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激子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5923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60797.3

    申请日:2015-0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04 H01L51/5012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激子分布的方法,其使用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比主体材料的HOMO能级更高的材料、或者最低未占轨道(LUMO)能级比主体材料的LUMO能级更低的材料作为超薄非掺杂发光层,插入到主体材料之中,起到捕捉大量载流子的作用,从而改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分布。所述主体材料包括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和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超薄非掺杂发光层材料主要包括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简单有效地改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分布,尤其在改变基于超薄非掺杂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权重方面有非常理想的效果。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50633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505951.5

    申请日:2012-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04 H01L51/5016 H01L51/504

    Abstract: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用于在高亮度条件下获得降低的驱动电压和增强的色彩稳定性的器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阴极设置在衬底上以彼此相对;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且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阴极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掺杂有荧光掺杂剂,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更高,并且第一基质的LUMO级比第二基质的LUMO级更高。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5248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837736.4

    申请日:2014-12-29

    Inventor: 金澔成 金洸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其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亚像素区域;第一空穴注入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一空穴传输层,其设置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第二、第三和第四空穴传输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上并分别对应于所述红色、绿色和蓝色区域;有机发射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空穴传输层上;电子传输层,其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射层上;和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其中,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空穴传输层各自的空穴迁移率都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电子迁移率不同。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17231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65282.8

    申请日:2015-02-06

    Inventor: 闫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在该阵列基板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层且第二发光层延伸到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且第一发光层延伸到第三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三发光层且第三发光层延伸到第四发光单元;在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且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在第三发光单元中,第一发光层和第三发光层完全重叠且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中至少一个为第一发光层发光;且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两个发光单元中的一个发光单元中,还设置有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本发明可以在不更换精细金属掩膜的情况下,能够制作分辨率更高的显示产品。

    有机EL元件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1485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080019186.5

    申请日:2010-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88 H01L51/5004 H01L225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EL元件,能够耐受有机EL显示板的量产工艺,且实现优异的空穴注入效率,在低电压驱动下具有高发光效率。具体而言,在基板(10)的一面依次层叠阳极(2)、空穴注入层(3)、缓冲层(4)、发光层(5)、阴极(6)而构成有机EL元件(1)。在空穴注入层(3)的表面形成堤(12)以使得包围所述缓冲层(4)以上的结构。空穴注入层(3)通过溅射成膜氧化钨薄膜而形成。此时,将氧化钨成膜为在其电子态中使比价电子带最低的结合能低1.8~3.6eV的结合能区域内存在占有能级,降低对所述缓冲层的空穴注入势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