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小型泵站拦污栅的简便起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063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09978.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泵站拦污栅的简便起吊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开设在支撑框架上的滑移槽以及滑移连接在滑移槽内的清污架;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清污架上的若干拦污栅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刮除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在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相关的人力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后续投入少,不占用泵站前池,对泵站的进水流态无任何不利影响。

    一种底座带有凹槽的一体化大流量泵站

    公开(公告)号:CN109610624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547108.7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底座带有凹槽的一体化大流量泵站,在水泵的中心线下方的底座上设有凹槽,水泵的喇叭管吸水口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凹槽深度h为水泵叶轮名义直径的1.25~1.50倍,凹槽底部宽度B1为水泵叶轮名义直径的2.0~2.5倍,凹槽顶部宽度B2为水泵叶轮名义直径的3.0~3.5倍;凹槽尺寸的具体确定依据快速排水秒系数k进行确定,快速排水秒系数k取值范围在10~15s,快速排水秒系数k的计算式如下:k=0.5(B1+B2)×h×Dt/Q。通过本发明,不仅可满足城市内涝情况下一体化大流量泵站的多机组运行、大流量排水、水泵进水流态好的要求,还可以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一体化泵站的使用寿命,有助于一体化大流量泵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泵装置出水流道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732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1529400.6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装置出水流道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泵装置的CFD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结果,确定出水流道的5个水力性能的子项评价指标,并根据出水流道的初设方案,确定出基于泵装置出水流道三维设计的4个结构的子项评价指标;对以上确定的出水流道9个子项评价指标进行换算,得到出水流道综合性能的目标函数,从而得到出水流道综合性能的评价等级。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对泵站出水流道水力性能评价方法的弊端,更有利于泵站初设阶段优选出水流道,能够进一步降低泵站的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一种具有流量自平衡功能的出水流道

    公开(公告)号:CN107956950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1222252.9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具有流量自平衡功能的出水流道,包括出水流道中隔墩两部分,中隔墩设置于出水流道的进口,所述中隔墩上设有若干排列整齐的自流孔;所述中隔墩的长度为出水流道进口直径的1.5‑2倍,厚度为出水流道进口直径的0.12‑0.2倍,高度与出水流道的高度相等;所述中隔墩的起始位置在出水流道的进口面,中隔墩的轴线与出水流道的轴线平行;所述中隔墩的顶部、底部与出水流道的内壁面固结,接触面无凸起;所述自流孔的直径为出水流道进口直径的0.1倍,相邻自流孔的净距为出水流道进口直径的0.2倍,自流孔的长度与中隔墩的厚度相等。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本发明,达到提高出水流道的水力效率的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一种具有隐藏后导叶结构的双向轴流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2680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25325.2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隐藏后导叶结构的双向轴流泵装置,属于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在进出水管道之间设置连接管道,在连接管道管壁上设置可移动的前后置叶片,在连接管道外部设置导叶箱,在导叶箱内部和外部设置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前后置叶片伸缩运动,轴流泵正向运行时,前置叶片隐藏在导叶箱内,后置叶片处于伸出状态,实现双向轴流泵正向抽水的目的;轴流泵反向运行时,前置叶片处于伸出状态,后置叶片隐藏在导叶箱内,实现双向轴流泵反向抽水的目的。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分别将前置导叶和后置导叶隐藏起来,可避免双向轴流泵前后各布置导叶时反向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双向轴流泵的反向运行效率。

    一种带异型导水锥的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07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17381.7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一种带异型导水锥的泵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导水锥为异型出水导水锥,该异型出水导水锥与导叶体连成整体,其尾部延伸至出水弯管内。本发明用于泵装置的设计,当水流从水泵导叶流出时,流速较大,进入出水弯管后水流流向沿途发生改变,在经过异型导水锥以后,其流向更加符合弯管段的变化,水流更加均匀、阻力较小,水流在流经异型出水导水锥后所产生的水力损失比传统形式更小,有利于泵装置效率的提高。

    带叶片型消涡导轮的进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642072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903052.3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带叶片型消涡导轮的进水结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水泵叶轮、喇叭管,通过对进水水流的纵向引导和横向阻断的方法实现消涡,在喇叭管正下方的进水池底部设置消涡导轮,所述消涡导轮由若干消涡叶片、消涡轮毂组成;所述消涡轮毂为回转体,其母线呈光滑的曲线状,所述消涡叶片的内侧面为曲面,其内侧面母线形状与消涡轮毂母线形状一致,消涡叶片的外侧面同样为曲面,其外侧面母线形状呈光滑的曲线状;所述消涡叶片沿消涡轮毂圆周方向竖直布置,消涡叶片的内侧面连接于消涡轮毂表面。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水泵箱涵式进水结构及钟形进水结构,既能够破坏漩涡结构,确保水泵机组安全运行,又可以使水流更加平顺,泵装置整体性能提高,节能降耗。

    一种基于泵装置的轴流泵必需汽蚀余量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397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954244.2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泵装置的轴流泵必需汽蚀余量的预测方法,属于泵站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轴流泵装置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对多工况时泵装置的轴流泵必需汽蚀余量进行预测,该方法简便,成本低,耗时短,同时可对任意工况运行时轴流泵站的必需汽蚀余量进行预测,弥补物理模型试验未测或泵站运行时偶遇的工况。有利于比较不同水力模型时轴流泵装置的汽蚀性能,有利于实际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轴流泵站的汽蚀发生,达到确保轴流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泵站前池倒T型坝流态改善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05797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10211288.1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站前池倒T型坝流态改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前池及前池内回流区后部设置的导流体,前池前部连接进水涵洞,前池后部设有进水池,其特征是:所述导流体为倒T型坝,倒T型坝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为倒T形,倒T型坝距进水池的距离为前池长度的0.2‑0.4倍,所述倒T型坝由下坝和上坝组成,上坝设置在下坝上部中间位置;所述下坝为长方体形,下坝长度与前池的宽度相等,下坝宽度为前池池内水深的0.5倍,下坝高度为前池池内水深的0.4倍;所述上坝为长方体形,上坝长度为前池宽度的0.1倍,上坝宽度为前池池内水深的0.5倍,上坝高度为前池池内水深的0.4倍。通过本发明,改善了泵站前池中存在的流态与淤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