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55000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710020549.7
申请日:2007-03-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非接触式矿山压力观测及评价方法涉及一种通过非接触式监测受载煤岩体产生的电磁辐射信息来监测与评价矿山采掘空间或隧道围岩的相对应力状态的技术,观测方法为: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监测的区域,将定向接收电磁天线有效接收方向对准测点,测试完成得到Ei,直至所有测点测试完成。评价方法为:矿山压力评价的指标采用煤岩电磁辐射强度的平均值Ei,计算所有测点电磁辐射强度Ei的平均值Eavg;把测试结果Ei在图中显示出来,当所测电磁辐射强度大于Eavg时,该测点被评价为高应力点;对于连续两个以上测点的电磁辐射强度值都大于Eavg的区域,评价为高应力区;对于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测点的电磁辐射强度呈现急剧增大1倍以上或急剧降低50%以上的区域,评价为高应力梯度区。
-
公开(公告)号:CN1288455C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410065793.1
申请日:2004-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煤岩动力灾害实时监测预报装置及预报方法涉及一种通过连续不间断监测煤岩砼变形破裂电磁辐射信息的技术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前置放大器(2)、A/D转换器(3)、缓冲器(4)、CPU(5)、程序存储器(6)、数据存储器(7)、显示器(8)、RS485通讯口(9)、标准信号输出电路(10)、键盘(11)组成的监控主机,以及天线(1)、电源(12)、KJ系统分站(13)、KJ系统中心机(14);实时监测预报方法是将探头即天线的有效接收方向对准被测区域中心,天线距被监测区域的距离小于50米;对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记录,发出警报。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及移动方便,测试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40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234338.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42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试验‑理论‑数据混合驱动的煤与瓦斯突出智能预警方法,包括:构建试验‑理论‑数据混合驱动模型;基于试验‑理论‑数据混合驱动模型,构建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利用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实时推演和反馈井下场景和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深度学习组合模型,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深度学习组合模型,提取并赋权孪生数据特征,输出预测数据;构建阈值法、动态趋势法、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多参数综合判断准则,利用判断准则对预测数据和现场因素进行区分,确定突出风险预警等级,完成煤与瓦斯突出的智能预警。本发明充分利用现有试验研究,充分挖掘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特征和数据关联,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332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89251.8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汉大学
Inventor: 胡少斌 , 舒子阳 , 何满潮 , 奚灵智 , 王恩元 , 贾永胜 , 王媛 , 李小春 , 杨槐 , 张强 , 李晨 , 姚颖康 , 朱淳 , 颜正勇 , 庞烁钢 , 蔡余康 , 刘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智慧爆破破岩系统及方法,涉及开挖破岩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智能决策模块及无人工程机械施工模块;其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激光雷达与双目摄像机,实时监测施工场地与工程机械设备,获取施工现场数据,施工现场数据包括工程地质数据、工程机械设备的方位角度数据以及图像视频数据;智能决策模块,用提取施工现场数据中不同类型的施工参数,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评估爆破效果;无人工程机械施工模块,用于执行施工任务,调用与控制工程机械设备实施爆破施工操作。本发明通过多模块协同工作,形成了全新的绿色智慧爆破破岩系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增强施工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006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0511458.8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岩体动力学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包括主体承载模块、动态密封模块、动静加载模块、气液充填模块、控温保温模块、钻掘采与支护模块、多物理场信息感知模块,能够真实模拟深部工程各种岩体动力灾害,可成为岩体动力学及冲击地压、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突水等各类工程岩体动力灾害影响因素、演化机理、前兆响应、预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等研究的模拟试验仪器及平台,试验系统适应多种工程岩体模型、多尺度演化过程实验及多信息精准测试、耦合分析等,能够成为工程岩体动力学、工程岩体动力学行为和机制研究的基础试验装备,能够成为突破岩体动力学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难题的基础试验装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5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32193.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1/00 , E21B47/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钻孔多参量地层结构精细探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矿井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周侧连接有运动及井壁耦合装置,装置本体内设有位于前段的图像视频捕捉系统和高频地质雷达、位于中段的多频激励声源、以及位于后段的震动声波接收换能器阵列,装置本体后段的端部引出有供电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本装置可充分利用煤矿井下已有钻孔并结合多种物理测井方法,准确全面地探测巷道及工作面数十米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体,获取钻孔壁周边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三维地质构造。本方法采用的多参量地球物理表征方法,能够实现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的超前探测并获取地层结构的精细特征,对井下各类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18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977655.3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煤体瓦斯涌出量可视化表征方法,属于煤矿瓦斯涌出量可视化技术领域。通过采集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煤体红外测温区瓦斯解吸量与平均红外辐射温度差值生成拟合方程,建立红外测温区平均红外温度差值和红外测温区的瓦斯解吸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利用红外测温区的平均红外温度差值计算红外测温区的瓦斯解吸量。本方法通过煤体红外温度来得到煤体瓦斯解吸量,从而实现煤体瓦斯解吸量,进而实现煤体瓦斯解吸量可视化,而不需要再对煤体瓦斯解吸量进行直接测量,从而简化现有的检测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68194.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V1/30 , G01V1/28 , G01V1/34 , G01V1/16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层动静应力场微震监测反演及异常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震源定位、微震传感器坐标等数据,对煤岩层进行波速场反演成像;其次,采用两个分别位于相邻时间段且位于位置较近的微震事件对到达传感器的P波初至到时差进行时差成像,得到波速时差图像;在此基础上,根据煤岩层破坏产生的微震信号,对煤岩层破坏进行震源定位及震源机制定量反演,得到煤岩层破坏位置、破裂大小及裂纹方向;综合利用波速场成像、波速时差成像、震源定位及震源机制定量参数对煤岩层动静应力场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煤岩层动静应力场图像;最后,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动静应力场图像进行异常区的智能识别,为煤岩层动静应力场监测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96312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0878707.8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复性水热致裂装置,包括重复性水热致裂筒;所述重复性水热致裂筒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水仓一(1)、料仓一(2)、料仓二(3)和水仓二(4);所述水仓一(1)、料仓一(2)、料仓二(3)和水仓二(4)的左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充水口一(5)、充料口一(6)、充料口二(7)和充水口二(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重复性水热致裂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实现了自动连续利用高压离子水相变产生的高压气体压裂深部岩体,不断地脉动冲击压裂岩体,且残余的大量离子水可提高体积裂缝的形成,从而更有效的促进煤层气解吸和形成产气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8295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1659.X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可回收式微震传感器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传感器安装底座、护孔钢管;S2:监测区域岩体上钻孔;S3:微震传感器、安装底座、护孔钢管组装并置于钻孔内;S4:钻孔封堵并注浆;S5:连接采集仪并进行微震监测;S6:回收微震传感器。本发明针对地下工程高地应力、松软破碎岩体、采动影响大问题,实现微震传感器的防护、回收和循环使用,提升微震传感器钻孔安装耦合效果和信号采集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