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012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1020798.6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即首先将氧化石墨烯溶液铺展在LB制膜仪的水相界面上,静止10‑60min后得到氧化石墨烯片层;然后,将碳纳米管溶液均匀地铺展在LB制膜仪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上,静止10‑30min后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然后将其提拉、转移到透明基底上,常温下经水合肼进行还原0.5‑48h,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好的光电性能,可应用于柔性显示器件的制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

    多元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3842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510661813.X

    申请日:2015-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盐作为硫化物前驱体分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混合,进行共热分解,一步制得多元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过程简单、产率高,多元金属硫化物的组成、形貌及尺寸可控,且与石墨烯膜结合紧密。所制备的不同维度的多元金属硫化物均匀分散在二维石墨烯膜上,经改性后可直接用于可见光分解水产氢和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用途,具有高效、高循环稳定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一种褶皱纳米r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741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34544.9

    申请日:2018-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褶皱纳米r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盐加入GO分散液中,混匀制得混合液;(2)将混合液进行超声喷雾热解,收集制得的黑色粉末,即为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rGO复合材料;一种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在保护气体氛围下,将上述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rGO复合材料进行煅烧处理后,即得到具有褶皱纸团状微观结构的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本发明将喷雾热解法与模板法相结合,以GO和金属盐为前体,一步制得纳米金属氧化物/rGO复合材料,再煅烧制得褶皱纳米金属氧化物,工艺简单、周期短、原料易得、成本低,制得金属氧化物粉末表面积大、孔结构丰富。

    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构建氧化石墨烯与聚碳化二亚胺交联结构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625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43469.5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构建氧化石墨烯与聚碳化二亚胺交联结构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氧化石墨烯分子与聚碳化二亚胺分子的混合结构,然后通过能量最小化和分子动力学运算,利用xLink交联程序进行结构交联,最终得到交联结构模型。本发明的模拟构建氧化石墨烯与聚碳化二亚胺交联结构模型的方法具有模拟时间短的特点,所有运算均可并行计算,视并行核数和体系大小不同,最快几个小时便可完成,从而为复杂交联体系的计算模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结构建模方法。

    一种丙酮检测所用的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7219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344130.5

    申请日:201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丙酮检测所用的气敏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即采用氧化石墨烯为模板来吸附锌源,使得锌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均匀分布,热处理使锌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锌,同时除去部分热稳定性较差的氧化石墨烯,少量热稳定性较高的氧化石墨烯组分存在于氧化锌纳米片中而得的表面具有介孔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掺杂氧化锌纳米片,比表面积可达53.7-157.3 m2/g。利用其制备的甲醛检测所用的气体传感器中的气敏元件对丙酮具有灵敏度高、对干扰气体选择性好、响应/恢复能力强、性能稳定等优点,其在丙酮气体传感器中应用时,可有效的提高丙酮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特别适用于在具备高选择性、快速响应的丙酮传感器中应用。

    一种快速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9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90963.0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将氧化剂溶于易挥发的溶剂中,再将硅的固体粉末浸润在氧化剂溶液中,将混着Si的固体粉末的氧化剂溶液转移至器皿中,待其挥发完全后,将附着氧化剂分子的Si的固体粉体的器皿置于吡咯蒸汽中,得到具有聚吡咯膜包覆的Si的固体粉末,即制得表面具有均匀聚吡咯层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气相氧化聚合的反应过程可以使Si的颗粒表面得到完整的聚吡咯包覆,由于聚吡咯是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一定延展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硅在循环过程中的膨胀粉化问题,提高该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并展现硅的超高比容量的特点。

    一种氮掺杂硅/碳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914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80892.6

    申请日:2018-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硅/碳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含氮物质与聚丙烯腈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作为鞘液;将纳米硅粉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作为芯液;将装有芯液和鞘液的注射器分别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两个注射泵上进行同轴静电电纺,电纺喷射出的原丝纤维收集在滚轴上;将得到的原丝纤维置于空气气氛马弗炉中进行预氧化,然后再在惰性气体的保护气氛下碳化,碳化温度为700-1000℃,即得氮掺杂内部碳网连通的硅@碳/碳纳米纤维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氮掺杂硅/碳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具有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好的特点。

    一种含纳米载体的自检测防腐涂料在金属表面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854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56033.0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一种含纳米载体的自检测防腐涂料在金属表面上的应用,一含纳米载体的自检测防腐涂料包括:自检测显色物质、纳米载体以及成膜基质,自检测显色物质为百里酚蓝、荧光素、羟基喹啉、1,10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1,10邻菲罗啉五氨基(1,10-phenanthroline-5-amine)以及酚酞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纳米载体为石墨烯、纳米氮化硼、纳米粘土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片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纳米载体的质量百分比为0.4%~4%,成膜基质为水性有机树脂,水性有机树脂为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其混合物,水性有机树脂的质量百分比≥94%。

    一种低温水热制备炭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9146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810040509.7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水热制备炭材料的方法,将水溶性的碳源配制成水溶液,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淀粉、木糖或者木质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1000g/l,然后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均匀而得到混合液;所述的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源质量的0.001%‑10%;将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80‑160℃的温度下,水热反应1‑24h;将制备的样品洗涤、干燥后得到炭材料,在得到的炭材料中,所述的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至80%。本发明实现了在低温度下(最低80℃)水热炭化制备炭材料,本发明方法简单,且节约能源,能够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