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4323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47831.2
申请日:2011-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L27/08 , C08K13/02 , C08K5/12 , C08K5/523 , C08K5/103 , C08K5/521 , C08K5/10 , C08K5/11 , B29C49/04 , B29C47/92 , B29C55/12 , B29B7/80 , B29L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385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晶点、提高阻隔的PVDC薄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在PVDC的共聚物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助剂,同时加入少量热稳定剂、润滑剂和无机氧化物,即首先进行助剂的复配,然后将助剂和PVDC树脂按照一定的比例、顺序进行共混,最后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经过吹塑工艺,吹制成膜。本发明方法采用新型的增塑剂及优化配比,可以降低总的助剂添加量,由此制备的PVDC薄膜,膜面平整光滑,可消除尺寸大于40微米的晶点,所得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较高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适用于食品包装或者药品包装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336923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173841.9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8J9/40 , C08J7/12 , C08J7/14 , C08J7/18 , C08L81/06 , C08L81/02 , C08L79/08 , C08L71/00 , C08L6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链含氟磺酸芳香族聚合物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对芳香聚合物膜进行原位接枝改性,在侧链上引入氟磺酸基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加工速度快、处理效果好,并且不易引起环境污染、节能降排、更适合工业化生产,能够应用于新能源技术、各种电解制备装置、电渗析、化学催化、气体分离、气体干燥、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氯碱工业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646920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610149918.1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立构复合晶构建聚乳酸膜超疏水界面的制备方法。超疏水表面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对液滴粘附力极低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功能,比如荷叶的表面;对液滴粘附力极强的超疏水表面往往用于微量液滴的运输,比如玫瑰花瓣的表面。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粗糙度是影响其界面浸润性能的关键因素。对于某种限定的材料,通常通过在表面构建多尺度微纳结构的方式来提高其疏水性。本发明利用左旋聚乳酸与右旋聚乳酸可以形成立构复合晶,溶剂诱导相转化的过程中形成微米级圆球和纳米级凹槽的现象,在聚乳酸膜表面构建多尺度微纳结构,从而得到超疏水的、粘附力可控的聚乳酸膜界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147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109725.X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7C303/36 , C07C303/38 , C07C311/48 , H01M10/0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相转移催化制备磺酰亚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磺酰胺和磺酰卤为起始原料,在逆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界面反应制备磺酰亚胺类化合物。该反应以水和有机溶剂为媒介,摆脱了传统磺酰亚胺尤其是含氟磺酰亚胺类化合物对水分敏感、反应周期长、温度高、产率低的缺点,具有适用范围光,原料易得,后处理方便等优点,对于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种类拓展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意义,在药物、新能源、表面活性剂、电解助剂的生产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8000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410664880.2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石墨烯以及接枝于石墨烯表面的含氟磺酰亚胺基的聚合物及其聚合物金属盐。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制备所述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正离子传导性和优良的电子导电性,可显著提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58281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10014042.X
申请日:2016-0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含氟醇作为共溶剂制备高结晶聚乳酸分离膜的方法。聚乳酸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具有半结晶期长、结晶困难的问题。较低的结晶度导致其热变形温度低、热稳定性差,严重限制了聚乳酸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聚乳酸超滤膜通常通过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方法首先将聚乳酸树脂颗粒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含氟醇,得到均一的聚乳酸铸膜液;将该铸膜液通过相转化法制备成微孔膜,在水中浸泡一周,以除去膜中残留的氟醇。采用本方法得到的聚乳酸超滤膜其结晶度大幅提高,热稳定性相应提高。同时避免了其他结晶成核剂的使用,得到的聚乳酸膜无毒环保,可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03220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474540.8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莲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基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分为四个步骤: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均匀的聚砜铸膜液;配制成均苯酰氯质量百分比为0.05~5﹪的均苯酰氯正己烷溶液;用去离子水除去残余溶剂,得到聚砜超滤底膜;得到氧化石墨烯基正渗透膜。本发明制备的正渗透膜具有很高机械强度,耐溶剂性,抗污染性,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和高盐截留率,为制备正渗透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以用于急救水袋、植物保护箱、海水淡化、硬水软化、工业废水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6330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45312.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5/48 , C08G65/38 , C08J5/2256 , C08J5/2287 , C08J2371/12 , H01M8/1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交联型碱性聚芳醚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膜具有如式(Ⅰ)结构,制备该膜时先将聚芳醚化合物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将其溴甲基化或氯甲基化,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溴甲基化或氯甲基化的聚芳醚化合物,之后再将其溶解于极性溶剂中,加入交联化试剂,反应0.5~3h,再加入季铵化试剂反应20~24h,并经过涂膜以及碱化工艺制备得到。本发明所制备的新型的交联型碱性聚芳醚阴离子交换膜由含有季铵盐离子交换基团的聚芳醚砜或聚芳醚酮聚合物制备而成,具有比较高的离子传导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碱性稳定性,能够满足碱性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的使用要求,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45322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21649.9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34 , B01D67/0006 , B01D69/02 , B01D2323/02 , B01D2323/30 , B01D232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尺度拓扑结构的超亲水聚偏氟乙烯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由功能单体直接在聚偏氟乙烯溶液网络链之间聚合、交联,形成稳定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将功能性聚合物链段长期、持久的固载在聚偏氟乙烯分离膜表面和本体中,提高其亲水性、抗污染性能和力学强度;同时以醇或者盐溶液为非溶剂,成膜的同时在膜表面形成多尺度拓扑结构。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制备与表面多尺度拓扑结构的构筑同步进行,生产效率高、易操作、成本低,利于大规模的开发生产,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34460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20710.8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68 , B01D67/0006 , B01D67/0013 , B01D69/02 , B01D2323/08 , B01D2323/12 , B01D2323/30 , B01D2325/02 , B01D2325/24 , B01D2325/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自组装纳米纤维状聚砜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膜是功能单体在聚砜溶液网络链之间聚合,生成半互穿网络结构,并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过程中原位自组装成棒状胶束、均匀堆积,从而形成纳米纤维状聚砜膜。本发明中功能单体在聚砜溶液网络链之间聚合、交联,形成稳定的半互穿网络结构,洗脱率低,能够长期、持久的赋予聚砜膜优异的亲水性、抗污染性能和力学强度,不涉及改性剂预先合成、分离、纯化和干燥等繁琐步骤。功能性聚合物和聚砜链段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过程中原位自组装成棒状胶束、均匀堆积,形成新型的纳米纤维状聚砜膜材料,孔隙率高、通量大,孔径分布窄、分离精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