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6972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156054.3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3/18 , B01J23/22 , B01J35/00 , B01J37/10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V2O5/BiVO4/Bi2O4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BiVO4为单斜相,形貌为片状;V2O5为四方相,形貌为片状;Bi2O4为单斜相,形貌为纳米颗粒,V2O5和BiVO4片叠加成片层褶皱结构,Bi2O4存在于片层褶皱结构表面。制备方法为:将Bi(NO3)3·5H2O溶于稀HNO3溶液中,搅拌,加入NH4VO3,搅拌形成前驱液A;溶液pH小于0.01;前驱液A在50~60℃下水热反应45~50h,得红色沉淀,红色沉淀水洗后再加入乙醇静置,得深绿色沉淀,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异质结。所述V2O5/BiVO4/Bi2O4异质结在可见光下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37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010350969.7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24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缺陷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分散有含N空位的纳米片状g‑C3N4和MoO3粉体的混合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反应液,所述的g‑C3N4和MoO3粉体的质量比为(0.15‑0.3):(0.05‑0.2);步骤2,将反应液中的产物分离后依次进行洗涤、干燥,得到双缺陷异质结光催化剂。反应前驱液在反应期间MoO3中的氧原子被夺取,从而引入氧空位,因MoO2.69/MoO3中氧空位的存在而在200‑2500nm的全太阳光谱内都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具有全太阳光光谱响应的特性和全光谱下对有机污染物MO的降解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541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93187.4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06 , B01J37/34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BiVO4@BiOCl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具有内核BiVO4,BiVO4结构为单斜相,形貌为十面体;BiVO4的(010)晶面上形成有片状四方相BiOCl,BiVO4的(110)晶面上形成有具有氧空位的颗粒状四方相BiOCl,片状四方相BiOCl和颗粒状四方相BiOCl包裹BiVO4形成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BiVO4@BiOCl异质结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全光谱下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性能,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效果和对抗生素、苯酚、水杨酸、双酚A及香豆素方面广普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138354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563698.2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3/31 , B01J37/34 , B01J37/10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Cs0.32WO3/BiVO4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BiVO4结构为单斜相,形貌为十面体状;Cs0.32WO3结构为六方相,形貌为纳米颗粒状,Cs0.32WO3纳米颗粒存在于光滑的十面体BiVO4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核壳结构Cs0.32WO3/BiVO4异质结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全光谱下具有增强的光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293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1811533511.4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纤维/玻纤基特种薄页基材的制备方法,将商品化学浆板前处理,纤维分散,原纸抄造,浸渍液配制,原纸浸渍、干燥;结合各种措施制备的一种植物纤维/玻纤基特种薄页基材,通过浸渍不同的增塑剂,减小了植物纤维/玻纤基特种薄页基材的紧度,提高了材料的松厚度,使其具有了更好的吸收性能,同时也改善了材料的脆性,使其在施工当中不易折断,更加适应生产生活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9223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003371.7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24 , C02F1/30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银/钒酸铋/氮化碳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暴露(010)晶面的BiVO4粉体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进行紫外光照,向加入AgNO3在紫外光照下混合均匀,最后沉淀依次洗涤和干燥,制得Ag/BiVO4粉体;将三聚氰胺、HNO3溶液和乙醇混合均匀后蒸干,再将得到的前驱体两次煅烧,最后将得到的粉体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步骤2,将Ag/BiVO4粉体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紫外光照,再将其中的粉体依次洗涤和干燥,得到银/钒酸铋/氮化碳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光选择沉积法,增大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延缓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速率,实现异质结的有效光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001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1056913.1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3/18 , B01J27/232 , B01J35/00 , B01J35/08 , C02F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铋‑碳酸氧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0.25‑7.5):(1‑3)的摩尔比,将纳米花球状Bi2O2CO3粉体和NaBH4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前驱液A;按(0.5‑7.5):(1‑3)的摩尔比,将片状Bi2O2CO3粉体和NaBH4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前驱液B;步骤2:将前驱液A或前驱液B混合均匀,之后过滤得到的混合液,将得到的滤饼依次洗涤、干燥得到纳米花球状或片状铋‑碳酸氧铋复合光催化剂,可实现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下对四环素的高效降解,在抗生素降解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41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76127.X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22 , B01J23/755 , B01J37/10 , C07C1/12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氢氧化镍/碳化钛光热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Ti3AlC2依次用HF溶液和NaOH溶液进行刻蚀,之后将所得的产物分离后干燥,得到多层Ti3C2;步骤2,将镍源与多层Ti3C2按照摩尔比为(0.29~0.86):1的比例混合均匀于去离子水中,之后加入氨水,继续混合均匀,得到前驱液;步骤3,将前驱液在140~220℃下进行水热反应,之后将所得反应液中的产物分离后干燥,可将六边形的Ni(OH)2负载到多层Ti3C2表面,用水热法制备的Ni(OH)2/Ti3C2光热催化材料,提高了六边形Ni(OH)2的稳定性以及光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90610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0542024.8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7/24 , C02F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g‑C3N4/Zn2SnO4‑xNx/ZnO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一定量g‑C3N4和Zn2SnO4‑xNx/ZnO置于石英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高速搅拌,超声后,得到淡黄色悬浊液;将所得悬浊液置于光催化反应仪中,在高速搅拌和紫外光照后得g‑C3N4/Zn2SnO4‑xNx/ZnO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一步合成g‑C3N4/Zn2SnO4‑xNx/ZnO复合光催化剂,其流程简易,操作简单,无需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合成的g‑C3N4/Zn2SnO4‑xNx/ZnO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大大改善了Zn2SnO4‑xNx/ZnO复合光催化剂只对紫外光响应的缺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85507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810540982.1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陕西科技大学
IPC: B01J2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010)晶面BiVO4@RGO光催化剂其制备方法,用水热法制备出(010)暴露晶面的BiVO4表面异质结,将其与片状氧化石墨烯、AgNO3加入乙醇溶液中搅拌、超声处理,形成前驱溶液,再将前驱溶液用光照还原法制备了Ag‑(010)晶面BiVO4@RGO光催化剂。增加光催化剂了近红外区光吸收,使其具有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降解有机污染物催化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