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9338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16999.6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改性陶瓷隔膜及其应用,包括一多孔基膜,该多孔基膜的至少一面通过涂覆酚醛树脂陶瓷浆料而具有酚醛树脂陶瓷层;或该多孔基膜的至少一面涂覆有陶瓷层,该陶瓷层的表面和孔隙内部以及该多孔基膜的孔隙内部和未涂覆陶瓷层的面通过浸泡酚醛树脂前驱体溶液而原位聚合有酚醛树脂层。本发明通过酚醛树脂与陶瓷浆料混合涂覆或者在陶瓷隔膜基础上原位聚合酚醛树脂,可以在多孔基膜表面形成酚醛树脂陶瓷混合层、及在多孔基膜表面、孔隙内部原位包覆的酚醛树脂层,从而提高了隔膜的热稳定性,在200℃下不收缩且仍旧保持较强的机械强度,能有效阻隔正负极接触,保障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39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46803.1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300/0065
Abstract: 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电解质。所述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包括聚合物基体和含硼无机氧化物。所述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添加法和原位聚合法两种。采用直接添加法制备的步骤为将聚合物基体和含硼无机氧化物溶解分散在溶剂中,得溶液A,将溶液A涂布在基体上,再挥发溶剂,所得的聚合物薄膜浸入电解液,即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的步骤为将聚合物单体和含硼无机氧化物溶解分散在溶剂中,加入引发剂,通N2排除空气,聚合反应后得溶液B,将溶液B涂布在基体上,再挥发溶剂,所得的聚合物薄膜浸入电解液,即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所述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可在制备电池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43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57734.4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145 , H01M2/1653
Abstract: 一种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涉及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由无纺布基材和浇注在无纺布基材内部或涂覆于无纺布基材表面的聚合物组成,所述聚合物由氟磺酸类聚合物、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真空烘干而得。所述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磺酸类聚合物、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球磨,得复合无纺布浆液;(2)将复合无纺布浆液浇注于无纺布基材内部或涂布在无纺布基材的表面,干燥后,即得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可在锂硫电池中应用,所述应用是将复合无纺布作为锂硫电池中的复合隔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45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31247.0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2/1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关断功能的陶瓷复合隔膜及其应用,该陶瓷复合隔膜包括一隔膜基材和涂覆于隔膜基材表面的厚度为0.5~20μm保护层,该保护层的有效成分包括以无机物为核心,以聚烯烃或石蜡聚合物为壳层的核壳结构颗粒,上述核心的粒径为5nm~10μm,壳层的厚度为1nm~10μm,上述聚烯烃的分子量为5000~5000000。本发明的具有热关断功能的陶瓷复合隔膜的保护层能够极大增加颗粒的表面积,而显著提高隔膜的浸润性,同时核壳结构颗粒还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下融化形成致密一层,达到阻断锂离子导通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36512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9677.9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隔膜。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纳米结构的无机物作为陶瓷粉体制备的陶瓷隔膜,本发明还涉及该种陶瓷隔膜在锂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源体系的应用。本发明获得的陶瓷隔膜可以作为锂离子等二次电池的高安全隔膜材料,具有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本发明操作性强,成本较其它方法低,重现性好,所得的产品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94916.9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场下辐照原位聚合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前驱液体电解液、加入磁性无机纳米颗粒制备有机无机前驱体、半成品电池的装配、磁化辐照和电池封装等步骤。制备方法中采用磁化辐照原位聚合技术,利用磁场的方向性与辐射源产生的高能射线,在电池内部制得无机有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无机纳米颗粒的定向排列以及聚合物的原位形成,该电解质在无机纳米颗粒周围具有锂离子快速传输通道并且界面接触较好,有效提高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能力,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提供了有效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9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393824.9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无机氧化物颗粒、锂盐、聚合物单体、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其中所述聚合物单体用于形成聚合物框架,所述无机氧化物颗粒表面带有强极性的官能团;所述官能团包括羟基、胺基、烷氧基、卤素、碳酸酯基、氰基、硼酸酯基,用于与聚合物框架形成氢键;然后将液态的复合电解液注入半成品电池中,静置4‑10h;最后将电池置于辐射场中,接受总辐照剂量为10‑100KGy的照射,所述复合电解液原位固化形成复合固态电解质,得到复合固态电解质电池。本发明一方面增强聚合物主体的传输性能和机械强度,另一方面修饰改善无机氧化物颗粒与聚合物主体间的界面。
-
公开(公告)号:CN1187829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2796.4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65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原位聚合非对称层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包括正极聚合物电解质层和负极聚合物电解质层,将1,3‑环氧戊烷、环氧丙烷、四氢呋喃、环氧丁烷、环氧异丁烷、环氧丙基甲基醚或苯基环氧丙烷中的一种加入锂盐和不同的功能型锂盐添加剂,分别得到正极聚合物前驱体溶液和负极聚合物前驱体溶液;将聚合物前驱体溶液分别涂覆于正负电极上并进行辐照原位聚合,分别得到正极和负极以及覆盖于正、负极上的的正、负极聚合物电解质层,随后组装电池。本发明可以保证电池体系整体不分离,电解质与极片表面充分融合,提高极界面相容性,形成连续的离子传导通道,正负极分别形成具有功能型的聚合物层,改善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32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190906.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 , C08F283/06 , C08F120/14 , C08F114/28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14/28 , C08F220/44 , C08F220/56 , C08F218/00 , C08F2/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经济、快速、无损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聚合物单体、锂盐、增塑剂、热引发剂共混,注入电池后通过Co60源γ射线辐照聚合,原位形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辐照和热引发剂结合引发的方法,利用辐照引发自由基的同时利用辐照的少量产热促使热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达成缩短反应时间和降低反应温度的双重目的,同时辐照法和热引发结合也可以使得电解质聚合更加均匀,更经济有效地实现电池电解质的原位固态化。本发明制得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可以实现稳定的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76626.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非晶铜基合金负极,包含0.5‑20wt%镍,0.1‑15wt%磷,0.05‑10wt%锡,余量为铜。本发明的非晶铜基合金负极,可以利用非晶结构内部的纳米孔和空穴用作锂离子储存的位点,能够兼具合金负极的优点,用作无锂负极锂电池的负极可以显著地降低锂的析出和死锂的聚集,实现低的储锂电位,提高了储锂容量。形成的非晶铜基合金负极具有自支撑结构,无需额外引入铜基流体,可以用作无锂负极材料,能够提高无锂负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应用于锂电池中,能够提高无锂负极的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