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63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032387.5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领域,提供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负极材料包括聚集体,聚集体包括活性物质和碳材料,其中,负极材料的孔隙率≤10%,且负极材料中的目标区域比例A≥15%,其中,目标区域比例A通过以下的测试方法获得:将负极材料颗粒的SEM切面分割成面积为A×B的区域,其中A及B均≤1微米,统计单个负极材料颗粒的所有区域内的活性物质的分布情况,将活性物质之间的间距为10nm~300nm的区域的数量计为N1,将活性物质之间的间距小于10nm的区域和大于300nm的区域的总数量计为N2,单个负极材料颗粒的目标区域比例X定义为X=N1/N2。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负极材料体积膨胀,提升电池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308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401884.1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该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包含硅氧锂化合物;疏水包覆层,部分或全部覆盖所述内核,所述疏水包覆层包含化学式为LiaSiObXc的化合物M和化学式为LidSiOeYf的化合物N,其中,0<a≤5,0<b≤5,0<c≤5,0<d≤5,0<e≤5,0<f≤5,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能、高首次库伦效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高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471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468548.9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领域,提供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括一次颗粒及保护层;其中,一次颗粒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位于所述一次颗粒的内部的主骨架及自所述主骨架延伸至所述一次颗粒表面的多个分枝;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骨架表面;一次颗粒为大孔结构,所述一次颗粒的内部形成有孔道,所述孔道延伸至所述一次颗粒的表面;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骨架表面,或所述保护层包裹所述骨架并填充所述孔道结构。本申请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成本、可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提高负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844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45341.6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领域,提供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复合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内核包括硅基活性物质,外壳包括连接层、缓冲层及保护层,所述连接层包覆于所述硅基活性物质的表面,所述缓冲层填充于所述连接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所述连接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本申请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低成本、可规模化生产,能降低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7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35594.X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所述活性材料包括骨架结构及镶嵌于所述骨架结构上的硅氧材料;所述骨架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活性材料内部的硅酸锂骨架及位于所述活性材料表层的非水溶性硅酸盐骨架,所述非水溶性硅酸盐骨架与所述硅酸锂骨架连接,其中,所述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的XRD图谱中,硅酸锂的最强衍射特征峰的强度为IA,非水溶性硅酸盐的最强衍射特征峰的强度为IB,且0.03≤IB/IA≤0.2。本申请的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制备得到的硅氧复合负极材料能够提升加工性能,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及抑制膨胀性能,可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05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1026642.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 C01B33/021 , H01M4/047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483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包覆在纳米硅表面的纳米复合层,以及均匀包覆在纳米复合层外的导电碳层;所述纳米复合层为硅氧化物和金属合金。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硅负极材料中,通过由硅氧化物与涂覆在硅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合金组成的纳米复合层,有效降低了纳米硅的体积膨胀并且保持硅材料具有高导电特性,提升锂离子的迁移率,且避免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可在复合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坚固的SEI膜,大大提升了材料循环性能;本发明复合硅负极材料具有容量高(>1500mAh/g),长循环寿命(3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及高导电性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符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控,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410567027.9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碳复合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由石墨、软碳与纳米活性物质组成,软碳颗粒间隙分布于石墨表面,纳米活性物质涂覆在石墨、软碳两者间隙与软碳颗粒表面,外壳为碳材料包覆层。石墨材料的加入提升了材料的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明显改进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本发明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0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1026642.X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 C01B33/021 , H01M4/047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483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所述复合硅负极材料包括纳米硅、包覆在纳米硅表面的纳米复合层,以及均匀包覆在纳米复合层外的导电碳层;所述纳米复合层为硅氧化物和金属合金。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硅负极材料中,通过由硅氧化物与涂覆在硅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合金组成的纳米复合层,有效降低了纳米硅的体积膨胀并且保持硅材料具有高导电特性,提升锂离子的迁移率,且避免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可在复合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坚固的SEI膜,大大提升了材料循环性能;本发明复合硅负极材料具有容量高(>1500mAh/g),长循环寿命(3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及高导电性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符合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控,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33692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531153.3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负极活性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内层材料以及覆盖于内层材料表面的外层材料;所述内层材料包括多层石墨烯及硅颗粒,所述多层石墨烯内具有多个叠置的片层,相邻片层之间的间距为20~500nm;所述硅颗粒位于所述多层石墨烯内的片层之间;所述外层材料为碳层。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电导率高、容量高、膨胀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393262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67027.9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碳复合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由石墨、软碳与纳米活性物质组成,软碳颗粒间隙分布于石墨表面,纳米活性物质涂覆在石墨、软碳两者间隙与软碳颗粒表面,外壳为碳材料包覆层。石墨材料的加入提升了材料的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明显改进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本发明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无污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