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耙巷道支护方法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03676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94044.7

    申请日:201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耙巷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耙巷道光面爆破掘进;确定支护时机;在电耙巷道表面喷混凝土层;在喷混凝土层的部位挂锚杆,挂金属网;再次喷混凝土层覆盖锚杆和金属网;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整体浇筑混凝土;待拆模养护后,形成电耙巷道联合支护结构。本电耙巷道支护方法解决受多次爆破振动及放矿动压影响的节理化软岩电耙道的支护难题,根据电耙巷道的功能特性,采用分期联合支护技术,首先形成初期喷锚网支护结构,最终形成喷锚网和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联合支护结构,以控制围岩应力和位移发展,保证电耙道的稳定性,确保放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底流快速提浓装置
    8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537034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3204432.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流快速提浓装置,连接于浓密机出料口,包括底流提浓池和安装在底流提浓池内的振动导水杆,所述底流提浓池的高径比不小于5,在底流提浓池顶部外沿处设有提浓溢流槽,在底流提浓池底部设有放砂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流提浓池小直径、大高度的结构,使得池内处于压缩振动提浓区的泥层厚度可以长时稳定,在振动导水杆和泥层自重挤压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快速实现低质量浓度尾砂浆体的浓密,提高底流提浓池内料浆质量浓度;通过底流提浓池小直径、大高度的结构,能够实现全仓料浆振动作用,提高提浓功效,降低单位能耗;能够快速提高底流提浓池内的泥层厚度,实现稳定快速出料,缩短浓密机出料准备时间。

    射流助推无耙膏体浓密机
    8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53705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3183828.X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流助推无耙膏体浓密机,包括池体和吊装在池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进料箱,在池体底部设有放砂管,在池体底部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射流助推喷嘴,所述射流助推喷嘴通过清堵给水管和助推给料管分别与管道泵和渣浆泵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射流助推喷嘴,射流助推喷嘴持续或者周期性开启,通过调整助推给料压力(动量)控制射流作用范围,在使池体结构更简洁的同时,将沉砂推向放砂口,既能避免形成放砂漏斗,消除沉砂,提高池体有效仓储容积,又能控制射流对池体底流浓度的影响,保持池体底流浓度稳定,避免对底流放砂浓度造成波动,其中射流助推喷嘴,可用于浓密机的改造。

    快速提浓高稳态放砂浓密机

    公开(公告)号:CN216537026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3186242.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提浓高稳态放砂浓密机,包括池体和吊装在池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进料箱,所述池体自上而下分为分离过渡集料区、压缩振动提浓区和放砂区,所述分离过渡集料区的池壁直径、压缩振动提浓区的池壁直径和放砂区的池壁直径依次变小布置,在所述压缩振动提浓区内布置有振动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提升泥层厚度,有利于缩短浓密机高浓度底流出料准备时间;有利于尾砂浆体内渗出水快速上升脱出;能够控制溢流径流速度,防止携料跑浑;无耙设计,结构更简单,沉砂过程无动力消耗;便于长期存储,能够实现低浓度尾砂料浆快速浓缩。

    自稀释浓密机
    8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471009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273295.3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稀释浓密机,通过在中心桶周围设置可调节的稀释管道,根据溢流水水位情况,调节稀释管道的高度,利用压力差原理,浓密机溢流水从管道外部端口流入,与中心桶内部的尾砂相融合,实现对高浓度尾砂的充分稀释。该装置解决了膏体仓储浓密机稀释泵处理不同来砂浓度或流量情况,絮凝沉降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增加无动力可调节自稀释系统,实现尾砂高效絮凝沉降,效果显著。同时,浓密机的溢流水通过溢流水管排入地表的回形槽中,并在中心形成较强的涡流,涡轮叶片被推动旋转起来,从而产生电能。

    无动力式进水搅拌装置
    8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902747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329927.0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式进水搅拌装置,其包括搅拌桶及均质下水部件,所述均质下水部件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径向自搅拌桶壁向搅拌桶中心延伸,并沿搅拌桶径向方向开设多个落水孔;进水管的水流自均质下水部件的落水孔沿搅拌桶径向方向向搅拌桶内均匀进水,使搅拌桶中各个位置分布的物料均能够接收到等量水体;所述均质下水部件不仅能够实现搅拌机均质化进水,且无需增加额外动力部件或其他精密器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

    一种充填料浆搅拌装置
    8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095496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3536383.3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浆搅拌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填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基座、支撑柱、搅拌桶、搅拌机构及副桶;通过在搅拌机构中的转动杆上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搅拌杆一、搅拌杆二及搅拌杆三,能够在充填料浆物料需要搅拌混合时,搅拌杆一首先会对物料打散且与水搅拌混合,混合后的充填料浆会在搅拌杆二及搅拌杆三的作用下充分搅拌,经搅拌杆三的搅拌后,搅拌杆三的转动不仅可以带着物料自下而上运动混合,而且还能对搅拌桶底部淤积的料浆进行扰动,继而使物料混合更均匀与间接提升搅拌质量,从而借助搅拌杆一、搅拌杆二及搅拌杆三地配合搅拌来解决搅拌桶内不同深度的物料出现搅拌效果差异明显的问题。

    代替矿浆输送弯管的耐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643505U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23005221.2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代替矿浆输送弯管的耐磨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矿浆输入管、耐磨箱和矿浆输出管,耐磨箱的口径大于矿浆输入管的直径;矿浆输入管的矿浆输入方向与矿浆输出管的矿浆输出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以实现矿浆的转向和缓冲耐磨。其中,耐磨箱为由6块钢板焊接而成的箱体式结构,其内部设置曲面结构的缓冲板,缓冲板与矿浆输入管和矿浆输出管的端口均相对设置,以减少流动的矿浆对耐磨箱内壁的冲蚀和摩擦。本实用新型在矿浆输入管和矿浆输出管之间设置可以代替弯管的耐磨箱,克服了弯管易磨损、沉积浆料发生堵塞的缺陷;实现了高速流动矿浆的流向转变,且耐磨箱的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风动流态化浓密机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8172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928264.5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动流态化浓密机,包括池体、吊装在池体顶部中心位置处的进料箱、竖直布置在池体轴心处的减压导气件,在池体顶部外沿处设有池体溢流堰,在减压导气件下方的池体底部设有底流排料管,在进料箱顶部外沿处设有进料箱溢流堰,减压导气件上端贯穿进料箱布置,减压导气件顶部和池体溢流堰顶部均高于进料箱溢流堰布置,池体由减压导气件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沉储区和放砂区,在沉储区底部的池体壁上设有若干朝池体轴心喷射的积料助推喷嘴,在放砂区底部的池体壁上设有若干造浆喷嘴,放砂区内造浆气泡通过减压导气件排至浓密机上端。本实用新型活化造浆气泡可通过减压导气件直接排放,不影响溢流水质,沉砂板结事故处理效率高。

    充填滤水片
    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958747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957627.3

    申请日:2020-09-09

    Inventor: 赖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填滤水片,设于充填区中,包括滤水膜袋、网状格栅骨架、汇水管和出水管,网状格栅骨架和汇水管由上至下的置于滤水膜袋内,在汇水管管壁上均布有数个汇水孔,出水管固定在滤水膜袋底部,出水管的进口与滤水膜袋内部相连通布置,出水管的出口贯穿充填挡墙布置或与一贯穿充填挡墙的排水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充填料浆对充填挡墙的作用力,提高充填挡墙的安全性,降低充填挡墙的结构设计强度,降低综合充填成本;可根据滤水需要安设在充填挡墙、充填区顶板和充填区底板的任意位置处,从而组成平面或立体滤水系统,多个本实用新型间可通过排水管连接组网,缩短充填料浆滤水渗流路径,缩短充填区域内脱水固化进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