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缝隙天线和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1258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780008962.X

    申请日:2007-05-23

    Inventor: 菅野浩 寒川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10 H01Q3/2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变缝隙天线和其驱动方法。该可变缝隙天线包括:被两端为开放端(111a、111b)的缝隙区域(109)分割的接地导体(101a、101b);在向缝隙区域(109)的供电位置(113)采用环路形状的供电线路(115);在从供电位置(113)面向开放端(111a)的一侧连接接地导体(101a、101b)之间的第一选择性导通路径(119);和在从供电位置(113)面向开放端(111b)的一侧连接接地导体(101a、101b)之间的第二选择性导通路径(121),根据驱动状态使第一选择性导通路径(119)和第二选择性导通路径(121)的导通、断开状态改变。

    光子晶体器件
    7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62267B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0910138620.0

    申请日:2005-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9 H01P1/2005 H01P1/2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电介质基板,其形成有在第一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导体线路、共面线路或槽线路;第二电介质基板,其具有在第二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带状结构;和可动部分,其通过改变所述导体线路、共面线路或槽线路和所述带状结构间的相对的配置关系,使由所述导体线路、共面线路或槽线路和所述带状结构形成的光子能带结构发生变化,所述第一电介质基板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基板层叠。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以及具备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7702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80004065.8

    申请日:2011-10-06

    Inventor: 菅野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具有多个下列机构:振荡器(103),其将直流功率转换为频率(f0)的RF功率;馈电天线(107),其发送出RF功率;和受电天线(109),其接收由馈电天线(107)发送出的RF功率的至少一部分,受电天线的受电功率并行合成之后被输出。馈电天线(107)是串联连接了馈电电感器(107a)以及第一电容元件(107b)的串联谐振电路,受电天线(109)是并联连接了受电电感器(109a)以及第二电容元件(109b)的并联谐振电路。当将振荡器(103)的升压比设为Voc、将馈电电感器(107a)的电感设为L(1)、将受电电感器(109a)的电感设为L2、将馈电天线(107)与受电天线(109)的耦合系数设为k时,满足(L2/L1)≥4(k/Voc)2。第一谐振天线对与第二谐振天线对中的谐振磁场的相位差的绝对值θres被设定为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

    传输线对和传输线组
    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95973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680001145.7

    申请日:2006-03-29

    Abstract: 一种传输线对,其具有平行于传输线整体的信号传输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两根传输线,每根传输线包括:第一信号导体,其布置在由电介质或半导体形成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并被形成为在该表面内朝第一旋转方向弯曲;以及第二信号导体,其被形成为朝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弯曲并被布置在表面中以便串联地电连接到第一信号导体。沿着相对于传输线整体的信号传输方向的相反方向传输信号的传输方向反转部被形成,以至少包括部分第一信号导体和部分第二信号导体。因此,使传输线对能够保持成功的隔离特性。

    差动传送线路
    7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55741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680000725.4

    申请日:2006-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3/081 H05K1/0245 H05K1/0253 H05K2201/09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传送线路,其包括:基板(101)、在基板(101)的背面侧形成的接地导体层(105)、以及并行地配置于基板(101)的表面侧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第二信号导体(102b)。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接地导体层(105)构成第一传送线路,第二信号导体(102b)和接地导体层(105)构成第二传送线路。由第一传送线路和第二传送线路形成差动传送线路(102c)。差动传送线路(102c)包括弯曲区域(104a),在弯曲区域(104a)的两端连接有直线区域(104b)。令弯曲区域(104a)中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线路宽度为(Wb1)、第二信号导体(102b)的线路宽度为(Wb2)、第一信号导体(102a)与第二信号导体(102b)之间的间隙宽度为(Gb),令直线区域(104b)中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线路宽度为(Ws1)、第二信号导体(102b)的线路宽度为(Ws2)、第一信号导体(102a)与第二信号导体(102b)之间的间隙宽度为(Gs),令从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115)到弯曲区域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曲率中心侧的线边的延长直线的最短距离为(Rb1),令从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115)到直线区域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的曲率中心侧的线边的垂线距离为(Rs1),此时,设定成(Wb1)窄于(Ws1),(Wb2)窄于(Ws2),(Gb)窄于(Gs),(Rb1)大于(Rs1)的值。

    传输线路装置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0815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80021529.5

    申请日:2006-06-12

    Abstract: 本发明的传输线路装置包括:具有接地导体面的基板(101)、由基板支撑并列配置的第一信号导体(102a)和第二信号导体(102b),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追加电容元件(301),其具备与第一信号导体隔开空间配置的第一追加导体(303)、与第二信号导体隔开空间配置的第二追加导体(305)、与第一追加导体(303)和第二追加导体(305)各自的一处连接的一个第三追加导体(307),设定沿信号传输方向定义的第三追加导体(307)的导体宽度最小值(W3a)比第一追加导体长度(L1)和第二追加导体长度(L2)的任一个都小,设定追加电容元件(301)的共振频率比传输信号的频率高。

    共振器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7375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480029934.2

    申请日:2004-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7/082

    Abstract: 一种多层介电衬底(1)包括:形成在第一接地导体层(2)的一部分中的第一螺旋槽(4);形成在第二接地导体层(3)的一部分中的第二螺旋槽(5),该第二接地导体层形成在多层介电衬底的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槽的螺旋卷绕方向彼此相反,从顶面看时,该第一和第二槽相互重叠,使得共振现象能够在低于传统共振器的共振频率的频率处产生。

    光子晶体器件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74834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580000325.9

    申请日:2005-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39 H01P1/2005 H01P1/2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具有在第一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第一晶格结构的第一电介质基板(104);具有在第二表面内介电常数周期地变化的第二晶格结构的第二电介质基板(105);和通过改变上述第一晶格结构和第二晶格结构间的相对的配置关系,使由上述第一晶格结构和上述第二晶格结构形成的光子能带结构变化的可动部分(枢轴(303));上述第一电介质基板(104)和上述第二电介质基板(105)层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