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表面波器件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543064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410059536.7

    申请日:200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话等所用的纵模耦合型的弹性表面波器件,其具有形成在压电性的基板上的至少三个以上梳状转换器电极,所述梳状转换器电极各自的所述梳状电极对中的一个梳状电极在同一侧全部共同连接且连接到所述基板上形成的接地焊盘上;所述梳状转换器电极各自的所述梳状电极对的另一个梳状电极中的一部分连接到在所述接地焊盘的形成区域对侧形成的输入焊盘上,所述梳状电极对的另一个梳状电极中的与所述输入焊盘没有连接的梳状电极连接在形成在同侧的输出焊盘上,从而能够将连接焊盘的个数减少到最小限度,得到小型且滤波特性优良的SAW器件。

    无线电路装置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58691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680032687.0

    申请日:200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028 Y02D70/142

    Abstract: 一种无线电路装置,电流控制电路(5)根据来自发送信号控制电路(4)的控制信号识别是否已发送发送信号。电流控制电路(5),在已发送发送信号时,根据与发送发送信号的至少2个发送模式的任意一个相对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在接收电路(3)中流动的电流;在未发送发送信号时,根据与未发送发送信号时的模式相对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在接收电路(3)中流动的电流。

    声共振器及滤波器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13744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80023789.6

    申请日:2006-06-22

    Abstract: 在基板部(40)与第2支承部(20)之间设有第1支承部(30)。该第1支承部(30)通过由具有比压电体(11)及基板部(40)高的声阻抗的材料形成的膜、或者由Q值比压电体(11)及基板部(40)小的材料形成的膜等构成。通过该第1支承部(30)的插入,从第2支承部(20)朝向基板部(40)的振动的大半被反射(箭头(a)),并且防止从第2支承部(20)向基板部(40)传递的振动被基板部(40)的底面反射而向振动部(10)的方向返回(箭头(b))。

    表面声波滤波器、平衡型滤波器和通信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254009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02122043.3

    申请日:2002-05-31

    Abstract: 对具有非平衡一平衡型端口的纵向模式表面声波滤波器来说,存在着一些平衡性能下降的问题。纵向模式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在压电基片101上制成的第一IDT电极102,第二和第三IDT电极103和104,以及第一和第二反射器电极105和106。第一IDT电极102的上部电极102a与一个平衡型端口107相连接,以及第一IDT电极102的下部电极102b与另一个平衡型端口108相连接。同样,第二IDT电极103的上部电极103a与非平衡型端口109相连接,第二IDT电极103的下部电极103b接地。第三IDT电极104的下部电极104b与非平衡型端口109相连接,第三IDT电极104的上部电极104a接地。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15643C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02802272.6

    申请日:2002-06-26

    Abstract: 一种弹性表面波滤波器,是在压电性基板上具有由第1 IDT电极及第2、第3 IDT电极与第1、第2反射器电极而构成,并于将弹性表面波的波长设成入时,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为λ/2的主激振区域,将各主激振区域间的相位因应所需的通频带频率特性而偏移一定量的构成的纵向耦合型弹性表面波滤波器,于第1、第2、第3 IDT电极设置电极指间距不同于λ/2的多个的副激振区域,由此,可将构成弹性表面波滤波器的全部的电极指间距收限在0.8λ/2至1.2λ/2的范围,而能防止IDT电极间的不连续性所造成的损耗的劣化。

    使用压电谐振器的滤波器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19958A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200410095671.7

    申请日:2004-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605 H03H9/6433

    Abstract: 串联压电谐振器(11)以串联方式连接在输入端(15a)和输出端(15b)之间。并联压电谐振器(12a)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在输入端(15a)和串联压电谐振器(11)之间的连接点,以及并联压电谐振器(12a)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电感器(13a)的第一端。并联压电谐振器(12b)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在串联压电谐振器(11)和输出端(15b)之间的连接点,并联压电谐振器(12b)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电感器(13b)的第一端。电感器(13a,13b)的第二端都接地。附加压电谐振器(14)连接在并联压电谐振器(12a)的第二电极和并联压电谐振器(12b)的第二电极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