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配合物在乙烯和1,3-丁二烯制备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过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603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37070.5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稀土金属配合物在乙烯和1,3‑丁二烯制备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过程中的应用;所述稀土金属配合物具有式(I)结构所示的通式。本发明将该稀土金属配合物用于制备的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作为催化剂,进而得到了一种具有特定组成和结构的高击穿电压的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该二元共聚物的击穿场强在260~370mm/KV之间,而且共聚物中丁二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不低于65mol%,丁二烯结构单元中反1,4‑结构的含量不低于10mol%,更主要的是该共聚物中结晶序列的熔点在100~140℃之间。

    一种异金属双核催化剂及其制法和组合物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33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28351.1

    申请日:2022-06-06

    Inventor: 李世辉 崔冬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金属双核催化剂及其制法和组合物及应用,属于茂金属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异金属双核催化剂,具有式Ⅰ或式II所示结构,催化剂结构中的两种金属中心距离易于调节、催化剂结构易于修饰,与相应非桥联催化剂混合物相比,本发明的异金属双核催化剂在催化烯烃聚合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双金属协同效应,可在非常宽的温度和乙烯压力下,制得支化度较高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本发明的异金属双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效率较高,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本发明的异金属双核催化剂组合物催化体系,可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之内,以乙烯为原料就可制得支化度较高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一种主链含亚苯基(苯撑)的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694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717866.4

    申请日:2021-06-28

    Inventor: 刘新立 崔冬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链含亚苯基(苯撑)的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式(I)结构的苯基硅烷单体和共聚单体CO2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硅氢化反应,得到主链含亚苯基(苯撑)的硅氧烷聚合物;其中,R1为H、CH=CH2或(CH2)n1CH3;n1为0~7的整数;R2为C6~C30的芳香基团。本发明采用路易斯酸催化剂单组分催化共聚单体硅氢化“逐步聚合”反应。发明人发现了利用路易斯酸催化剂与共聚单体反应来制备苯撑聚硅氧烷。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产物结构易于调节、无需分离副产物操作、两端为Si‑H键封端易于扩链等诸多优点。

    一种多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266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90749.9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轭二烯化合物、α‑烯烃化合物和环状烯烃类化合物的多元共聚物,所述多元共聚物为共轭二烯结构单元、α‑烯烃单元和环状烯烃单元的无规共聚物或多嵌段序列分布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主链包含环烯烃结构单元、α‑烯烃结构单元和共轭二烯结构单元;所述环烯烃结构单元含量为3~20mol%;所述α‑烯烃结构单元含量为20~80mol%;所述共轭二烯结构单元的含量大于多元共聚物全体的20mol%但小于多元共聚物全体的90mol%。本发明提供的多元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的同时保持高耐候性、耐老化、耐臭氧、耐磨、耐热性、耐裂纹生长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马来酸酐-苯乙烯类单体交替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9343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249823.3

    申请日:2020-04-01

    Inventor: 崔冬梅 李世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类单体交替共聚物,由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类单体共聚后得到;所述交替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等于30.9万。本发明得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类单体严格型交替共聚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具有较严格的交替结构,在热塑性工程塑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路易斯酸为活化剂也能够催化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交替共聚合,生成严格交替共聚物。而且聚合反应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围内进行,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可控性强、条件温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后处理简单易行,有利于工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