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外壳气体绝缘的大容量组合开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466559U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20087874.X

    申请日:2009-08-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外壳气体绝缘的大容量组合开关装置,其采用三相独立结构,由非导磁金属外壳封闭,内充绝缘气体。每相包括2~4个相互紧密耦合的电感线圈组成的电抗器和2~4个并联的断路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系统中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组件也加入组合装置,形成一种适应变电站紧凑型布置的大容量开关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气体隔离气阀将装置内各组件分隔成不同充气单元,使得不同充气单元的气体压力及气体种类可以根据需要不同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电气强度的气体绝缘和金属外壳封闭,使原露天敞开式靠空气绝缘的电抗器与断路器的组合整体体积减小了,且更安全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946690U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20035036.5

    申请日:201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装置,采用设置有流道、液口和液孔的液流框,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和出液孔,流道采用S型流道,液流框上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液流框内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在第一进液口和第一进液孔之间设置有S型流道,第一出液口和第一出液孔之间设置有S型流道。两个S形流道,呈中心对称,其截面为S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S形流道,延长了电解液在液流框中流动距离,增大电池自放电时的有效电阻,提高每个电池单体的稳定性,物理学理论表明S形流道设计使得增加的流动阻力最小,能很好地保证电池运行效率,并且防止流动死区的出现,从而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综合性能。

    智能中压开关及其宽带PLC通信网络

    公开(公告)号:CN201774142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213763.1

    申请日:2010-06-03

    Abstract: 智能中压开关和以智能中压开关为节点的宽带PLC通信网络,智能中压开关还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和耦合器II;所述的PLC通信设备为宽带PLC通信设备,宽带PLC载波频率1.6~40MHz,传输速率4.5~200Mb/s。以智能中压开关为节点的宽带PLC通信网络,采用配电监测主站/用电信息采集主站、智能中压开关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三级网络架构,智能中压开关配置的无线宽带通信设备与其附近的配电变压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组成小范围无线网络,以变电所为信息“中转站”,智能中压开关作为二级中转站,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与配电监测主站/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的信息交换。本实用新型预计可为电网公司每年节省上亿元的通信费用。

    智能监测GIS内部VFTO的装置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64546U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20087323.3

    申请日:2009-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测GIS内部VFTO的装置。它由平板型宽频传感器、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采集模块由滤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运放电路和模数转换器组成;采集模块采用插板式结构设计。处理模块采用一种DSP处理器TMS320LF2407。通信模块是采用无线GPRS传输方式,由无线单元TC35I和PIC16F873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监测GIS内部VFTO的装置,对GIS内部隔离开关产生的VFTO进行全程监测和存储,对由于VFTO造成的绝缘冲击进行在线实时评估,对GIS由于绝缘问题引起的故障进行提前预警,避免发生停电故障,确保电网稳定可靠运行。

    一种基于双IPM的三相单线圈永磁机构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4046420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541062.9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IPM的三相单线圈永磁机构驱动电路,包括电容充电电路及基于双IPM的三相单线圈永磁机构线圈励磁电路;电容充电电路由单相交流电、单相不控整流桥、防涌流电阻、大功率继电器、反向二极管及大容量电容构成;基于双IPM的三相单线圈永磁机构线圈励磁电路包括1#IPM、2#IPM及A相机构线圈、B相机构线圈、C相机构线圈。单向交流电整流后给大容量电容充电;1#IPM、2#IPM控制大容量电容放电,完成对A相机构线圈、B相机构线圈、C相机构线圈励磁。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时序控制1#IPM、2#IPM导通,实现各相线圈充放电时间的智能控制,同时采用特定时序控制每相线圈励磁回路开关管导通时序,有效解决合分闸过程开关管关断后电流续流问题,避免暂态过电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