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08521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64672.0
申请日:2017-09-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对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进行Clark变换,得到永磁同步电机在αβ轴坐标系下的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根据αβ轴坐标系下的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得到αβ轴坐标系下的电机反电动势;将αβ轴坐标系下的电机反电动势带入高阶广义积分器,自动消除电机反电动势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得到αβ轴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基于αβ轴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提取转子位置和电机转速,驱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本发明动态稳态控制精度高,参数鲁棒性好,提高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控制精度及其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8284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89907.4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损耗高速一体化飞轮储能电机,包括飞轮外转子、励磁永磁体、内转子、电机轴承和空芯定子,飞轮外转子用于旋转时储存能量,其内侧表贴励磁永磁体,为电机提供励磁磁场;内转子与飞轮外转子之间放置空芯定子,空芯定子中的气隙绕组沿转轴方向排布,电机轴承包括磁悬浮轴承和螺旋槽轴承,内转子底部连接螺旋槽轴承的转动部分,内转子的凸台上部连接磁悬浮轴承的转动部分。本发明采用外转子结构、励磁永磁体、气隙绕组、被动磁悬浮轴承与螺旋槽轴承相结合的方式,使电机达到适合高速运行且空载保持储能时低损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57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54763.6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1/30 , H02K21/02 , H02K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双凸极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定子极不等间距混合励磁双凸极永磁同步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转轴、永磁体、直流励磁绕组和三相交流电枢绕组。定子由多个模块拼接而成;直流励磁绕组设置于同一个模块的两个定子极之间的槽内;转子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极结构的转子极;永磁体设置在相邻模块之间,用于产生定子和转子间的气隙磁场;转轴设置在转子内部;交流电枢绕组设置于不同模块的相邻定子极之间的槽内。通过本发明,可利用直流励磁绕组调节气隙磁场大小,从而调节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枢绕组中产生的反电势,进而扩展电机的恒功率运行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742032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524816.8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04D25/08 , F04D27/00 , F04D29/32 , F04D29/28 , F04D29/056 , F04D29/42 , F04D29/52 , H02K21/24 , H02K1/14 , H02K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5/088 , F04D27/004 , F04D29/056 , F04D29/281 , F04D29/325 , F04D29/4226 , F04D29/522 , H02K1/14 , H02K1/27 , H02K2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轴向磁通变频风机,包括保护外壳、基座、定子铁芯、电枢绕组、转子铁芯、永磁体、叶轮、轴承、压紧螺帽以及固定端盖。本发明中,采用盘状铁芯,分数槽集中绕组;永磁体励磁的同步电机进行驱动,通过电流变频的方式实现转速调节,电机在杯状旋转叶轮内;风机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通过轴承连接实现旋转功能。本发明通过利用轴向磁通电机的单边磁拉力,克服风机旋转体在旋转过程中的摆动问题及重力带来的对轴承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8516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187634.8
申请日:2016-12-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定子永磁型混合磁路动铁芯式直线振荡电机,包括定子铁芯、定子背铁、动子铁芯、轴、永磁体、电枢绕组、机壳以及谐振弹簧;定子轭部沿圆周均匀地嵌入多块矩形永磁体;定子铁芯外部有一环形铁芯构成的定子背铁;定子铁芯与定子背铁同心之间的间隙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嵌入多块弧形永磁体;多个线圈缠绕于定子铁芯上,任意相邻线圈反向串联;动子铁芯居中安装于轴上,在轴上的动子铁芯与端盖之间套放有谐振弹簧。本发明中永磁体不参与往复振动,极大地提高了电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鲁棒性;通过合理引入永磁体附加磁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提高电机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提高电机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90664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7283.2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14 , H02P21/0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当前时刻k将采集的三相电流转换到αβ坐标系;(2)依据αβ坐标系的电流值预测k+1时刻的电流值和k+2时刻的电流参考值;(3)以k+2时刻的电流参考值为控制目标,依据k+1时刻电流值计算k+1时刻的电压控制矢量参考值;(4)解析k+1时刻的电压控制矢量参考值对应的角度,判定该角度所属的扇区,从扇区中提取候选电压控制矢量;(5)将候选电压控制矢量代入目标函数,选取使得目标函数值最小对应的候选电压控制矢量作为最佳电压控制矢量。本发明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电压矢量可以更加的精确,减小电机转矩脉动,弥补微处理器由于计算产生的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8579.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IPC: H02K7/09 , H02K1/22 , H02K1/2789 , H02K1/279 , H02K1/02 , H02K1/12 , H02K1/27 , H02K1/27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励磁交替极永磁电机与同性极磁轴承一体化结构,包含转轴、定子铁芯、偏置永磁体、电枢绕组、转子铁芯、护套、永磁极、上端盖、下端盖、机壳、上电励磁轴承单元、下电励磁轴承单元、径向同极性磁轴承单元;本发明提高储能密度;大大节省永磁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得到理想对称的气隙磁密波形;减小系统空载损耗,提高效率;减小轴向、径向励磁电流,减小损耗;实现控制分别独立。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0252.0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上下两段转子铁芯及设置在转子铁芯外侧的两段定子铁芯,励磁绕组设置于两段转子铁芯之间,两段转子铁芯上均等间距设置有M个一型永磁槽,两段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交错设置,第一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内嵌设有上侧永磁块,第二转子铁芯的一型永磁槽内嵌设有下侧永磁块,上侧永磁块与下侧永磁块的充磁方向相反。本电机减小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制动转矩,从而降低了电机设计成本,提高了电机起动能力,减小了电机起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4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2799.3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nventor: 叶才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轮储能装置,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储能电机、耦合器和储能飞轮;耦合器设置于储能电机与储能飞轮之间;储能电机的下端盖连接于耦合器的耦合器壳体;储能电机转子的一端穿过下端盖并与耦合器的外转子连接;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定子、外转子和内转子,耦合器定子设置于外转子的外部,内转子的下部连接于储能飞轮;耦合器壳体底部设有密封腔体,储能飞轮设置于密封腔体内部。本发明将储能电机与储能飞轮的密封腔体隔开,使得储能电机可在常压环境下运行,节约成本且利于散热;通过控制励磁电流的通断及电机转速,可以使得储能电机和储能飞轮之间进行磁性连接和断开,从而降低储能过程中的损耗,利于长时储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50666.8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nventor: 叶才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叠储能飞轮及储能装置,属于电机设计领域,包括:两个端轴、两个端部飞轮盘、N个内部飞轮盘、飞轮盘连接件及轴向拉紧部件;所述N个内部飞轮盘设置在所述两个端部飞轮盘之间,N≥1;所述两个端轴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端部飞轮盘外侧;所述飞轮盘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飞轮盘之间,所述轴向拉紧部件贯穿并拉紧端轴、飞轮盘及飞轮盘连接件;所述飞轮盘连接件包括连接盘与设置在连接盘端面上的凸台,所述连接盘的半径小于所述飞轮盘的半径;在飞轮盘端面上设有凹台,所述凸台内嵌在所述凹台内,以实现所述飞轮盘与所述连接盘之间的过盈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飞轮储能系统使用过程当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保证了材料屈服强度分布较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