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聚糖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7607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410032275.3

    申请日:2014-01-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吸收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包括天然壳聚糖和聚甲基乙烯基马来酸醚,采用六氟异丙醇作为溶剂,以超临界流体法制备。本发明的吸收止血海绵形态均一,多孔且孔洞间相互贯通,通过控制致孔剂的量和粒径,可以制备出疏松度不同;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虽然采用六氟异丙醇等有机物作为溶剂,但是由于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可以很好利用其有机溶剂残留低的特点去除,工艺简单,周期短,制备过程绿色环保,符合当前对环境友好型材料的要求,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微胶囊包埋多囊脂质体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2847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0098.1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胶囊包埋多囊脂质体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蔗糖溶液为内水相,葡萄糖和L-赖氨酸溶液为外水相,溶解有脂质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将内水相与油相高速匀浆乳化形成初乳后,添加外水相,涡旋乳化形成复乳,再旋转蒸发掉二氯甲烷即得到多囊脂质体悬液;将多囊脂质体分散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分散均匀,再通过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和注射泵,将其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备出包埋有多囊脂质体的海藻酸钙胶珠,最后将胶珠与阳离子聚合物溶液成膜即得样品;所述多囊脂质体内或微胶囊内多囊脂质体外至少一处搭载有药物。本发明保证了不同药物的空间分配,提高了药物的长效释放及吸收,降低了单纯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一种可吸收止血的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7606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32250.3

    申请日:2014-01-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止血的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包括海藻酸钠、羟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剂;其制备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本发明的复合海绵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及良好的相容性,吸收止血效果良好,可以体内降解、无细胞毒性、无免疫原性、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同时不完全依赖机体凝血过程;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面,工艺过程简单成熟、成本低廉,制备周期短,无有机残留,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因而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赖氨酸接枝海藻酸盐(ALG-g-Lys)材料及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4892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04920.8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赖氨酸接枝海藻酸盐(ALG-g-Lys)及合成方法。赖氨酸接枝海藻酸盐(ALG-g-Lys)材料,利用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为接枝材料,采用碳化二亚胺活化海藻酸钠羧基,然后将赖氨酸接枝到海藻酸钠分子链上,反应后的产物用透析法除去羧基活化剂和未反应完全的小分子底物。改性后的材料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兼具营养作用与药理功效,可在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中赋予新的功能。

    二氧化碳流体抗溶剂法制备多孔微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7738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10220836.3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流体抗溶剂法制备多孔微球的方法,其操作如下:先依次制备油相及油包水乳液,然后将制得的油包水乳液通过高压泵并经由钢制针头喷入预处理过的高压釜中,使包埋有碳酸氢铵颗粒的聚合物微球析出;当乳液喷完后,维持高压釜内压力及温度不变,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淋洗以清除残留的溶剂;淋洗结束后对该高压釜进行缓慢卸压,待该高压釜内的压力降至常压时,收集得到蓬松的粉末状产品;再将收集到的粉末状产品置于50℃真空干燥条件下进行加热分解,得到多孔微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过程简单、有机溶剂残留较低、制得的多孔微球具有几何粒径大、空气动力学直径小的特性。

    一种微包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7212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281398.2

    申请日:2010-09-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包纳药物载体,通过在微胶囊内部包埋有纳米载体从而形成微包纳体系的药物载体,药物分别搭载于纳米粒内部或微胶囊内不同纳米粒之间;以及此种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药物缓释系统存在药物突释效应、调节药物溶出速率手段单一、对药物活性保护不够以及药物联合缓释治疗中可能面临药物交叉污染的问题,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连续式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制备聚合物或药物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702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69946.4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制备聚合物或药物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聚合物或药物溶解于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溶液,经高压泵泵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使有机溶液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流体,然后将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快速膨胀导致溶解能力大大下降,从而使溶质过饱和沉淀析出形成颗粒。本发明克服了目前抗溶剂法和快速膨胀法难于对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部分溶解的溶质进行造粒的缺点,可成功地进行连续造粒。

    非溶剂法改进超临界抗溶剂过程制备药物超细微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58996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29743.X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溶剂法改进超临界抗溶剂过程制备药物超细微粒的方法,将物料溶解于有机溶剂和非溶剂中,有机溶剂是与超临界流体可以互相混溶的溶剂,非溶剂是与该有机溶剂可以互相混溶但不能溶解该物料的另一种溶剂,由此得到低浓度、高饱和度的初始物料溶液,然后进行超临界流体抗溶剂处理,得到物料的超细微粒。实验结果证明:在药物溶液中加入非溶剂降低浓度、提高饱和度,再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抗溶剂法可显著性地降低产品的粒径、提高回收率;在溶液达到过饱和之前,非溶剂含量越大,药物颗粒粒径越小、回收率越高。

    一种微包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721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81398.2

    申请日:2010-09-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包纳药物载体,通过在微胶囊内部包埋有纳米载体从而形成微包纳体系的药物载体,药物分别搭载于纳米粒内部或微胶囊内不同纳米粒之间;以及此种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药物缓释系统存在药物突释效应、调节药物溶出速率手段单一、对药物活性保护不够以及药物联合缓释治疗中可能面临药物交叉污染的问题,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沉淀法提取精氨酸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211358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132309.X

    申请日:2003-08-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翁连进 王士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沉淀法提取精氨酸的工艺:按化学计量比1∶1至4∶1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到pH值调节在0-4之间的含精氨酸的溶液中,搅拌,过滤,得十二烷基苯磺酸与精氨酸的复合物沉淀;滤出沉淀物,将沉淀物溶于pH高于8的水中,使十二烷基苯磺酸与精氨酸的复合物分解,除去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浓缩及精制等步骤,即可得精氨酸产品。本发明因以无毒、无污染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沉淀剂,将精氨酸高选择性地从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所以,克服习用工艺所存在的缺点,实现了无毒操作,母液的处理容易,并且,精氨酸的收率提高至8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