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770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68745.0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测试铝合金焊接液化裂纹敏感性的装置和方法,属于铝合金焊接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试验方法所需试板尺寸大等问题。装置包括载荷施加装置和底座,铝合金测试板固定在底座的顶端,载荷施加装置设置在底座上,载荷施加装置的输出端向上朝向铝合金测试板,TIG焊机的焊枪向下与铝合金测试板保持焊接工作距离,铝合金测试板的点焊测试位置一侧热影响区范围内设置温度采集装置,本发明试验程序简单,无需对铝合金测试板进行开坡口,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会在铝合金测试板上留下一道长焊缝,可使用较小尺寸的铝合金测试板进行检测,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对铝合金焊接液化裂纹敏感性进行精确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不受装置本身参数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287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8327.6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23K26/348 , B23K26/342 , B23K26/60
Abstract: 一种交变磁场、摆动激光协同辅助的铝合金电弧增材方法及装置,属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磁控电弧摆动难以保证增材过程稳定性的问题,本发明对基板进行清理,去除基板表面的油污、水分及氧化膜;将清理后的基板固定在增材平台上,进行增材路径的示教;进行移动速度、电弧参数、摆动激光参数与交变磁场参数的设定,使得磁控电弧摆动周期和幅度与激光摆动周期和幅度相同,然后开通保护气,进行往复式增材制造。通过本发明的交变磁场控制电弧摆动,并调节摆动激光与电弧产生协同作用下,可以有效解决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成形难控制、成形不均匀,首尾端成形差异缺陷、气孔缺陷以及组织性能各向异性问题。本发明用于铝合金电弧增材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9630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9738.9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63B4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舰船实时水下自动化补漏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舰船补漏的技术领域,补漏装置包括载物台,以及位于载物台上的机械臂,还包括补漏机构、末端执行器机构和气体压缩机构。本发明通过柔性盖板对各种破洞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确保了粘合剂层与船体的充分接触;而钢制弯块和充气橡胶圈对盖板施加的压力,进一步保证了粘合剂层的贴合和粘接;充气钢钉枪向橡胶盖板边缘发射的钢钉,能够从正面将盖板固定在舰船上,活塞杆及缓冲垫实现对舰船破洞位置的支撑,增加了补漏装置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减少来自水压和水流的冲击力造成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97708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359248.3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基高温合金扫描激光焊接过程中抑制硬脆性Laves相形成的方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领域。首先进行镍基高温合金扫描激光焊接工艺窗口的优化:激光束可采用:圆形、垂直、无穷、8字形、平行等扫描形式;扫描频率范围:0Hz‑200Hz;扫描幅值范围0mm‑5mm。然后根据以上扫描参数进行镍基高温合金的焊接制造工作,最终达到抑制Laves相析出行为,促使粗大骨架状的Laves相转变成为细小离散分布状态的目的,进而抑制微裂纹的产生,同时起到细化晶粒、扩大等轴晶区的作用。因此本发明通过控制激光的扫描运动,进而调控镍基高温合金焊接过程中Laves相的析出行为,抑制焊缝中微裂纹
-
公开(公告)号:CN11536523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015582.1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管材激光清洗自动化辅助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供料车,承载多个任意长度的待清洗管材,并通过夹紧机构对待清洗管材进行同步排列、定位;抓取机构,自由抓取待清洗管材并可180°翻转移动待清洗管材;工作转台,承接并定位抓取机构抓取的待清洗管材,沿着待清洗管材的轴向对其进行旋转;清洗机构,与工作转台上的待清洗管材相配合对待清洗管材的端口及外壁进行清洗;控制系统,控制对待清洗管材进行自动化清洗。其方法对薄壁管材上料、清洗、下料流程进行自动化作业。本发明利用激光清洗自动化辅助装置解决了抓取管材的长度受限以及无法自动完成对待清洗管材的端口及外壁进行清洗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77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10999801.9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N21/9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焊接未熔合缺陷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同轴相机、旁轴相机以及计算机,所述同轴相机和旁轴相机均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同轴相机和旁轴相机用于从不同的角度对焊接熔池进行实时拍摄,该方法采用同轴相机与旁轴相机相结合的方式,对焊接过程中的熔池进行实时拍摄,计算机通过图像处理来提取熔池的宽度等信息,对熔池的形状等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未熔合缺陷。上述焊接未熔合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实时检测未熔合缺陷的产生,降低了焊后检测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75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6771.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23K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密封薄壁空心金属小球表面微孔的填丝装置及方法,属于材料加工自动化技术领域。解决向微孔内填充焊丝难度大的问题。包括焊钉传送装置、焊钉填充装置和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焊钉传送装置、焊钉填充装置,焊钉传送装置位于焊钉填充装置的上方,焊钉传送装置用于传送焊钉至焊钉填充装置的上方,焊钉填充装置用于将焊钉填入待焊部位。本发明用于密封薄壁空心金属小球表面微孔的填丝过程,能够完成密封薄壁空心金属小球表面微孔的填丝任务,减小操作难度、精准把控填丝量、填丝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969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735537.2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IPC: B23K26/21 , B23K26/064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微细零部件焊接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温度接收器电阻器部件的振镜激光钎焊的连接方法及夹具,所述方法包括(1)将温度接收器电阻器的连接衬套装夹于夹具上,使待连接部位竖直向上,剪取适量长度的钎料放置于待焊区域,使钎料与待焊区域的两侧母材接触;(2)调节振镜激光系统的激光扫描区域及路径;(3)设置振镜激光扫描系统的焊接参数,焊接所述的温度接收器电阻器部件,形成焊接接头;(4)调整温度接收器电阻器部件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焊缝的施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接收器电阻器部件在钎焊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烧损及大变形的问题,并能够实现高效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3696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735495.2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IPC: B23K26/21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微细零部件焊接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传感器插座与尾端导线的振镜激光钎焊模具及连接方法,所述模具的本体表面上均匀设置十字凹槽;所述十字凹槽的的数量与需焊接的插座针脚的数量相同;所述方法将模具装配于待焊的插座之上;将尾端导线插入插座针脚内,并剪取适量钎料置于所述模具的十字凹槽的横向凹槽内,调节振镜激光系统的激光扫描区域路径;设置振镜激光扫描系统的焊接参数,焊接所述的传感器插座与尾端导线,形成焊接接头;转动插座,依次完成所有插座针脚的焊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火焰钎焊过程中空间紧凑难以焊接的问题,并能够实现高效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958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979074.X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昆山宝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IPC: B23K26/21 , B23K26/60 , B23K26/3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u元素‑表面微织构复合调控作用下的铝/钢激光焊接方法,是针对铝合金和钢存在焊接难度大的缺陷所提出,包括:首先对待焊母材表面进行焊前清理、其次在待焊钢钢板表面进行微织构制备、再次在微织构处理后的待焊钢板表面制备Cu镀层、最后焊接处理四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微织构的制备改善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分布,使铝钢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由平直粗大向断续弯曲状改变,对裂纹的扩展起到了有效的阻断作用,而且Cu元素的加入阻碍了Fe、Al原子的相互扩散,有效降低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改善了界面组织的性能,利用Cu元素‑表面微织构的“冶金‑物理”复合调控有效提升铝钢界面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