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冶金浇注产生旋涡卷渣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9843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0062729.0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冶金浇注产生旋涡卷渣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包括冶金反应器以及浇注接口;浇注接口包括上板、中板以及下板;上下板设有通孔;中板设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内设有档片;上板下表面设有上凹槽,下板上表面设有下凹槽;中板位于上凹槽与下凹槽组成的空间内;中板可相对于上板以及下板滑动。本发明的方法不同于现有旋涡流动控制模式,在冶金反应器出钢过程中通过变换出钢口内部结构形式的方式消除钢水旋涡流动的切向运动速度,进而可以显著降低产生旋涡的临界高度,防止上层钢渣被卷吸入下游反应器,控制下渣量。

    一种控制中低硫低氧钢中硫化锰形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1290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415390.2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C7/06 B22D7/00 C21C7/0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中低硫低氧钢中硫化锰形态的方法;可在原有生产工艺不变的情况下,经过铝脱氧后,对钢液进行钙镁复合处理来控制钢中MnS的形态。该方法可充分发挥Ca、Mg合金元素各自在硫化物变性过程中的优势。通过在钢中添加(以质量百分比计)0.001~0.02%的Mg和0.001~0.02%的Ca,使钢中硫化物以Mg-Al-O氧化物为核心形核析出,减少硫化物在晶界析出数量。同时将MnS变性为含有Ca、Mg合金元素的复合硫化物,大幅度提高硫化物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有效减低硫化物在轧制过程中变形程度,改善钢的横向冲击韧性的同时不降低钢的切削性能。

    一种基于低品位锰矿制备锰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11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37325.1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品位锰矿制备锰铁合金的方法,包括原料球磨、造球、快速还原、渣金分离四个工序。首先将低品位锰矿和铁矿粉混合,将混合矿磨细,过150~300目筛网。将筛下物与煤粉、石灰、膨润土、水混合后在盘式造球机上造球,生球直径为10~16mm;生球在105℃下干燥4h,将干燥后的球团在1450~1550℃下还原8~15min,反应结束后将原料破碎,简单磁选后得到粒状锰铁,其中锰含量45~70%,铁含量25~45%,碳含量2~5%,其余为杂质;本发明利用快速还原技术一步法制得锰铁合金,渣金易于分离,过程无污染,锰的回收率高,实现了低品位锰矿的高附加值利用。

    一种基于低品位锰矿制备锰铁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117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37325.1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品位锰矿制备锰铁合金的方法,包括原料球磨、造球、快速还原、渣金分离四个工序。首先将低品位锰矿和铁矿粉混合,将混合矿磨细,过150~300目筛网。将筛下物与煤粉、石灰、膨润土、水混合后在盘式造球机上造球,生球直径为10~16mm;生球在105℃下干燥4h,将干燥后的球团在1450~1550℃下还原8~15min,反应结束后将原料破碎,简单磁选后得到粒状锰铁,其中锰含量45~70%,铁含量25~45%,碳含量2~5%,其余为杂质;本发明利用快速还原技术一步法制得锰铁合金,渣金易于分离,过程无污染,锰的回收率高,实现了低品位锰矿的高附加值利用。

    一种铁水脱硫渣的再生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1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37326.6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Y02P10/242 Y02W30/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水脱硫渣的再生处理方法,采用以下步骤:钢铁厂产生的铁水脱硫渣经自然冷却,重锤破碎,再进行球磨处理,球磨过程中石灰颗粒表面硫化钙硬壳被打破。球磨后原料过100~250目筛网,筛上物经除铁后返回进行二次磨细,筛下物细颗粒进入干式磁选机磁选分离,磁场强度为100~150kA/m,得到的含铁物质返回烧结或炼钢回收利用;将磁选尾渣配加10~30%石灰,混匀后在干式压球机上压制成球状脱硫剂,返回冶金流程用于二次脱硫。本发明对铁水脱硫渣中大量未反应石灰颗粒进行了回收利用,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尤其适合采用喷吹石灰粉剂的铁水脱硫渣的处理。

    一种钇镁复合处理钛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0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7503.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钇镁复合处理钛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钇镁复合处理钛稳定化铁素体不锈钢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碳:≤0.030%,硅:0.30~1.00%,锰:0.60~1.00%,磷:≤0.040%,硫:≤0.030%,铬:17.0~19.0%,镍:0.20~0.50%,氮:≤0.0150%,其余为钛、钇、镁、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采用钇镁复合处理,钢中夹杂物尺寸降至2.0μm以下,TiN显著细化有助于改善连铸铸坯过程水口结瘤问题;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降至2.180mm,等轴晶率提升至100%,能够解决成形过程中起皱问题,提升钢的性能;同时生产过程简单可控。

    一种钇处理H13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07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7500.9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钇处理H13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钇处理H13模具钢,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C:0.30~0.40%,Si:0.90~1.10%,Mn:0.30~0.50%,P<0.010%,S≤0.050%,Cr:4.50~6.50%,Mo:1.20~1.50%,V:0.80~1.20%,N≤0.010%,Y:0.006×([%C]+[%N])~0.042×([%C]+[%N])%,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本发明钇处理H13模具钢中夹杂物类型为Y2O3,夹杂物及一次碳化物尺寸小,且一次碳化物由大尺寸长条状、鱼骨状或大块状球化为小尺寸小块状或粒状,二次枝晶间距由50μm降至23μm,等轴晶率由0提升至约25%,组织显著细化。

    一种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789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1633983.9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搭配的钢包底吹精炼方法,透气砖类型非对称(狭缝式+弥散式),透气砖位置非对称(两透气砖位置不在以底面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透气砖流量呈正弦非对称规律变化,两个吹气孔吹气的相位角不同,一个吹气量处于最大值时,另一个处于最小值,反之亦然,弥散式透气砖要比狭缝式透气砖更靠近底面中心,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除杂效果,两个吹气孔的夹角大于90°,大倾角更有利于去除夹杂物,避免流股互相吸引,发生抵消;本发明吹气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更有利于除杂,通过诱导出一个不稳定的流场,打破钢包内部的大循环流,有利于夹杂物快速聚并上浮。

    防止铸锭应力开裂及改善铸锭内部质量的电弧重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83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08285.5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铸锭应力开裂及改善铸锭内部质量的电弧重熔的方法,采用多进多出式水冷结晶器,电弧重熔初期,结晶器底部进水口和顶部出水口呈开启模式、其余水口呈关闭模式;随着电弧重熔的进行,其余进水口、随着金属熔池液面开闭,使得铸锭呈下部冷却速率慢、上部冷却速率快,降低铸锭的马氏体相变应力,防止铸锭开裂;使得金属熔池呈浅平状、减轻凝固偏析,同时金属熔池侧壁具有合理的冷却速率,同时改善了铸锭表面和内部质量。现有技术采用单进单出水冷结晶器,无论如何调节,都存在金属熔池深、凝固偏析严重、铸锭马氏体相变应力开裂和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本发明不仅防止了铸锭的马氏体相变应力开裂、同时改善了铸锭表面和内部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