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机控制装置、其控制方法及执行该控制方法用的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2198452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48092.7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58 B21B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轧制机控制装置、其控制方法及执行该控制方法用的程序,以在对被轧制材料、工作辊不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提高辊打开、闭合的作业效率。其具备:存储被轧制材料的制品规格的制品规格信息存储机构、取得轧制机台的作业状态信息的轧制机台作业状态取得部、在焊接点通过前后决定轧制机台为压下或打开状态的焊接点通过方法决定部、对通过前后的工作辊的间隔的控制目标值进行设定的焊接点通过时目标值设定部、对通过前后的工作辊的打开及闭合的时刻进行设定的焊接点通过时刻设定部、在该打开或闭合时从轧制机台中决定作为基准速度的一个的基准台设定机构、决定对各速度控制装置的速度指令的速度指令产生部、工作辊压下指令输出部。

    多辊轧机及多辊轧机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263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20048.5

    申请日:2006-11-28

    Inventor: 福地裕 服部哲

    Abstract: 一种多辊轧机(R),其在工作辊(11a、11b)具备第一中间辊(12a、12b),其中,作为第一中间辊(12a、12b),在它们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作为形状控制用的比较缓的尖细的锥形,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作为边降用的比较陡的尖细的锥形,将这些第一中间辊(12a)和第一中间辊(12b)配置成各自的锥形在上下相互不同,而且可以使这些第一中间辊(12a)和第一中间辊(12b)进而在轴向上移位。而且,在实施边降控制时,在轧制开始前,使第一中间辊(12a、12b)移位以便边降控制用的锥形来到被轧制材(1)板端的位置,在实施形状控制时,同样在轧制开始前,使第一中间辊(12a、12b)移位以便形状控制用的锥形来到板端的位置。

    工艺控制方法以及工艺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7620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003864.3

    申请日:2008-0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工艺控制方法以及工艺控制系统,其对于例如轧制设备中的板厚控制这样的具有特性的工艺控制,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控制。其有第一输入量和第二输入量,以影响系数与第一输入量相关的工艺为控制对象,相对于第二输入量进行反馈控制,该反馈控制包括基于来自该控制对象工艺的状态量的控制量的积分控制,其中,利用通过对应于第一输入量的状态区分使用第一积分器和第二积分器而得到的来自第一积分器的第一积分输出和来自第二积分器的第二积分输出,得到反馈控制的控制输出,由此在第一输入量保持一定的恒定区域,可以抑制在前面的恒定区域的控制输出对后续的恒定区域带来影响的情况,可以进行更稳定的控制。

    滚轧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6670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57524.3

    申请日:2010-04-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轧机的控制装置,其抑制由送入侧/送出侧张力卷筒的速度变动而产生的滚轧机的送出侧板厚变动。所述滚轧机中,在滚轧机(1)送入侧/送出侧具有用于被轧制材(u)的开卷以及收卷的张力卷筒(2),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张力速度控制单元(41),其进行将张力卷筒(2)与滚轧机(1)之间的张力维持在所希望的值的控制,另一方面,对于与预先设定范围的张力设定值的偏差,通过不修正张力偏差而优先使张力卷筒速度恒定,来抑制张力卷筒速度的变动。

    轧钢机的控制装置及轧钢机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5592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610094021.X

    申请日:2006-06-21

    Inventor: 服部哲 福地裕

    Abstract: 在最终机座使用了钝化轧辊的连续冷轧钢机中,存在最终机座入侧张力控制与以最终机座(-1)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发生干扰,出侧板厚控制的响应滞后的问题。为此,通过改变控制板厚目标值,使以(最终机座-1)机座的速度与(最终机座-2)机座的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两种出侧板厚控制发生干扰,且通过进行最终机座入侧张力控制,使得最终机座入侧张力控制与以(最终机座-1)机座的速度作为控制操作端的出侧板厚控制不会发生干扰。另外,通过从出侧板厚控制的控制输出预测出侧板厚变化,并采用该方法修正在出侧板厚控制所使用的出侧板厚测定值,由此改善出侧板厚控制自身的响应。

    工艺控制方法以及工艺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76203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3864.3

    申请日:2008-01-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工艺控制方法以及工艺控制系统,其对于例如轧制设备中的板厚控制这样的具有特性的工艺控制,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控制。其有第一输入量和第二输入量,以影响系数与第一输入量相关的工艺为控制对象,相对于第二输入量进行反馈控制,该反馈控制包括基于来自该控制对象工艺的状态量的控制量的积分控制,其中,利用通过对应于第一输入量的状态区分使用第一积分器和第二积分器而得到的来自第一积分器的第一积分输出和来自第二积分器的第二积分输出,得到反馈控制的控制输出,由此在第一输入量保持一定的恒定区域,可以抑制在前面的恒定区域的控制输出对后续的恒定区域带来影响的情况,可以进行更稳定的控制。

    轧制形状控制方法及轧制形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7433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5121.X

    申请日:2008-01-22

    Inventor: 服部哲 福地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形状控制系统,将招致轧制作业异常的事态防患于未然,能够进行更稳定的轧制作业。轧制形状控制系统(21)用于将自输入侧张力卷取机(3)抽出的被轧制材料(4)由轧制机(2)轧制后卷取到输出侧张力卷取机(6)的轧制设备(1),基于由目标形状产生装置(15)生成的目标形状(33)进行被轧制材料的形状控制。另外,轧制形状控制系统(21)具备板厚变化宽度方向比获取装置(22)和目标形状变更装置(23),由板厚变化宽度方向比获取装置求取被轧制材料的轧制引起的板厚变化在被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比值即板厚变化宽度方向比(24),目标形状变更装置基于该板厚变化宽度方向比变更目标形状。

    轧制控制方法和轧制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59944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510108580.7

    申请日:2005-10-10

    Abstract: 在使用一台轧机,用此轧机多次轧制成为一个制品的被轧制材时,由于在结束最终次轧制之前,不能检测出最终的边缘损失量,因此很难既维持板面品质同时又控制目标边缘损失。对多次轧制的每次轧制设定目标边缘损失量,规定对表面质量产生影响的边缘损失控制的动作,通过限制,修正每次轧制的目标形状,使不可控制的边缘损失的范围尽量减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