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36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76382.5

    申请日:2016-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F01C11/002 F01B21/02 F01D13/02 F28D20/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组、第一低温换热器、节流阀、液体储罐、低温泵、第二低温换热器及膨胀机组,所述第一低温换热器和所述第二低温换热器之间通过储存单温区液体预冷工质的蓄冷器实现连接,形成所述单温区液体预冷工质以液相循环流动、换热和储存的通道。所述液态空气储能系统采用宽温区单一液体预冷工质,以低温换热器作为冷量交换设备,可在低温换热器内部实现非常小的传热温差,减小传热过程中损失,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储能效率。

    柔性冷热交换装置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952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6561.6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任进礼

    Inventor: 任进礼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F28D20/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的集热-散热技术领域和自然冷能的集冷-散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冷热交换装置,包括承重结构和多个条状容水袋;多个条状容水袋连为一体,形成热量交换体;承重结构包括条状梁,条状梁的延长方向与条状容水袋的延长方向一致;多个条状容水袋与条状梁以活动连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承重结构条状梁的功能就是把多个柔性条状容水袋组成的热量交换体布局到设定的空间位置,使注水后的多个条状容水袋在空间上多层次、多排列地设置,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冷热交换设施空间内设置更多数量的热量交换体,使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冷热交换装置的冷热交换功能更加强大,从而降低冷热交换成本,提高冷热交换效率,方便使用者使用。

    一种具有高相变容积比的快速相变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0952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30612.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江卫

    Inventor: 江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F28D2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相变体容积比的快速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外箱体和三棱柱体组;外箱体的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三棱柱体组设置于外箱体的内部空腔内;三棱柱体组与外箱体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传导交换媒介;三棱柱体组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呈蜂窝状排列的多个正三棱柱;任意相邻的两个正三棱柱之间设有间隙;每一个正三棱柱由Ⅰ型相变四面体和Ⅱ型相变四面体交替串接而成;Ⅰ型相变四面体和Ⅱ型相变四面体的内部均中空,其内部空腔充装有可相变材料。在同等储能装置的容积内,所述快速相变储能装置的相变四面体可充装更多的可相变材料,与球形体相比,相当于球形体的1.31倍。

    传输系统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93647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80047205.3

    申请日:2014-05-20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传输系统具备传输机,该传输机具有在运转中发热的发热部。再有,传输系统具备泵部、控制部、罐和蓄热构件。泵部使冷却水在传输机循环。控制部驱动泵部,在传输机的运转中使冷却水循环,在传输机停止时停止冷却水的循环。罐经外部配管收容在传输机循环过的冷却水,向泵部供给。蓄热构件被设置在罐的表面,对经罐获取到冷却水中的发热部的废热进行蓄热。而且,蓄热构件在罐内的冷却水为规定的温度以下时发生相变,由产生的潜热对罐内的冷却水进行加热。

    蓄冷材料容器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3975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80036476.9

    申请日:2014-06-2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顺利且可靠地填充蓄冷材料以提高生产率的蓄冷材料容器。在构成蓄冷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蓄冷材料容器(5)中,使一对容器构件(10、12)的周缘部相互钎焊接合而形成在一端部具有蓄冷材料填充口(20)的容器(5)主体,在该容器(5)主体的内部包括内翅片(11),并且从所述蓄冷材料填充口(20)填充蓄冷材料,所述蓄冷材料容器形成有卡合部(13),所述卡合部(13)向所述容器(5)主体的内部侧突出而分别与所述内翅片(11)的呈波形的两侧端面的一部分卡合,将所述内翅片(11)定位到所述容器(5)主体内,在定位后的所述内翅片(11)的所述两侧端面与所述容器(5)主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藉此,能够顺利且可靠地填充蓄冷材料,以提高生产率。

    蓄热部件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0863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80028184.1

    申请日:2012-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1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放热性优异的蓄热部件。该蓄热部件具有:在伴随潜热的相变的前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固体或凝胶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以第一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一部件(30);和夹着潜热蓄热材料(10)与第一部件(30)相对配置,能够以比第一附着性低的第二附着性附着于潜热蓄热材料(10)的第二部件(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