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器械搓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478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35746.7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血管介入器械搓捻装置及方法,该血管介入器械搓捻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主动送丝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组件、主动传送带和主动托辊带轮,第一支架组件可滑动的设于第一导轨上,主动传送带与主动托辊带轮张紧适配;压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组件、调整组件和压紧板;从动送丝机构,包括从动传送带和从动托辊带轮。本发明通过调整组件调整从动传送带与主动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实现对导丝的夹紧力的调整,防止搓捻过程发生打滑现象,保证主动传送带和从动传送带之间的相对移动,对导丝产生有效搓捻力,提高搓捻效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力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58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05016.5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力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力信息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力信息显示装置;其中:力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受力将所述力的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后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电信号,确定力信息的显示信息,并将显示信息发送至所述力信息显示装置;所述力信息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力信息的显示信息。本发明通过力信息采集装置将所述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后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并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力信息的显示信息,最后显示力信息,以使操作者可以直观获取当前操作施加的力的相关信息,可以使操作者准确判断当前操作的力度大小或方向等是否合适。

    介入手术递送装置及递送系统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0930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215666.9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递送装置及递送系统,该介入手术递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和多个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交替分布,相邻的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形成供导丝或导管穿行的递送通道,所述介入手术递送装置包括多个所述递送通道;所述从动轮被构造成能够偏离或者靠近所述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被构造成能够双向旋转。通过本发明,缓解了PCI手术一次只能进行单根导丝或导管的推送操作,导致手术工作效率低、手术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导丝操控手柄
    8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073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778269.5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丝操控手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血管手术医生手术环境危害大、手术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丝操控手柄,包括导丝平移及反馈模块、导丝旋转模块和本体结构件,所述导丝旋转模块与所述导丝平移及反馈模块连接,且均安装于所述本体结构件;所述导丝旋转模块输出的旋转角度生成导丝的姿态控制信号,用于驱动导丝使其以自身长度方向为轴进行旋转;所述导丝平移及反馈模块输出平移量生成导丝的位移控制信号,用于通过直线运动控制导丝的递送及完成导丝推送过程中为操作者提供力反馈,本发明使医生可以远离辐射区实现远程手术,通过力反馈增强临场感,提高可控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按压止血装置
    8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028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1289331.0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旨在解决止血位置不能精准确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压止血装置,包括按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血管出血点定位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固设于所述按压组件的内表面,并用于检测施加于血管出血点的压力信息,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上还设置有止血组件安装部;所述血管出血点定位组件阵列设置于所述止血组件安装部周围,并用于检测包含血管出血点的血管图像信息,以定位血管出血点的准确位置;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按压止血装置,可以对不同的待止血区域进行压迫止血,在对血管出血点的准确位置进行按压的同时,调整压迫力度,达到预期的止血效果。

    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血管内支架图像分割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861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59488.9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血管内支架图像分割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时并且精确地从手术中X光透射图像中将血管内支架分割出来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通过获取X光透射待检测视频序列并基于待检测视频序列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化上注意力融合网络生成显示血管内支架的而知分割掩膜序列,将显示血管内支架的二值分割掩膜覆盖在待检测视频序列上生成显示血管内支架的视频序列。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征注意块和关联注意块提升了血管内支架图像分割的精确度,采用了Dice损失函数和聚焦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训练避免了边缘像素的错误分类,提高了图像分类网络的性能。

    一种针对虚拟微创血管介入手术的导丝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6265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404708.2

    申请日:2016-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虚拟微创血管手术的导丝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对导丝进行离散化表示,得到导丝模型;步骤2:对所述导丝模型的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3:基于初始化的导丝模型参数,获得所述导丝模型的能量值;步骤4:基于所述步骤3得到的能量获得相应的力和力矩;步骤5:利用拉格朗日乘子式法实现所述导丝模型的不可拉伸约束,并计算出由该不可拉伸约束产生的约束力;步骤6:对所述步骤4和步骤5求得的力和力矩进行求和,并结合所述步骤4和步骤5求得的力和力矩,对所述导丝模型的参数进行更新;步骤7:循环调用步骤3~6来进行导丝的动态仿真。实验证明,本发明导丝模型能够逼真地、实时地模拟真实导丝的物理形变。

    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手指及手腕训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96285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319764.6

    申请日:2016-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手指及手腕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基座、手腕旋转运动机构和手指抓握及伸展运动机构,所述手腕旋转运动机构由第一伺服电机通过两级减速机构驱动,其中第一级减速机构是齿轮减速箱,安装在第一伺服电机前端,第二级减速机构由轴套和旋转半圆环通过钢丝绳缠绕方式构成,位于第一级减速机构前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所述手指抓握及伸展运动机构由第二伺服电机通过两级减速机构驱动,其中第一级减速机构是齿轮减速箱,安装在第二伺服电机前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手掌支撑板上,手掌支撑板固定在手腕旋转运动机构的旋转半圆环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性强。

    基于sEMG的单关节主动训练控制方法及相应的康复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4492033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784548.X

    申请日:201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EMG的单关节主动训练控制方法及相应的康复机器人,该单关节主动训练控制方法用于具有sEMG采集系统的康复机器人中,包括利用sEMG采集系统采集患者的sEMG信号,然后康复机器人利用所述sEMG信号转换为单关节主动训练控制信号,对患者的单关节主动训练进行控制。本发明方法包含两个策略,即阻尼式和弹簧式主动训练,前者利用sEMG控制关节运动速度;后者利用sEMG控制关节角位移。本发明简单灵活,能够实现对被试者主动运动意图的监督,并提供两种方式的下肢康复主动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康复效率。

    一种多位姿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480004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26371.9

    申请日:2015-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位姿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座和训练床。所述训练床包括两套腿部机构、一套座椅、一套座椅宽度调整机构、一套人体重心调整机构、一套靠垫、一套减重系统和一套座椅靠垫角度调整机构。所述机器人基座包括一套床体角度调整机构,所述床体角度调整机构和所述座椅角度调整机构相配合,可以为瘫痪患者提供卧、坐、站等多种姿态的训练方式。所述腿部机构包括髋、膝、踝三个关节;所述髋、膝、踝关节均由电机驱动,并安装了角度和力传感器,可用于识别患者的运动意图,便于为患者提供主动和助力训练。所述人体重心调整机构、腿部机构和减重系统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接近人体自然行走的仿生学步态,提高步态训练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