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泥水颗粒分级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60148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410018469.4

    申请日:2004-05-20

    Abstract: 一种大流量泥水颗粒分级处理装置,用于地下工程施工领域。包括:新浆槽、清洁器、水槽、应急泵、除砂器、沉淀池、集砂池、调整槽、泥浆槽,待处理泥水排入沉淀池,除砂器吸口与沉淀池尾端相连,除砂器溢流口与泥浆槽相通,其沉砂口与集砂池相通,清洁器吸口与泥浆槽相连,其溢流口通向调整槽,其沉砂口与集砂池相通,应急泵吸口位置与沉淀池尾端相通,应急泵出口通向调整槽,水槽通过泵的出口与泥浆槽相通,新浆槽由泵通向调整槽,弃浆泵吸口与集砂池相通,其出口通向弃浆运输工具。本发明解决了对泥水在0.035mm颗粒粒径处进行大流量的分级处理的问题,具有处理量大、配置组合容易、泥水利用率高、整体耗电省、泥水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

    盾构掘进机钢丝刷型盾尾的密封油脂

    公开(公告)号:CN1654609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23635.4

    申请日:2005-01-27

    Inventor: 钱建华 张宏伟

    Abstract: 一种用于密封技术领域的盾构掘进机钢丝刷型盾尾的密封油脂。由油脂、纤维,通过掺加溶剂、粉料而成,其重量百分比的配比为:油脂26~60%,纤维11.5~27.5%,溶剂6~16%,粉料14.5~38.5%。本发明产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产品稠度较高、挥发性大、贮存不稳定等方面的不足。由于本发明产品不是采用聚氨酯(多异氰酸酯和羟基的聚合物)作为增粘物质,存放期好,不会出现结块和变硬的现象。产品成本低、密封性能好,工作效率高。

    模拟盾构掘进机试验用的模拟土箱

    公开(公告)号:CN1619281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89262.6

    申请日:2004-12-09

    Abstract: 一种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的模拟盾构掘进机试验用的模拟土箱。包括:后封头、移动箱体、固定箱体、前封头、密封橡胶环板、压板、充水橡胶囊袋、平台栏杆,其连接方式为:移动箱体设置于后封头的右方固定,固定箱体设置于移动箱体的右方固定,前封头设置于固定箱体的右方固定,密封橡胶环板设置于前封头的右方固定,压板再设置于密封橡胶环板的右方固定,充水橡胶囊袋位于移动箱体和固定箱体的四周,平台栏杆设置于固定箱体与移动箱体的上方固定。本发明可满足不同地层的模拟和不同试验掘进长度的需要,可以在模拟土箱内实现22m深的多种典型地层的模拟,为盾构掘进机的地层适应性研究创造必要条件,使盾构掘进机在应用之前能够得到可靠性的确认。

    大型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619280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89260.7

    申请日:2004-12-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模拟盾构掘进机采用φ1800mm,拉杆将土箱和后靠连接起来,底座是主顶装置的基础,土箱内设置若干只囊袋,囊袋通过管道与加载系统连接起来,土箱中装满典型土层,土箱中还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监测系统相连,主顶装置安置在底座上,液压系统、控制系统与主顶装置相连,模拟盾构掘进机安置在主顶装置上,同时模拟盾构机的头部刀盘通过密封装置安装在土箱的端部入口中。本发明可以模拟盾构掘进全过程,实现多种典型地层和混合地层的模拟,除了满足盾构掘进模拟试验,还可进行冻结、螺旋输送机出土和注浆等多种试验。

    双圆盾构转角控制的方法
    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14197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67139.4

    申请日:2004-10-14

    Abstract: 一种双圆盾构转角控制的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如下:双圆盾构两腰各设有6~8个修正转角千斤顶,其沿盾构壳体圆周方向旋转±1°,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一旦盾构出现旋转,将修正千斤顶反向旋转,修正偏转;开启左盾构下部和右盾构上部千斤顶,利用单独上部或下部千斤顶,使盾构圆心位置产生扭矩,使盾构右转;利用仿形刀对相应部位的超挖,改变盾构偏转方向;利用左、右螺旋机的出土量,控制盾构转角;采用反对称的壁后注浆,修正管片转角,进一步修正盾构转角;盾构发生偏转时,对盾构单侧加压重物,实现盾构旋转。本发明适用于所有采用双圆盾构工艺施工的工程,解决了原工艺上的不足和缺陷,有效的控制盾构转角和成形隧道的转角。

    双圆盾构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面变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14196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67141.1

    申请日:2004-10-14

    Abstract: 一种双圆盾构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面变形控制方法。具体如下:通过控制和调整盾构土压舱内切削土体的压力和盾构开挖面前水土压力的相对平衡,同时根据需要在开挖土体内注入改良剂,保证开挖面土体的稳定;通过控制同步注浆量及浆液质量保证盾尾地层稳定;通过利用盾构中心顶部的注浆孔及时填充润滑材料保证盾构背上土层的稳定;补压注浆控制土层的后期变形。本发明适用于淤泥质粘土、粘土、砂性土、粉砂土,解决了原工艺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合理调整各项施工参数,确保了双圆隧道周边环境的安全。本发明适用于同类工况,为双圆盾构法在软土中施工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保证。

    偏心多轴多刀盘式掘进机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46840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9058.1

    申请日:2003-12-04

    Abstract: 一种偏心多轴多刀盘式掘进机,属于建筑机械领域。包括:切削刀盘、刀盘驱动、纠偏装置、螺旋输送机、前段壳体、后段壳体、底座、偏心轴,其连接方式为:切削刀盘由左右两个刀盘组成,位于顶管的最前端,每个刀盘分别与刀盘驱动系统中的四根偏心轴通过螺栓联接,两个螺旋输送机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前段壳体内的两侧,纠偏装置下的底座将前段壳体和后段壳体联接起来。本发明可对任意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掘削转矩较小,减少施工成本,便于安装,拆开搬运,最适宜于大断面的异型断面施工,减少了刀头的摩耗,有利于长距离掘进。

    插入法立柱桩施工工艺
    8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2588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2136208.4

    申请日:2002-07-25

    Abstract: 一种插入法立柱桩施工工艺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发明具体工艺如下:(1)吊装基座制作;(2)完成钢立柱全长对接,在桩顶设置电水平仪探头;(3)钻孔灌注桩施工;(4)将钢立柱下端插入定位钢板的预留孔中,保证插入前桩身垂直;(5)将钢柱垂直插入桩体内;(6)根据电水平仪读数调整钢立柱的垂直度;(7)在孔口可靠焊接固定;(8)在钢立柱外侧回填碎石,拆除顶部定位钢板。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采用本发明施工的立柱桩垂直精度可以稳定地达到1/600甚至1/1000,超过以往任何施工方法,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增强结构安全性,对钢构件的约束较强,减少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构件受外力破坏的可能性。

    组合刀盘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

    公开(公告)号:CN1391054A

    公开(公告)日:2003-01-15

    申请号:CN02136207.6

    申请日:2002-07-25

    Abstract: 组合刀盘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属于建筑机械领域。主要包括:组合刀盘、刀盘驱动系统、纠偏千斤顶装置、螺旋输送机、前段壳体、密封隔仓、密封装置和后段壳体,组合刀盘位于盾构的最前部,与刀盘驱动系统通过高强度螺栓联接,刀盘驱动系统通过高强度螺栓设置于前段壳体内,螺旋输送机通过螺栓设置于前段壳体内,纠偏千斤顶装置两侧底座分别焊接在前段壳体和后段壳体圈板上,在前段壳体和后段壳体之间设有密封装置。本发明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可更有效地利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且不影响原有地下管线、道路交通、水运以及地面各类建筑,施工时无噪音、无环境污染,可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插入法立柱桩施工工艺
    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91010A

    公开(公告)日:2003-01-15

    申请号:CN02136208.4

    申请日:2002-07-25

    Abstract: 一种插入法立柱桩施工工艺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发明具体工艺如下:(1)吊装基座制作;(2)完成钢立柱全长对接,在桩顶设置电水平仪探头;(3)钻孔灌注桩施工;(4)将钢立柱下端插入定位钢板的预留孔中,保证插入前桩身垂直;(5)将钢柱垂直插入桩体内;(6)根据电水平仪读数调整钢立柱的垂直度;(7)在孔口可靠焊接固定;(8)在钢立柱外侧回填碎石,拆除顶部定位钢板。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采用本发明施工的立柱桩垂直精度可以稳定地达到1/600甚至1/1000,超过以往任何施工方法,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增强结构安全性,对钢构件的约束较强,减少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构件受外力破环的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