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翼无人机机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394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1258435.1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固定翼无人机机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无人机机体包括机身及机翼组,所述机翼组包括设置在机身两侧的主机翼及尾翼,所述主机翼两侧各设置一翼尖;所述机身及机翼组的材料呈层状结构;所述机身材料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一碳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二碳纤维布;所述主机翼及翼尖的材料各自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二玻璃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三玻璃纤维布;所述尾翼的材料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二玻璃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三玻璃纤维布。所述无人机机身及机翼所用的材料轻,且提高了所述机身及机翼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力,能保证无人机的结构强度。

    应用于无人机的变距型旋翼组

    公开(公告)号:CN10611483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605256.4

    申请日:2016-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变距型旋翼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旋翼组,所述旋翼组包括若干个旋翼;变距装置,若干个所述旋翼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变距装置上,且所述变距装置与所述旋翼组中的每一个所述旋翼活动连接,以通过所述变距装置带动一个或者若干个所述旋翼进行旋转,以对旋翼的螺距进行控制;所述变距装置的中心竖轴与若干个所述旋翼相互垂直。本发明通过设置变距装置,以通过变距装置带动一个或者若干个所述旋翼进行旋转,实现了对旋翼的螺距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

    应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传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184755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605424.X

    申请日:2016-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传动机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皮带传动装置,固定于机架上,并分别与旋翼组对应地活动连接;及第二皮带传动装置,固定于机架上,并分别与旋翼组对应地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皮带传动装置套设在第一轴上,通过第一轴的的旋转带动第一皮带传动装置进行传动,以带动与第一皮带装置活动连接的旋翼组中每一个旋翼进行旋转;第二皮带传动装置套设在第二轴上,通过第二轴的旋转带动第二皮带传动装置进行传动,以带动与第二皮带装置活动连接的旋翼组中每一个旋翼进行旋转。本发明实现了在多旋翼无人机中通过发动机带动旋翼进行旋转,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

    无人机
    7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47204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280403.5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旋翼轴和云台,还包括:第一拆卸组件,第一拆卸组件固定于机身上;信号定位组件,信号定位组件固定于机身上;旋翼动力组件,旋翼动力组件固定于旋翼轴上,且旋翼动力组件至少包括一个电调;本发明替代了传统的直接将云台固定于机身上,而导致的云台拆卸复杂,且在拆卸过程中必须依赖外界拆卸器具才能进行拆卸的技术缺陷。同时,本发明中电调作为旋翼动力组件的组成部件直接固定于机身外围部位,因此电调与旋翼之间的连接线路非常短,极大地降低了电调与旋翼之间因存在线路过长而导致的功率损耗,具备高效、节能的特点。

    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080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079372.6

    申请日:2018-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069 B64C27/28 B64C2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结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头和第二前端部。机头包括第一前端部、第一本体和第一后端部。第二前端部包括第二前端部、第二本体和第二后端部。第二前端部和第一后端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本体和第二前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本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机翼,第一机翼上设置有第一可调式旋翼机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机翼,所述第二机翼上设置有第二可调式旋翼机构;第二后端部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增加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在无人机在起降和飞行时,方便起降,具有对场地要求低,适应性强的技术效果。

    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动力机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0802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078794.1

    申请日:2018-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068 B64C1/069 B64C27/28 B64C2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动力机身装置,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头、机身和动力系统,机头包括第一前端部、第一本体和第一后端部;机身包括第二前端部、第二本体和第二后端部,第二前端部和第一后端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本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机翼,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机翼。第一可调式旋翼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桨、第一电机、第一倾转部件和第一舵机;第二可调式旋翼机构包括第二螺旋桨、第三电机、第二倾转部件和第二舵机。本发明达到了简化无人机的结构,增加续航时间;在起降和飞行时,具有对场地要求低,适应性强的技术效果。

    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83132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79375.X

    申请日:2018-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30 B64C1/26 B64C27/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机身构造,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和机尾。机身包括第二前端部、第二本体和第二后端部。第二前端部和第一后端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本体和第二前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本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机翼,第一机翼上设置有第一可调式旋翼机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机翼,所述第二机翼上设置有第二可调式旋翼机构;第二后端部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机尾包括第三前端部、第三本体和第三后端部。从而达到简化无人机的结构,使无人机的起降过程更便捷;若无人机的机尾某一部分出现损坏无法修复时,可以更换机尾,减小了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

    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动力机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1326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78058.6

    申请日:2018-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30 B64C1/26 B64C27/22 B64C27/26 B64C27/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动力机身系统,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头、机尾、第一可调式旋翼机构和第二可调式旋翼机构,机头包括第一前端部、第一本体和第一后端部。第一可调式旋翼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桨、第一电机、第一倾转部件和第一舵机;第二可调式旋翼机构包括第二螺旋桨、第三电机、第二倾转部件和第二舵机。机尾包括第三前端部、第三本体和第三后端部。本发明达到若无人机的机头或机尾某一部分出现损坏无法修复时,可以更换机头或机尾,减小维修成本;在无人机在起降和飞行时,具有对场地要求低,适应性强的技术效果。

    无人直升机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52349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211880.6

    申请日:2016-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包括机身、主旋翼、尾旋翼、舵机、发动机和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无人直升机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身中;起落装置,所述起落装置固定于所述机身的底部;推力放大机构,所述推力放大机构与所述舵机连接;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减速箱连接;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套设在所述尾传动轴上,并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尾传动轴在无人直升机的机身内部存在一段较长的轴身距离,而造成的在飞行过程中尾传动轴非常容易产生跳动,不利于无人直升机的平稳飞行的技术缺陷。

    具有动平衡系统的柔性排气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0525331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628937.8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动平衡系统的柔性排气通道,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有动平衡系统的柔性排气通道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安装在机身上,并与机身内的发动机柔性连接;排气端,排气端设置在排气管的端部上,且排气端包括:锥型筒,锥型筒包括锥型宽口和锥型窄口,且锥型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口;消声室,消声室套设在锥型筒的外围部位,且消声室的内部设置有一排气口;隔热罩,隔热罩分别设置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外围部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固定于机身上;动平衡系统,动平衡系统转动地固定于尾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并没有单独的消声装置或者消声结构,使得排气管排出尾气时存在较大的噪音,进而造成噪音污染的技术缺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