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329269U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20792530.X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风口部件,包括:出风框,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上下导风板,上下导风板具有导风侧及与导风侧相反的导风背侧,上下导风板可旋转地设置在出风框内以在出风口打开时导风;出风面板,设置在出风框的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出风面板上设置有与出风口对应的面板开口,在上下导风板处于导风状态时,上下导风板的导风背侧与出风面板的面板开口的与导风背侧对应的对应开口边沿之间形成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宽度从靠近出风框到远离出风框的一侧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的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能够降低风口部件在长期运行中出风面板及导风组件表面冷凝水较多的情况,便于用户使用。

    空调室内机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26943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323541.3

    申请日:2014-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换热器和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轮和蜗壳,蜗壳包括顶盖和蜗舌,顶盖和蜗舌之间形成贯流风机的扩压部,括压部朝向下方且在壳体的下侧面形成出风口,壳体的后侧面和/或上侧面上具有回风口;顶盖的型线两端点与贯流风轮的圆心连线所成的夹角λ的角度为185°~225°。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下侧面上,回风口设置在后侧面和/或下侧面上,实现房间局部吊顶,节约大量的房间吊顶空间,又可实现将风送达房间的中下部(即人的活动区域),通过对顶盖的优化,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提高了出风效率和制热的舒适性。

    升降式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47279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625441.7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导风装置及空调器,其中升降式导风装置安装在空调器的出风框或与出风框连接的零件上,包括摇杆、摇杆驱动部、上下运动机构、旋转运动机构和导风板;所述摇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摇杆驱动部,另一端驱动所述上下运动机构伸出或回到所述出风框的风口部;所述摇杆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摇杆转动;所述旋转运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下运动机构上,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运动机构所连接的所述导风板旋转;所述上下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运动机构和所述导风板垂直于所述出风框的风口部所在的平面的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送风方式灵活,送风距离远,送风范围广,送风方向灵活,制冷制热舒适性好。

    一种风冷换热器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47690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338962.4

    申请日:2012-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其上设置有背风侧换热管孔和迎风侧换热管孔,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安装角度为风冷换热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使得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室内机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47569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473038.7

    申请日:2012-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风机,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回风口和出风口,回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风机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扩压部朝向下方设置;贯流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轮和蜗壳,蜗壳配合设置在壳体内部;蜗壳包括形成扩压部第一侧面的前蜗壳和形成扩压部第二侧面的后蜗壳,后蜗壳离贯流风轮的最近点与贯流风轮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ω,其中,40°≤ω≤120°。本实用新型对后蜗壳离贯流风轮的最近点与贯流风轮的圆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进行优化,平衡进风区和出风区,提高出风量。

    室内机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47568U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20472905.5

    申请日:2012-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固定设置风机,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的回风口和出风口,回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上、或者上侧面上或者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和上侧面上,风机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的扩压部朝向下方设置;贯流风机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贯流风轮和蜗壳,蜗壳配合设置在壳体内部;蜗壳包括形成扩压部第一侧面的前蜗壳和形成扩压部第二侧面的后蜗壳,贯流风轮的圆心到壳体的下侧面上的出风口竖直距离为L,其中,60mm≤L≤180mm。本实用新型使出风方向直接向下,并对贯流风轮的圆心到壳体的下侧面的竖直距离优化,从而控制扩压部的长度,提高室内机的效率。

    分水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65570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018272.X

    申请日:2017-08-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水装置及空调室外机,包括分水器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分水器上,所述分水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室外机的冷凝器组件上,所述连接件上与所述冷凝器组件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出水孔,且所述出水孔与所述分水器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连接件上设置出水孔的方式,即便水压很小,水流也可以直接流到冷凝器组件上,因此,冷凝水可以持续性给冷凝器组件降温,避免了脏污积累过多导致冷凝管过热的问题,提高了冷凝器组件的换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空调系统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56434U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20409788.0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压缩机,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闭合时将所述压缩机包围在密闭空间内的导风板;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检测器;以及判断所述空调系统运行模式,并分析所述运行参数的控制器,当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导风板闭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导风板闭合,从而可以将压缩机包围在密闭空间内。因此,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在经过压缩机时,不会与压缩机进行换热,不会影响空气的冷量,减少能源浪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空调器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94296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0704407.7

    申请日:2016-0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壳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换热器及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风道内,其中,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及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浪费较多能源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