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7285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680035181.5
申请日:2006-09-25
Applicant: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002 , B01J21/18 , B01J23/58 , B01J23/63 , B01J23/894 , B01J35/0013 , B01J2523/00 , H01M4/8605 , H01M4/8814 , H01M4/8875 , H01M4/8882 , H01M4/8896 , H01M4/9016 , H01M4/92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T428/2991 , B01J2523/24 , B01J2523/3706 , B01J2523/842 , B01J2523/821 , B01J2523/828 , B01J2523/3712 , B01J2523/8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担载了微粒子的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微粒子是在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中代替目前一般使用的铂担载碳粒子或金属铂粒子而使用的、并且比以往的铂担载碳粒子等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其结构为,将晶格中含有贵金属元素且其平均晶粒尺寸是1~20nm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担载在碳粒子上。作为制造这样的担载了微粒子的碳粒子的方法是,首先制备含有构成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微粒子的金属的配位离子的溶液,接着,使碳粒子分散在得到的溶液中,在上述金属的配位离子被吸附在碳粒子上之后,实施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385171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680030338.5
申请日:2006-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4/8807 , H01M4/8814 , H01M4/8821 , H01M4/8878 , H01M4/8882 , H01M8/004 , H01M8/0247 , H01M8/0252 , H01M8/0258 , H01M8/04171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管型燃料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可获得具有良好粘附性的管型燃料电池而不会阻塞内部集电器的气体通道。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使用柱状内部集电器的管型燃料电池的方法,该内部集电器在外周面上具有气体通道。所述用于制造管型燃料电池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可除去物质填充该气体通道以形成可除去部分的填充步骤;至少在该可除去部分上形成功能层的功能层形成步骤;以及在该功能层形成步骤之后除去该可除去部分的除去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137544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680039916.1
申请日:2006-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65 , H01M8/0252 , H01M8/04074 , H01M8/1007 , H01M8/2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管状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效率的燃料电池。具体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100),其包括中空形状的电解质膜(1)、分别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1)的内侧和外侧的中空形状的电极(2,3)及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1)和所述电极(2,3)内侧的内部集电器(10a)。所述内部集电器(10a)具有中空形状且由非多孔部件制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305491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680042125.4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04 , H01M8/0206 , H01M8/0252 , H01M8/0276 , H01M8/0284 , H01M8/1065
Abstract: 管状燃料电池(10)包括内集电器(5)、薄膜电极组件(6a)、以及密封部分(7a1、7a2),所述密封部分(7a1、7a2)分别设置在所述薄膜电极组件的轴向端部处。薄膜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集电器上的内催化剂层(2a)、设置在所述内催化剂层上的电解质薄膜(1)和设置在所述电解质薄膜上的外催化剂层(2b)。外催化剂层的轴向长度比电解质薄膜和外催化剂层的轴向长度短。在管状燃料电池的每一侧,外催化剂层的轴向端面和内催化剂层的轴向端面位于密封部分的两个相反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64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31957.6
申请日:2006-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74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15 , H01M8/2457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管状燃料电池的热交换效率的燃料电池。尤其公开了这样的燃料电池,包括:管状燃料电池(1);在所述管状燃料电池(1)外部设置的热交换器(10a)。在该燃料电池中,所述管状燃料电池(1)的外周面和所述热交换器(10a)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116208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04046.4
申请日:2006-0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02 , H01M8/004 , H01M8/0252 , H01M8/0278 , H01M8/241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包括一对布置在中空电解质膜的内和外表面上的电极,以及至少两个相邻的串联连接的电池模块组件,每个组件具有分别与成对电极接触的多个电流集电器,并具有至少一个开放端。当将电池模块组件串联连接时出现如下问题,即在电池模块的内表面上必须设置复杂的气体流动通道。为了解决燃料电池的上述问题,每个上述的电池模块组件(100)设置有:分隔壁(8A)(8B),用于分隔电池模块阵列的主体和开放端之间的空间,开口端彼此对齐,以及负极输出单元(14)和正极输出单元(15),其分别与负极用电流集电器(12)和正极用电流集电器(13)连接,负极用和正极用电流集电器(12)(13)布置在电池模块的端侧附近,并设置在相邻电池模块组件的接触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38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6569.X
申请日:2008-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88 , H01M4/92 , H01M4/86 , H01M8/10 , H01M8/08 , B01J23/42 , B01J23/46 , B01J23/745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23/89 , B01J37/02 , B01J37/04 , B01J3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083 , H01M4/8652 , H01M4/881 , H01M4/8828 , H01M4/921 , H01M4/926 , H01M8/0637 , H01M8/083 , H01M8/1013 , Y02E60/522 , Y02E60/566 , Y02P70/56
Abstract: 碱性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22)包括含有铁(Fe)、钴(Co)和镍(Ni)中至少一种的第一催化剂颗粒(26),含有铂(Pt)和钌(Ru)中至少一种的第二催化剂颗粒(28),用于负载第一催化剂颗粒(26)和第二催化剂颗粒(28)的载体(24)。
-
公开(公告)号:CN100573991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680004179.1
申请日:2006-0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每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用中空状膜电极组件,其中该燃料电池用中空状膜电极组件包括中空状的固体电解质膜,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膜的外周表面上的外电极层以及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膜的内周表面上的内电极层,并且其中,所述燃料电池用中空状膜电极组件被形成为螺旋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467285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80021841.9
申请日:2007-06-12
Applicant: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9/0054 , B82Y30/00 , C01B32/05 , C01G51/003 , C01G51/006 , C01P2002/34 , C01P2002/60 , C01P2002/72 , C01P2002/74 , C01P2002/80 , C01P2002/85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8647 , H01M4/885 , H01M4/9033 , H01M4/92 , H01M4/921 , H01M4/923 , H01M4/925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T428/29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载微粒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载微粒碳粒子的特征在于,在碳粒子表面负载有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该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的粒子整体都存在有贵金属微粒,所述载微粒碳粒子可以代替现在通常使用的载铂碳粒子或金属铂粒子来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用催化剂等,并且与以往的载铂碳粒子等相比,可以大大减少铂的使用量。其构成为,使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负载在碳粒子上,所述钙钛矿型氧化物微粒的整体存在有贵金属微粒且微晶尺寸为1~20nm。作为制造这样的载微粒碳粒子的手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包含构成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粒和贵金属微粒的金属的络离子的溶液,接着反复进行将碳粒子浸渍在得到的溶液中后使其干燥的工序,从而使所述金属的络离子吸附于碳粒子,然后进行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050211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580019092.7
申请日:2005-06-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04 , H01M8/0206 , H01M8/0247 , H01M8/241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用于管状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11),其设有:管状固体电解质膜(1);外部催化剂电极层(2),其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膜(1)的外周表面上;内部催化剂电极层(3),其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膜(1)的内周表面上;外部集电器(4),其布置在所述外部催化剂电极层(2)的外周表面上;以及内部集电器(5),其布置在所述内部催化剂电极层(3)的内周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集电器(4)和所述内部集电器(5)中的至少一个是包括螺旋导体的螺旋集电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