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4241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107173.7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室外风口和至少两个室内风口;至少一个所述室外风口与一个所述室内风口之间形成换气风道,能够将室内空气抽排至室外,也能够将室外空气抽吸至室内;至少两个所述室内风口之间形成调温风道,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单一工作模式和组合工作模式;单一工作模式下,空气调节系统能够实现抽排废气、引进新风、调温功能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工作模式下,空气调节系统能够实现下述功能中的至少一种:抽排废气同时引进新风功能、抽排废气同时调温功能、引进新风同时调温功能、抽排废气同时引进新风且调温功能。本发明能够满足人们对空气的多种调节需求,节省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59496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0984007.0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2110/10 , F24F11/30 , F24F11/52 , F24F11/62 , F24F11/64 , F24F21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空调系统冷媒泄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S10、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外界环境温度为T时,采集空调系统的状态参数,并将该温度下首次采集到的数据存储为基准数据;S20、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外界环境温度再次达到T时,再次采集空调系统的状态参数;S30、将再次采集到的数据与所述基准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二者之间的偏差;S40、当所述偏差超过预设值时,判断为冷媒泄漏。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冷媒泄漏的检测时,检测结果不受实际装机条件的影响,并且能消除环境温度的影响,因而能够准确地判定空调系统中冷媒缺失的程度,检测结果更为可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01660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57587.0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62 , F24F11/30 , F24F11/61 , F24F11/70 , F24F2110/10 , F24F2110/12 , F25B49/022 , F25B260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电加热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空调处于待机状态时,检测所述空调所处的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处于升温状态;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处于升温状态时,开启空调压缩机的电加热带;当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降温状态或者恒定状态时,关闭所述电加热带。该方法根据判断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对电加热带进行控制,只有环境温度处于温度上升阶段时才开启压缩机电加热带。大幅减少了开启压缩机电加热带的时间,起到降低待机能耗的作用。空调压缩机电加热带的控制装置也具有前述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1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1234696.0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选择阀、制热换热器、制冷换热器及蓄热模块;第一压缩机、选择阀、制热换热器、制冷换热器、选择阀及第一压缩机依次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二压缩机、制冷换热器、蓄热模块及第二压缩机依次相连形成与第一循环回路独立设置的第二循环回路;其中,第二压缩机能够提供与制冷换热器换热的冷媒,蓄热模块内设有能够与换热后的冷媒换热的储热介质。由于第二循环回路的工作独立于第一循环回路,故不需要停室内风机,且四通阀也不需要换向,因此,低温冷媒不会流入至室内侧,也即制热换热器处,流入室内侧的永远都是高温的冷媒,故能够实现连续制热,提升了空调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54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110656985.3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空气源热泵。压缩机包括依次连通的一个第一气缸和至少一个第二气缸,沿所述第二气缸内的转子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二气缸上依次设置有补气口、吸气口和排气口。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及空气源热泵,使第二气缸内的转子依次扫过补气口、吸气口和排气口,从而使第二气缸在进行吸气之前先进行补气,所有第二气缸的补气压力均可以相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补气压力必须大于第二气缸的吸气压力而对补气压力要求过高且每个气缸内的补气压力不能相同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的难度,保证了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949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1710200740.3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空调领域,用以提高制冷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过冷度。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部件;第一端口与压缩机连通,第四端口与第一节流部件连通;第二端口还通过控制阀与第一节流部件连通。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制冷系统,能提高系统过冷度,改善换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91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12610.6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空气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新风机通过在新风机中增设内循环风阀,使得新风机在混风模式下能够控制内循环风阀开度大小,调节混风比例,进而控制低温的回风与高温的新风进行混合热交换的比例,降低进入到新风风道内设置的蒸发器部件的进风温度,从而使得减小新风机阀门开度的情况下,同样能保证新风机出风温度达到室内设定值,且,其他多联内机的出风温度达到室内设定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新风机阀门开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容易导致其他内机分配的冷媒量不足,出风温度达不到设定值的问题,进而影响制冷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533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21401.0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84 , F24F11/65 , F24F11/54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液管,包括第一段管路和第二段管路,所述第二段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管路相连、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管管路相连;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段管路上,被配置为对从所述第一段管路流入所述第二段管路的制冷剂进行节流;换热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段管路内节流后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段管路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通过以上空调室内机,能够在增加少量元器件或者不增加元器件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室内机节流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度,节省了室内机的空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63930.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30 , F24F11/64 , F24F11/70 , F24F11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除湿控制指令,根据实时出风风速v1与标准风速v2的风速差大小来判断室内环境是否需要除湿;当判断室内环境需要除湿时,根据所述实时出风风速v1相对于所述标准风速v2的风速衰减程度来确定除湿等级;控制空调器按照确定的所述除湿等级所对应的除湿策略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本发明的空调器无需借助湿度检测仪器就能确定室内环境湿度情况,并根据确定的室内环境的湿度情况来确定除湿强度,降低空调器制造成本,降低除湿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2379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060573.9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散热控制系统、方法及空调设备。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节流元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主路上,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一端连接第二节流元器件;所述第二节流元器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驱动模块和第三节流元器件,二者串联后设置在支路上,所述支路从所述第一节流元器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器件之间引出直至气液分离器,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相连。本发明从空调系统的主路循环新增一条支路循环对驱动模块进行散热,改善空调制冷、制热运行时驱动模块的散热效果。同时保证支路的流量控制,防止驱动模块表面的凝露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