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8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1253.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流量均分封头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外包件和内构件,内构件设置在外包件内;外包件包括:接管和管箱,接管的一端连接外部管路,管箱上设置有连接孔,接管的另一端与管箱固定连接,且通过连接孔与管箱的内部连通;内构件设置在管箱内,且与管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本发明针对微通道换热器内流道数量多、常规封头分配流量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具有多层分配空腔的内构件,使得封头内部有用了复杂的导流结构,能够对进入封头的流体进行多次分配,提高了换热器内流体流量的均匀性,避免了换热器某一位置出现堵塞或过度磨损的情况,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309506.1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N3/126 , G06F18/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选取微流道换热器的关键几何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参数,构建关于流动压降和换热效能作为设计目标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利用响应面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边界,以Pareto最优边界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结合至少包括换热器结构强度校核准则、换热器放置空间、换热板片工艺极限要求,根据获得的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完成换热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本发明可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佳时的微流道几何结构,有助于微流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和系统运行阻力的降低。易于实现,以低成本、高效方式进行换热器性能优化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22285.0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换热板,各换热板上均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咬合腔,相邻两换热板上的咬合腔相互拼接成咬合槽,咬合槽内设置有咬合板,沿各换热板的堆叠方向,咬合槽内壁与咬合板外壁相互贴合抵靠;本申请还公开了相应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各换热流道的尺寸参数计算两相邻换热板的固有焊接面积;再确定总焊接面积比和总焊接面积,根据总焊接面积和固有焊接面积计算扩展焊接面积,最后根据扩展焊接面积设计咬合板的外型和尺寸参数;本申请通过咬合槽扩大换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扩散焊的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便于缩小相邻换热流道之间的间距,提高整个换热器的紧凑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58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37351.7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芯体,换热芯体至少包括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和两个盖板,第一流道板其一板面上开设有分流孔和多条第一流体流入槽,多条第一流体第一流出槽和多条第一流体第二流出槽,第二流道板,叠设于第一流道板的另一板面并与第一流道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流道板其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多条第二流体槽和多条第三流体槽,两个盖板分别密封盖设于第一流道板的外侧板面和第二流道板的外侧板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换热系统的紧凑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58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37351.7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换热芯体,换热芯体至少包括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和两个盖板,第一流道板其一板面上开设有分流孔和多条第一流体流入槽,多条第一流体第一流出槽和多条第一流体第二流出槽,第二流道板,叠设于第一流道板的另一板面并与第一流道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流道板其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多条第二流体槽和多条第三流体槽,两个盖板分别密封盖设于第一流道板的外侧板面和第二流道板的外侧板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换热系统的紧凑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23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222476.0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洗系统,包括:混合腔,包括混合物出口、固体物料入口、流体入口和隔板,固体物料入口用于与固体物料源连通,流体入口用于与流体液源连通,隔板设置于混合腔内并将混合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混合物出口和固体物料入口分别与第一腔室连通,隔板用于阻挡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室,流体入口与第二腔室连通;清洗管路,用于连通混合物出口和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管路,用于连通清洗管路和第二通道的出气口。本申请结构简单、去污能力强、环保性好,可以同时进行化学和物理除污,并且可以实现气液固三相清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309506.1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N3/126 , G06F18/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微流道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选取微流道换热器的关键几何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参数,构建关于流动压降和换热效能作为设计目标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利用响应面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获得Pareto最优边界,以Pareto最优边界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结合至少包括换热器结构强度校核准则、换热器放置空间、换热板片工艺极限要求,根据获得的换热器性能最优时对应的微流道几何结构值完成换热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本发明可获得换热器性能最佳时的微流道几何结构,有助于微流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和系统运行阻力的降低。易于实现,以低成本、高效方式进行换热器性能优化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84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31331.0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轴向连接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换热器包括换热部件,由若干换热片、导流片和封头片按照封头片‑导流片‑换热片‑导流片‑封头片的整体顺序沿换热器轴向堆叠而成,用于完成换热器两侧流体工质沿换热器轴向流动换热;导引部件,设置在所述换热部件的端部,用于连接外部管道,输运流体工质至所述换热部件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种轴向连接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可实现增大换热能力、扩大应用场景等多功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68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10722.4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流量分配特性测量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本发明属于流量测量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夹持机构、摄像机构和稳压机构;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热工参量以保证待测换热器进口处在设计工况;夹持机构,用于固定待测换热器,并进行可视化流量分配测量;摄像机构,用于拍摄待测换热器下游示踪粒子运动情况并计算待测换热器流量分配情况;控制机构和夹持机构通过管路连接构成回路,作为实验支路;稳压机构作为充气支路,连接到实验支路,为实验支路提供工质并稳定实验支路的整体压力。本发明通过测量并得到微通道换热器不同位置的流量分配情况,为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2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65108.8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微通道紧凑换热实验本体、方法、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实验本体包括芯体模块,用于实现流体工质流过待测流道并与边界模块进行换热,完成对流换热过程;边界模块,用于实现边界工质流过以给所述芯体模块提供不同的换热边界条件,以完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芯体模块性能测量;连接组件,将所述芯体模块和边界模块压紧固定,并引导工质的进出。本发明基于模块化设计,能够测量微通道内的热力参数,为研究微通道换热器并建立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