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9496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94143.5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越障式架空线路作业机器人,该翻转越障式架空线路作业机器人包括横梁,在所述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能绕所述横梁的端部往复转动,在各所述回转机构的端部连接有能在架空线路上滑动并能与架空线路相脱离的悬臂机构。本发明巡检范围大、驱动电机数量少、整体质量小、越障动作简单、越障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09080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1870.4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至少两台摄像头对输电线路中待检测的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中的每一条导线分别进行图像采集,获取从两个视角对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进行拍摄的图像数据;利用从两个视角对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进行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左右摄像机匹配,分别获取三维场景下待检测的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三维直线方程;根据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三维直线方程,获取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距离值,以判断输电线路是否出于安全运行状态下。本发明通过采用可靠、安全、非接触式的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测量输电线路导线间距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有效地快速测量出导线间距,提高了输电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9086672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20009486.X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 H02G1/06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压紧机构,涉及压紧机构技术领域,包括方形导轨、两个滑块、防脱绳和弹簧,两个滑块均能够滑动地套设于方形导轨上,弹簧设置于两个滑块之间且弹簧套设于方形导轨上,防脱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块上,两个滑块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弹簧处于受压状态;防脱绳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处于伸展状态,一个滑块用于和压紧驱动装置连接,另一个用于直接或间接压紧于待压物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防止压坏待压物体且能够防止滚压过程中装置卡死。
-
公开(公告)号:CN210985446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2156958.0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在以X、Y、Z轴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所述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包括:主动轮机构(10)、从动轮机构(20)、主控制机构(30)、连接臂(40)和自适应调节机构(50),从动轮机构(20)含有主动轮(12),从动轮机构(20)含有两个从动轮(22),主动轮(12)与两个从动轮(22)能够夹紧地线(60);自适应调节机构(50),能够使从动轮机构(20)沿Z轴方向移动。该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设计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解决了巡检人员的不灵活性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检等诸多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083532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20015699.X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双目摄像机,用于利用至少两台摄像头对输电线路中待检测的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中的每一条导线分别进行图像采集,获取从两个视角对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进行拍摄的图像数据;信息处理装置,与双目摄像机相连,用于利用从两个视角对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进行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左右摄像机匹配,分别获取三维场景下待检测的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三维直线方程;根据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三维直线方程,获取同一段相邻两条导线的距离值,以判断输电线路是否出于安全运行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有效地快速测量出导线间距,提高了输电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2774118U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20536138.2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田宇晟 , 郑鹏超 , 倪康婷 , 高方玉 , 赵爽 , 尹磊 , 韩朔 , 赵建豪 , 于洪亮 , 王威 , 高安洁 , 杨振 , 马俊朋 , 曹向勇 , 李军辉 , 叶少春 , 王瑞田 , 王力学 , 张明 , 王阳 , 庞洪亮 , 郑智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线温度监测装置,涉及导线温度监测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温度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采集板、终端主控板和信号射频板;信号射频板包括433MHZ通讯模组;433MHZ通讯模组与终端主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符合6lowPan自组网协议的433MHZ无线通讯模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数据报文的安全性;在信号采集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温度采集板,可以准确、稳定地采集温度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217954603U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22163565.4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田宇晟 , 崔晓红 , 张明 , 赵爽 , 郑鹏超 , 蔡光柱 , 张逸娲 , 赵建豪 , 于洪亮 , 王威 , 杨振 , 马俊朋 , 曹向勇 , 贺晓宇 , 高安洁 , 王力学 , 尹磊 , 汪佳 , 庞洪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式输电线路巡线数据终端,涉及线路监测领域。该数据终端包括:显示屏和采集装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和与采集模块连接的无线传输模块;显示屏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种类型的巡线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传输多种类型的巡线数据,显示屏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信息的实时获取。
-
公开(公告)号:CN216200191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3018648.6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志兴 , 于洪亮 , 尹磊 , 刘梦柳 , 赵睿 , 王威 , 杨振 , 田宇晟 , 赵爽 , 郑鹏超 , 蔡光柱 , 张逸娲 , 赵建豪 , 马俊朋 , 曹向勇 , 贺晓宇 , 高安洁
IPC: F16H1/22 , F16H57/00 , F16H57/023 , F16H57/039 , F16C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双输出传动机构,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动力输出端均伸出外壳的主动驱动轴和辅助驱动轴,辅助驱动轴为空心结构且同轴套设在主动驱动轴外部,辅助驱动轴的动力输入端设有蜗轮,外壳上设有与蜗轮配合的蜗杆,辅助驱动轴上设有锥形凸起,蜗轮上设有与锥形凸起相互配合的锥形凹槽,辅助驱动轴上设有从轴向上将蜗轮压紧在锥形凸起上的压紧机构;辅助驱动轴与蜗轮通过锥形凹槽和锥形凸起配合进行转矩传递,对比平键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辅助驱动轴无需加工键槽,可大幅降低辅助驱动轴的壁厚,从而降低整体传力机构的重量,为巡检机器人重量提供操作性,而且锥面配合方式使其受力也更均匀,并且便于加工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214587259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119001.3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高树国 , 赵睿 , 倪康婷 , 高方玉 , 邵洪林 , 贾晓峰 , 李邵尊 , 高艳海 , 魏雷 , 郑鹏超 , 姚陶 , 马超 , 张逸娲 , 赵建豪 , 于洪亮 , 王威 , 杨振 , 马俊朋 , 曹向勇 , 贺晓宇 , 高安洁 , 赵爽 , 郎庆凯 , 蔡光柱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缘物联代理系统,传感器模块采集的输电线路监测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采集控制终端,采集控制终端对输电线路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接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解析后的输电线路监测数据发送到边缘物联代理;本实用新型传感器模块采集的输电线路监测数据能够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传输,从而提高了传感器设置的灵活性,进而提高了数据监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204927964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05385.4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直线段越障机构的输电线路综合作业机器人,包括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该前半部分含有前肩(25)、前臂支架(2)和前轮(4),该后半部分含有后肩(26)、后臂支架(18)和后轮(22);前肩(25)的前端还设有能够使前轮(4)沿垂直于前轮(4)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前转动机构,后肩(26)的后端还设有能够使后轮(22)沿垂直于后轮(22)的行进方向移动的后转动机构。该输电线路综合作业机器人脱线和避障可以通过一个机构实现,避免了以往脱线和避障动作需要两个执行机构共同完成,简化了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减轻了机器人的重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