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支架组件及暖风机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72605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20314424.3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支架组件及暖风机。发热体支架组件包括:网罩支架,网罩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PTC支架,PTC支架的顶端和两侧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安装在安装槽内,PTC支架的两侧和底部通过第一锁紧件锁定在网罩支架上,PTC支架上设置有容纳槽;PTC发热体,PTC发热体的顶端和两侧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安装在容纳槽内;固定架,固定架通过第二锁紧件安装在PTC支架上以将PTC发热体固定在PTC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暖风机发热体支架的结构简单,仅通过第一卡扣组件、第二卡扣组件、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连接固定作用就能够实现发热体支架组件的组装,结构简单,可靠性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干衣机的衣柜及具有该衣柜的干衣机

    公开(公告)号:CN208933702U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21303339.9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衣机的衣柜及具有该衣柜的干衣机,所述干衣机的衣柜具有用于安装烘干设备的主机位和用于与外界连通的透气孔,所述衣柜具有嵌入墙体预留的容置腔内的收纳位置和移出所述容置腔外的干衣位置,所述衣柜能够受驱动地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干衣位置间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干衣机衣柜多为独立衣柜,体积较大,需要占用家庭活动面积;若不使用还需拆卸装箱收纳,操作不方便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干衣机衣柜组件及干衣机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183382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741934.4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衣机衣柜组件及干衣机。所述干衣机衣柜组件包括衣罩;衣柜支架,用于干衣机主机和衣罩的安装,包括底部连杆、顶部连杆以及连接底部连杆和顶部连杆中间连杆,衣柜支架还包括用于对衣罩进行辅助支撑的辅助支撑结构;以及辅助支撑件,辅助支撑件一端与辅助支撑结构连接,另一端与衣罩连接,衣罩可在辅助支撑件的作用下可处于紧绷状态,进而通过在衣柜支架上设置对衣罩进行辅助支撑的辅助支撑结构,并通过一端与辅助支撑结构连接,另一端与衣罩连接的辅助支撑件将衣罩绷紧,使得衣罩能够很好的固定在衣柜支架上,保证了干衣性能和衣柜的整体美感。

    底座组件、摇头机构及电器

    公开(公告)号:CN212777573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359129.9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座组件、摇头机构及电器,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壳体和绕线部,壳体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绕线部固定于壳体上并位于容纳腔内;底盖,底盖固定盖设于壳体具有开口的一侧,且底盖上形成有朝向绕线部凸出的压线部;其中,绕线部具有容纳导线的绕线槽,压线部与绕线槽的内壁之间形成绕线空间,且压线部与底盖一体成型。上述底座组件中,以通过绕线空间固定卡持电源线,防止电源线随着底座组件上的摆动组件晃动。如此,将底盖固定装配到底座上时,便可通过底盖上的压线部和底座上的绕线部配合夹持电源线,便于装配电源线。并且,压线部与底盖一体成型,不需要单独对压线部和底盖进行装配,简化装配工序。

    供热组件、供热模组和暖风机

    公开(公告)号:CN212618603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0382729.0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组件、供热模组和暖风机,其中,供热组件包括导热板、电加热单元和散热部,其中,导热板具有容纳部;电加热单元设置在容纳部内,单个的电加热单元布满于整个容纳部内;散热部设置于容纳部内,散热部与电加热单元进行热交换,以将电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传送至预设环境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暖风机的供热组件中的电加热单元通常采用陶瓷发热片,增加了供热组件的装配难度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摇头机构及具有摇头机构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081416U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20717866.5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摇头机构及具有摇头机构的装置,摇头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传动机构和第一构成结构,与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二构成结构,第二构成结构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第一构成件结构之间相对转动;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和限位块,限位块包括柄部,及与柄部可拆卸连接的卡抵结构;限位孔为条形孔并设于第一构成结构和第二构成结构两者其中之一上,柄部设于其中另一上并相对滑动地插置于限位孔中;卡抵结构与设有柄部的第一构成结构或第二构成结构分居于限位孔的两侧;卡抵结构在限位孔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限位孔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构成结构与第二构成结构脱离。

    底部结构及电暖器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95134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209487.5

    申请日:2020-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部结构及电暖器,底部结构包括底座、第一引导件和限位部,底座具有通孔,通孔用于供电源线穿入;第一引导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引导件具有第一出线槽,第一出线槽用于容纳电源线,以对电源线进行限位;限位部设置在底座上,连接通孔和第一出线槽的直线为预设线,限位部位于预设线一侧,电源线的位于通孔和第一出线槽之间的部分可绕在限位部上,以通过限位部对电源线进行限位。采用该方案,电源线从通孔穿出后不会直接通过第一出线槽穿出,而是绕到限位部上再进入第一出线槽,这样限位部可使电源线发生弯曲并对电源线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电源线固定的稳定性。而且,采用该方案固定电源线减少了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装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安装结构、电发热器及暖风机

    公开(公告)号:CN211290573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2006802.4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结构、电发热器及暖风机,其中安装结构用于安装PTC发热体,包括:固定支架,具有适于安装所述PTC发热体的安装腔;弹性调节结构,设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侧壁上;热保护器,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位于所述安装腔外、且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第二侧壁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所述弹性调节结构的弹性力适于使所述PTC发热体抵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安装PTC发热体时,PTC发热体挤压弹性调节结构,弹性调节结构的弹性力使PTC发热体抵在第二侧壁上,即使PTC发热体的尺寸不一致,其与热保护器之间的距离也保持不变,从而能保证热保护器的感温灵敏度。

    一种开关调节结构及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11088134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2282604.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调节结构,包括前壳的正面安装的档位旋钮和温控旋钮,且前壳的背面安装有档位开关和可调温控器;所述前壳的正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中同轴心转动插接有档位旋钮和温控旋钮,且档位旋钮和温控旋钮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档位旋钮驱动连接档位开关,从而进行档位调整;所述温控旋钮驱动连接可调温控器,从而进行温控调整。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电暖器散热片组件,与电暖器散热片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调节结构有效地解决了两个开关占用空间较大,对产品的外观布局有很大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调节结构在市场上属新结构,可提高本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电暖器行业的改进工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摇头机构和电暖器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55441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20362670.6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摇头机构和电暖器,摇头机构包括:底座转接架(13)、电机支架(4)、和壳体(1),所述壳体(1)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4)上;还包括摩擦环(11)和摩擦支架(12),所述摩擦环(11)与所述电机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支架(12)与所述底座转接架(13)固定连接,且所述摩擦环(11)贴合于所述摩擦支架(12)的上表面、且能在所述摩擦支架(12)的上表面上进行相对滑动。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效地省去了滚珠和滚珠架的结构,将点接触的方式改进为面接触,使得摇头部分接触更为稳定,不会发生脱出等不稳定的情况,使得零件数量有效减少,提高了装拆效率,降低了整机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