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91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138974.5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三维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3D打印制造(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同时控制太阳能海水淡化蒸发器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分别由作为光热界面(PI)的网格状Ni/CNF和作为传输通道(TC)的rGO组成;开发的3D打印(镍/纤维素纳米纤维)/还原氧化石墨烯(Ni/CNF)/rGO 3D表面等离激元蒸发器,具有优异的传质能力和太阳能利用能力,实现了29.10 L·m‑2·h‑1的超高淡水生产率,这远高于目前报道的太阳能蒸发器,并达到反渗透的基本产率。本发明使太阳能海水淡化面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零碳排放下的饮用水危机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94548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28296.3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2F1/04 , C02F1/14 , B33Y80/00 , B33Y10/0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蒸发抗积盐蒸发器单元、制备方法、应用及蒸发器件,它包括下电极、形成在所述下电极表面且与其相垂直的蒸发元件以及形成在所述蒸发元件自由端的上电极,所述下电极为碳胶,所述上电极为钛线、碳胶、银线或碳纳米管浸渍后的无纺布;所述蒸发元件为一个蒸发模块或由多个蒸发模块间隔排列而成,所述上电极的数量与所述蒸发模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每个所述蒸发模块的端部,每个所述蒸发模块是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与酸化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经3D打印后于惰性气体中先后进行低温烧结、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形成。能够使得蒸发器单元在具有优异抗积盐性能、负载功率的基础上,具有优异的蒸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9478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072509.1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六氯钯酸钾的水溶液、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丙烯酸树脂水溶液;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由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经3D打印得到。本发明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具有太阳能驱动污水蒸发纯化速度快、抗积盐性能好、催化污染物性能好、循环应用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在蒸发产水的同时催化留下的污染物,多级多孔结构有效促进催化反应相关物质的传输以及水汽的逸出,在太阳能驱动的高效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947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72509.1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包括如下原料组分:六氯钯酸钾的水溶液、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丙烯酸树脂水溶液;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由氧化石墨烯‑钯盐复合墨水经3D打印得到。本发明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多级多孔石墨烯‑钯蒸发器,具有太阳能驱动污水蒸发纯化速度快、抗积盐性能好、催化污染物性能好、循环应用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在蒸发产水的同时催化留下的污染物,多级多孔结构有效促进催化反应相关物质的传输以及水汽的逸出,在太阳能驱动的高效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1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810427291.0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iO2纳米柱‑Au纳米粒子复合阵列、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包括形成在基底表面的TiO2纳米柱以及形成在所述TiO2纳米柱自由端的Au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底表面形成TiO2纳米薄膜;(b)采用自组装法或蒸镀法在所述TiO2纳米薄膜表面负载Au纳米粒子阵列,随后以CHF3与氩气的混合气体为刻蚀气体进行刻蚀即可。可以获得在可见光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而且可通过二氧化钛纳米柱调控金纳米粒子的空间分布状态,更好的用于增强太阳能电池、光解水、光催化等光电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而制备方法具有重复性好、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80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570963.0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2N11/00 , C01B32/198 ,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基于石墨烯的水蒸发发电器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抗坏血酸和去离子水混合,形成氧化石墨烯水溶液,60‑80℃加热0.25~1h,得到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再过滤得到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墨水;(2)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墨水置于3D打印机,在基底上进行3D打印得到3D氧化还原石墨烯水薄膜,室温放置不大于30min,再进行冷冻干燥8‑12h后,得到的3D氧化还原石墨烯水薄膜在室温条件下两端装上极耳,得到基于石墨烯的水蒸发发电器件。本发明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水蒸发发电器件,简单可重复性高;经过冷冻干燥后的氧化还原石墨烯具有丰富的微观孔,大量交联错着的孔隙,在海水中实现水蒸发发电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063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366509.8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253 , B82Y40/00 , H01L51/4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纳米粒子阵列、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在基底表面;(b)在所述基底表面形成PMMA薄膜使其覆盖所述金纳米粒子,得基底‑Au‑PMMA样品;(c)将所述基底‑Au‑PMMA样品用等离子体刻蚀使被所述PMMA薄膜覆盖的所述金纳米粒子暴露;再浸入KI/I2溶液中,超声震荡形成具有孔阵列结构的PMMA薄膜;(d)将步骤(c)的产物进行Al源蒸镀,随后浸入使所述PMMA薄膜溶解的有机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使铝膜剥落后取出,即可在所述基底表面得到铝纳米粒子阵列。可用于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4302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35803.8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1G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9/02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水热合成三维蒲公英状氧化锌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片表面形成氧化锌晶种层;(b)将可溶性锌盐与弱碱性胺类化合物溶于水中,再向其中加入添加剂配置成生长溶液;所述添加剂为1,3-丙二胺、1,4-丁二胺、1,6-己二胺、乙醇胺、聚乙烯亚胺(;c)将步骤(a)中形成有氧化锌晶种层的基片放入所述生长溶液中,超声使所述氧化锌晶种脱落,取出基片后使所述氧化锌晶种在所述生长溶液中生长即可。这样能够合成三维蒲公英状的微纳米氧化锌颗粒的方法,而且该方法简单、高效、节能、产品形貌均一、高比表面积、可大规模合成、为大规模合成高效半导体光催化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39100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35841.3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60 , B01J23/66 , B01J23/80 , B01J3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三维氧化锌表面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向盛有金属盐前驱液的容器中加入三维氧化锌粉末,超声反应使得溶液变色;(b)将步骤(a)得到的产物进行离心分离,随后进行真空干燥即可。通过利用超声辅助使得金属盐前驱液和三维氧化锌粉末进行反应,不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具有简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优点;产品形貌均一,可大规模合成,为大规模合成高效的金属半导体复合材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220618512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1926714.6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型太阳海水蒸发装置,包括蓄水装置和淡水收集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包括海水罐和水泵;所述淡水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海水罐上方的冷凝器;所述海水罐的开口处设有相变转换装置;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有聚光装置;所述相变转换装置包括光热转化层、微孔薄膜层和输水层;所述光热转化层位于微孔薄膜层的上方;所述输水层位于微孔薄膜层的下方;所述光热转化层、输水层均布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聚光装置和相变转换装置,延长了装置可连续工作的时间,提升了海水蒸发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