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2464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56608.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3C16/27 , C23C16/4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6/271 , C23C16/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先进材料的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石墨衬底上直接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CVD法直接在石墨衬底上沉积高质量金刚石薄膜的方法。以防止石墨蒸发和石墨电极在电化学上的应用,提高石墨的机械性质。本发明中,无需对石墨衬底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无需沉积其他元素过渡层。只需在实验中改变实验参数,从利于石墨沉积的实验参数,过渡到利于金刚石沉积的参数,使金刚石薄膜与衬底结合良好,沉积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32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28125.9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0 , C22C1/10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原位纳米级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Sn纳米粒子粉体预热,将适量的Mg基体合金放入坩埚中加热,以NaCl2、KCl和MgCl2的混合物作为熔剂进行保护,待Mg基体合金熔化后,对合金熔体进行预搅拌,使合金元素在熔体中均匀分布。将预热后Sn纳米粒子粉体加入到Mg熔体中,使之发生原位反应,并充分搅拌;再将合金熔体升温至合金液相线以上10-150℃,保温10~40min后浇注铸件。本发明制备出了纳米级Mg2Sn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其机械性能优良,可以进行规模化商业生产,极具市场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05659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06481.9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可循环利用磁性纳米胶囊在染料吸附上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应用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碳包覆磁性纳米胶囊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得到表面含有含氧官能团功能化的碳包覆磁性纳米胶囊,加入染料溶液进行吸附。吸附完成采用磁分离,利用无水乙醇脱附,脱附完成时,磁分离进行粉体收集,进一步用于染料吸附,以吸附-磁分离-脱附为周期进行循环实验。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磁性纳米胶囊磁分离简单,脱附容易,拥有较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在染料吸附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2810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538989.7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铟/碲多孔纳米线阵列的方法,属于多孔材料、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方法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自制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PAA);配制由高纯的In的盐或化合物、Te的盐或化合物、pH调节剂、添加剂和去离子水组成的电沉积溶液;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技术,在一定的沉积参数和条件下,将喷金的PAA模板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使用含有In和Te元素的电沉积溶液,在氧化铝模板孔道中进行In和Te元素的电化学沉积,最终得到的一维有序In/Te多孔纳米线阵列。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组分和结构易调控,在能源、催化、吸附、热电、光学和电学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传感器应用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03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10085039.9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固体原料制备碳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其特征是使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设备,将固体原料即微米级硅粉和碳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压制成块,将此作为阳极,石墨棒作为阴极,在一定比例的惰性气体、氢气的混合气氛中蒸发原料,获得单相碳化硅纳米粒子或多相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规模化制备,可以实现产物中相组成及颗粒尺寸和形貌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48262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01410.2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直流电弧法制备纳米金刚石的方法,属于碳相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以直流电弧氢等离子体作为热源,石墨为碳原料、镍为催化剂、硅作为形核物质合成金刚石纳米粒子的方法。高温氢等离子体用于蒸发块体复合靶材,形成原料组分的原子、离子状态,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碳化硅团簇晶核并诱导碳原子形成金刚石相,过饱和镍-碳固溶体析出的碳原子成为金刚石相的生长物质,经过钝化获得纳米金刚石胚料。通过酸处理、高温氧化、漂洗等纯化工艺,去除金属、石墨、非晶碳、碳化硅等剩余杂质,获得高纯金刚石纳米粒子。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制备工艺简单以及在常压条件下合成,实现金刚石纳米粒子的低成本、低能耗、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96566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91283.5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增强镍基复合涂层材料及其激光熔覆工艺,属于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是以镍基自熔性合金为熔覆层基质材料,以体积百分比0.5-20%的石墨烯为增强相,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钢和合金基体上制备具有优异耐磨和减磨性能的复合涂层。本发明的优点是石墨烯含量变化范围大,涂层组织均匀致密,耐磨和减磨性能优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可满足碳钢、合金钢构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摩擦磨损性能要求,且涂层制备过程规模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和军工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68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93707.2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储氢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其特征是利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氢等离子体设备,以纯石墨块体作为消耗阳极,阴极为碳棒,通入一定量的氢气,经过蒸发、冷凝、钝化等步骤,制备得到石墨烯材料。利用此材料作为活性物质与粘结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以涂压的方式经烘干后制作成电化学储氢电极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石墨烯粉体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产物纯净高,成本低廉,可以实现量产。由于石墨烯产物中存在大量褶皱,增加其比表面积以及提高了片层之间成键的不匹配性,引起层间极化,成为电化学储氢位点,提高了以此石墨烯制作电极的储氢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115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228101.9
申请日:2008-10-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1D17/04
Abstract: 一种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的原位合成方法,属于纳米颗粒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以低熔点锡或镁金属及合金微米粉和高熔点金属及合金微米粉为原料,将其均匀混合并压制成块体靶材作为自耗性阳极,在活性和惰性气体混合气氛中,利用等离子体热源蒸发块体靶材,经气-液-固相转变过程,原位形成锡基和镁基二元或多元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采用复合块体靶材,原位合成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杂质少、颗粒形态规整、适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本发明制备的锡基或镁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在锂离子负极材料、储氢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8579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291735.2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3K26/362 , B23K26/352 , B23K26/60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金属丝超疏水表面的纳秒激光加工方法及夹具,一种超细金属丝超疏水表面的纳秒激光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将超细金属丝裁剪为所需长度,再通过砂纸对超细金属丝表面进行打磨,然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吹干;将完成预处理的超细金属丝装夹到夹具上;采用波长1064nm、重复频率20kHz、脉冲持续时间100ns、光斑直径约50μm的纳秒激光对超细金属丝进行刻蚀,纳秒激光加工的参数为功率3~15W、扫描速度300~700mm/s、扫描次数1~5次;将经激光加工后的超细金属丝浸泡在氟硅烷乙醇溶液中,然后进行烘干。本方法实现对超细金属丝表面的超疏水结构的加工,保证加工质量,同时方法简单,成本低,材料通用性好,不产生有毒物质和气体,环境污染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