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3094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396651.1
申请日:2015-07-08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311/38 , A61K31/352 , A61P37/02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黄酮类类新化合物——碱蓬黄酮C,化学名:6,2′‑二羟基‑5,7‑二甲氧基‑异黄烷(6,2′‑dihydroxy‑5,7‑dimethoxyisoflavanone),结构式如下所示。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用于制备治疗免疫力相关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99779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384427.0
申请日:2015-07-04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天然药物领域,涉及海蓬子中的特异单体海蓬子皂苷甲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炎症模型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了所述的海蓬子皂苷甲能减少炎症诱导的前列腺素E2的产生和一氧化氮的释放;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海蓬子皂苷甲能抑制佛波酯刺激的小鼠耳肿胀。实验证实,所述的海蓬子皂苷甲对炎症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制备防治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所述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脓毒性休克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15326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525628.8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J63/00 , A61K31/704 , A61P31/04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三萜皂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其特征是通过水或有机溶剂的化学方法,从北美海篷子全草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降三萜类新化合物,命名为海篷子皂苷丁。该化合物可体外抑制病原菌生长,证明海篷子皂苷丁在制备抗真菌和细菌药物中具有新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8734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392889.7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61K31/35 , A61P37/02 , A61P29/00 , A61P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黄酮类类新化合物——碱蓬黄酮A,化学名:5,6,8‑三甲氧基‑7‑羟基coumaronochromone(5,6,8‑trimethoxy‑7‑hydroxycoumaronochromone),结构式如下所示。。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化合物对LPS及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碱蓬黄酮A具有很好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IC50值可达0.39 μM,可用于制备治疗免疫力相关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33849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110284736.2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H17/04 , C07H1/08 , A61K31/7048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1个具有医药用途的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梓苷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提供了用梓属(Catalpa L.)植物梓(Catalpa ovata G.Don)、黄金树(C.speciosa Ward.)、楸(C.bungei C A.Mey.)的鲜(或干)果实或茎皮(梓白皮)的提取、分离、纯化梓苷的生产工艺,树脂吸附后水洗、10%乙醇洗,收集30%乙醇洗脱部分,再用活性炭脱色的新的分离方法以及用甲醇-丙酮复合溶剂结晶和重结晶的纯化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对该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筛选,发现在小鼠移植性肿瘤试验中,当剂量为6.25、12.50、25.00mg/Kg时,对肉瘤S180和肝癌(Heps)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53.31%、60.26%、60.68%和32.23%、47.47%、50.80%,P值<0.001,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13836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399929.6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天然药物领域,涉及海滨锦葵中的特异单体海滨锦葵素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体外炎症模型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了所述的海滨锦葵素能减少炎症诱导的前列腺素E2的产生和一氧化氮的释放;动物实验发现,海滨锦葵素能抑制佛波酯刺激的小鼠耳肿胀。实验证实,所述的海滨锦葵素对炎症相关疾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制备防治炎症相关疾病的药物。所述炎症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脓毒性休克等。
-
公开(公告)号:CN10498732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21499.0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05/14 , A01N43/40 , A01P7/04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5/14 , A01N43/40
Abstract: 一种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在抗菌杀虫农药中的用途,所用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如摘要附图所示,命名为1β-乙酰基-6α-(5-羧基-N-甲基-2-吡啶酮)-8β-烟酰基-9α-苯甲酰基-β-二氢沉香呋喃。其特征是以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se Rehd.)茎叶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获得。该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对小菜蛾、菜青虫、玉米粘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豌豆蚜虫、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二十八星瓢虫等害虫均有显著抗虫效果,作为杀菌剂对油菜菌核、小麦纹枯菌、小麦赤霉菌、草莓灰菌等有显著杀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94089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724769.3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C43/178 , C07C41/34 , C07C41/36 , A61K31/075 , A61P9/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酚类新化合物——脉络宁酚(1-(7-甲氧基乙基)-3,4-邻苯二酚)(1-(7-methoxy ethyl)-3,4-catechol),结构式如下:。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化合物具有直接抑制LPS诱导的NO释放增加,此结果与脉络宁酚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有关,0.1μM吲哚美辛抑制率达到63.1%,而0.625μM脉络宁酚剂量组抑制率与其基本持平,达到59.7%,由此推测脉络宁酚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
-
公开(公告)号:CN10364168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724768.9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9/17 , C07C37/82 , C07C26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二氢蒽类新化合物——脉络宁二氢蒽,化学名:2,3,6,7-四羟基-9,10-二甲基-9,10-二氢蒽(2,3,6,7-tetrahydroxy-9,10-dimethyl-9,10-dihydroanthracene),结构式如下:。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该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脉络宁二氢蒽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在1μM脉络宁二氢蒽剂量组抑制率分别达到68.43%、64.24%和61.19%,可用于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