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液分离器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034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57648.7

    申请日:2016-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0 F25B2500/12 F25B250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液分离器,汽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及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包括用于与进气管道连接的总管段(21)及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连通的分管段(22),所述分管段器,由进气管道流向汽液分离器的流体依次经过总管段及分管段并流入壳体的内腔。由于至少两个分管段向壳体的内腔进行进气,进而通过进气对流作用,在壳体内形成了稳定流场,有效降低了汽液分离器的振动及噪音,尤其是在变工况的情况下的振动及噪音。(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发明提供的汽液分离

    一种管束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20356147U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21993935.5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束组件及壳管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设有多个支撑板管孔的支撑板,设有多个折流板管孔的折流板,隔板,隔板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板面侧,折流板设置在第二板面的下方,其中支撑板和折流板中的一者与隔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与隔板可拆卸连接;支撑板和折流板中与隔板可拆卸连接的一者设有第一凸起,隔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凸起上设有第一拉杆孔,支撑板和折流板中与隔板固定连接的一者上设有第二拉杆孔;第一连接拉杆,第一连接拉杆穿设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将支撑板和折流板连接成一整体。以使支撑板和折流板这两个板件在穿管时采用同一定位基准,提高换热器的穿管效率。

    降膜式蒸发器及其布液器、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096692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2418395.X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及其布液器、空调系统。布液器包括:布液器本体,设置有多个出液口,至少部分出液口为可在封闭状态和导通状态切换地设置的可调出液口,布液器本体被配置为将液态冷媒分散至处于封闭状态的可调出液口外的其余出液口流出;和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调节布液部件上处于导通状态的可调出液口的数量。降膜式蒸发器包括:外壳;前述布液器,设置于外壳内;和换热管,设置于布液器下方;其中,布液器被配置为通过调节布液部件上处于导通状态的可调出液口的数量,调节与液态冷媒换热的换热管的数量。空调系统包括前述降膜式蒸发器。本公开的降膜式蒸发器及其布液器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工况变化调节分液情况,从而调节换热能力。

    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系统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81312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974072.6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系统。降膜式蒸发器包括布液器、换热管组和中间结构,换热管组设置于布液器的下方,中间结构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于布液器和换热管组之间以使布液器输出的冷媒经过中间结构后再到达换热管组上且冷媒在经过中间结构时不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降膜式蒸发器通过在布液器与换热管组之间设置中间结构使得从布液器输出的冷媒需先经过中间结构才能到达换热管组上,因此冷媒在流经中间结构时气态冷媒可直接逃逸而达到分离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的目的从而避免气态冷媒对液态冷媒在换热管组上的均布效果的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箱体连接装置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13111U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420600698.6

    申请日:2014-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体连接装置。箱体连接装置用于对至少两个第一边框进行连接,箱体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卡接部;两个固定构件,固定构件包括与第一卡接部配合设置的第二卡接部,两个固定构件中的一个与连接构件的第一端卡接配合,两个固定构件中的另一个与连接构件的第二端卡接配合,固定构件与第一边框固定连接;锁紧部件,锁紧部件用于将连接构件锁紧在固定构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装配的准确性。

    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80595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1954071.1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闪发结构和分液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所述分液结构设置于所述闪发结构远离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一侧,且所述制冷剂入口进入的制冷剂依次流经所述闪发结构和所述分液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组,将闪发结构内置于壳管式换热器内,提高产品集成度,减少连接管路的使用而降低管路振动、冷媒泄漏的安全隐患,同时闪发结构节流后的制冷剂在进行气液分离,能够提高分液均匀性,同时降低制冷剂冲击换热管外避免而造成制冷剂飞溅的问题,增强布膜效果,提高传热系数。

    用于内置油分离器的进汽组件、内置油分离器和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215765872U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21642458.9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置油分离器的进汽组件、内置油分离器和冷凝器,涉及制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油冷媒以单向、混流形式进入油分流器内,导致汽液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该进汽组件包括进汽管和均流板,均流板设置于进汽管的出口处,进汽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均流孔,均流板上设置有第二均流孔,第一均流孔和第二均流孔用于供待分离汽液混合物流过并使流经第一均流孔和第二均流孔的待分离汽液混合物多向分离扩散。通过第一均流孔和第二均流孔的作用,可使待分离汽液混合物以多向、分离扩散的形式进入油分离器内,不仅有利于汽液分散分离,同时还增加了分离撞击面,提高了汽液分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从而可提高汽液分离效率。

    冷凝器、空调系统和船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79446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952642.1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空调系统和船,冷凝器包括:壳体(2),包括冷媒进口(3)和设在所述壳体(2)的底壁上的冷媒出口;换热部件(16),设在所述壳体(2)内部,用于流通与所述壳体(2)内的冷媒换热的介质;阻挡部件(6),铺设在所述壳体(2)的底壁的上方,并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冷媒出口连通的腔体;以及允许冷媒流向所述腔体的入口,设在所述阻挡部件(6)上或形成在所述阻挡部件(6)与所述壳体(2)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冷凝器晃动时输出的液压冷媒不足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85119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1305352.8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包括降膜容纳空间和满液容纳空间;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设置在降膜容纳空间内;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设置在满液容纳空间内,第二换热管组的布管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换热管组的布管宽度。该换热器可以避免干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