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30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05368.X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泥石流堆积样品,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土样筛分获取泥石流颗粒级配曲线(di,Pi)i=1:n;采用式(1)构建颗粒在液相流体中运动的受力平衡方程,并求解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考虑泥石流液相浆体密度及流变特性,通过获取泥石流颗粒级配和泥石流密度,从而确定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申请的泥石流固‑液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适用于泥石流运动过程中固相和液相的确定,并可以在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设计中应用。

    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84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010827531.3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应用。针对现有技术科学且快速测算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方法。该测算方法从崩滑型堰塞坝形成过程与条件入手,基于崩滑型堰塞坝形成后的坝体高度与崩滑体体积、崩滑体物理力学性质、崩滑体落高、河道地形等因素的物理规律,建立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方法。该方法仅需较少量的基本调查数据,依无量纲化的简洁计算过程即可快速确定崩滑型堰塞坝坝体高度测算值。本发明高度测算方法所需的基本调查数据均可以来源于崩塌/滑坡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因而能够应用于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响应与预案设定。

    一种冰崩型冰湖溃决涌浪生成及高度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3767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60394.4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冰崩型冰湖溃决涌浪生成及高度测量装置,属于坝体溃决技术领域,该冰湖溃决试验装置包括冰湖模拟组件和冰崩涌浪组件。多个模拟手段控制冰崩滑块的冲击路径、冲击角度、冲击规模、冲击速度和滑体密度。冰崩涌浪形成时,冰崩滑块以较大的速度冲入冰湖内,冰崩首先沿滑动方向上推动水体运动,此时形成第一阵涌浪,在惯性作用下冰崩继续向湖底运动,并在冰崩体背面排开一定量水体,滑坡体运动带动周围水体快速向该区域汇集,并形成第二阵涌浪。涌浪波以入水点为中心,向四周演进。精确模拟现实冰崩涌浪的形成、演进、衰减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便高寒山区冰湖的工程改造,减少冰碛湖溃决下游人员财产的损失。

    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3944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0567875.5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指标测算的优化思路主要集中在考虑透过性拦挡坝的类型与开口尺寸的影响方面的缺陷,本发明将泥石流沟道冲淤形态因素纳入拦砂率测算中,并将冲淤形态具体化为坝后回淤比降、原始沟床比降、泥石流沟道宽度三个可测量物理量,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测算方法在泥石流拦挡坝拦砂性能评估中的应用,与在泥石流拦挡坝清淤工程中的应用。本发明测算方法与应用方法所需参数能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资料收集来获得,方便简洁,适应实际工程设计需要。

    一种阶段束流型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80606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710895780.4

    申请日:2017-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段束流型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所述阶段束流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若干段头尾相连的束流结构体;每一段束流结构体的泥石流入口处的过流断面完全相同,每一段束流结构体的泥石流出口处的过流断面完全相同;束流结构体包括槽底及其两侧的边墙,槽底沿泥石流流向逐渐抬升,两侧边墙沿泥石流流向逐渐向排导槽中心线收窄。所述阶段束流型泥石流排导槽通过束流结构体过流断面上的逐渐束窄及两段束流结构体之间的突扩设计,能够有效增强泥石流紊动,增加泥石流消能率,降低泥石流速度,从而减轻排导槽的磨蚀、冲刷程度,有效保护下游地区泥石流排泄安全,尤其适用于高山区大比降沟道、含有大粒径漂石的泥石流体。

    堰塞坝泄流槽工程调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1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38010.7

    申请日:2022-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堰塞坝泄流槽工程调控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仅针对泄流槽床面局部实施控流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堰塞坝泄流槽工程调控系统,在泄流槽工程中若需要调控泄流量则用泄流槽网罩覆盖堰塞坝初始泄流槽及周围坝顶坝面,泄流槽网罩顺流边通过连接件与坝顶坝面内埋置的钢管桩固定,泄流槽网罩主体是矩形钢索网,其上固定多排多列配重件,根据泄流槽最终溃决状态计算设计泄流槽网罩规格参数。本发明系统能够在调控系统中形成一个动态防护空间,该空间既能适应泄流槽形态发展变化,又能适应泄流槽上下游水流环境的动力差异,从而构成一个始终包裹泄流槽的有效控流微环境,实现有效限制初始泄流槽侵蚀速率、调控水流流量、避免突然进入洪峰状态。

    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的拦砂坝生态组合

    公开(公告)号:CN11208107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0956470.0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的拦砂坝生态组合,针对性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存在缺乏定量化设计指导以及初期设计条件不合理的缺陷。拦砂坝生态组合在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构筑数量N≥2座拦砂坝,相邻拦砂坝间距通过引入砂坝坝前回淤长度计算确定。优化的方案还包括生态工程措施,通过在坝前坝后的沟道两岸及沟道内规划不同植被类型增强生态组合效果。本发明具体提供了生态工程措施中重要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相邻拦砂坝间距参数实现调节坝间小空间环境因子营造特殊生态空间的拦砂坝生态组合,是不增加成本的新的形成区治理方案,并为生态防治措施从经验定性型向指标定量型转变提供了指导。

    大区域泥石流灾害可发性的早期判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3015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20455.6

    申请日:202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区域泥石流灾害可发性的早期判识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缺乏大区域视野、忽视泥石流是流域演化阶段自然现象基本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大尺度空间区域视野下以自然流域为评价单元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性早期判识方法。本方法首先在大区域中进行流域分割,提取各级流域作为各评价单元,然后计算各评价单元的泥石流灾害可发性模型等级g,最后依照流域可发性早期判识规则判识大区域内泥石流灾害可发性早期判识等级G。本发明方法是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方法的判识精度与基于大区域DEM数据提取的流域多级结构相关,具有很强的技术扩展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