953725.8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滴开槽型缠绕管式换热器,涉及核能在内的能源领域和机械设备领域,解决了换热器换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外层管和内层管双层管束布置,可有效提高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强化换热器换热能力。外层管和内层管的管道截面形状为水滴开槽型,能够有效增大管内流体扰动,提高管内流体的湍流强度,强化管内流体与壁面的换热能力。采用冷热侧逆流换热,有效提高了冷热侧传热温差,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缠绕结构能使流体在壳侧流动时扰动能增加,能够更好的冲刷管道壁面进行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206574490U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20225293.2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反应堆发生弹棒事故的装置,包括棘爪组件(1)、控制组件(2)和电缆组件(3),所述装置位于控制棒驱动机构(10)的下部,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10)环绕设置于驱动轴(5),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6)外部上端,所述电缆组件(3)为所述控制组件(2)提供电力,所述控制组件(2)产生电磁感应并发生位移,带动所述棘爪组件(1)运动,使所述棘爪组件(1)与驱动轴(5)啮合或脱离。该装置充分利用了原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防止反应堆发生弹棒事故,为控制棒驱动机构增加了安全屏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