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93877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110157.X
申请日:2007-06-1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具备:基板(11);光反射层(13),形成在基板(11)上并对光进行反射;透明电极(14),形成在光反射层(13)上并使光透过;发光层(15),形成在透明电极(14)上并发光;半反射电极(16),形成在发光层(15)上,并使来自发光层(15)的一部分光透过而对另一部分光进行反射;和导电性半反射层(17),形成在半反射电极(16)上,并使来自半反射电极(16)的一部分光透过而对另一部分光进行反射。半反射电极(16)的逸出功为4电子伏特以下,导电性半反射层(17)由光反射率比半反射电极(16)高的金属材料(例如银)形成。从而在顶部发射型的发光装置中,可实现发光光谱的窄带化或者出射光量的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059925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97119.5
申请日:2007-04-17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IPC: G09F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2
Abstract: 一种电光学装置,在基板(10)的面上,排列多个电光学元件(E)。全息透镜(61),使来自各电光学元件(E)的射出光衍射,从而使该射出光的光线束聚束。隔着全息透镜(61),在和基板(10)相反侧配置遮光层(70)。在遮光层(70)中,形成使各全息透镜(61)产生的衍射光通过的多个开口部(71)。在开口部(71)的内侧,形成着色层(73)。既维持光利用效率,又提高对比度。
-
公开(公告)号:CN1800996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048834.0
申请日:2005-12-31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326 , G03G15/04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灰度等级表现变为特别容易,例如,在驱动器方面能够利用内部附加驱动元件、且可以确保曝光所必要的光量、各线的寿命几乎相同的曝光装置和具备这种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是排列布置多个EL元件的线型头(1)和感光体卷筒(9)的曝光装置(100)。线型头1具有N列的EL元件列,各EL元件列是在各自的每一列,EL元件的像素面积在该列内恒定。各列的EL元件的像素面积S,是Si=S1×2i-1(这里,i是各EL元件列的列号码,是从1到N的自然数,S1是第1列的EL元件的发光像素面积)。在N列的EL元件列间,对应的N个的EL元件中的被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的EL元件对感光体卷筒上的同一单位绘图区域能够进行曝光。
-
公开(公告)号:CN1722920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72809.6
申请日:2005-05-2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经复杂的制造工序就能抑制配线和阴极的光反射,提高对比度,而且还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发光装置及搭载了该发光装置的电子仪器。透过基板(2)的入射光,一部分被半反射镜(14)或(37)反射,其余透过此半反射镜(14)或(37),被源配线(17)或阴极(34)反射而返回。因此,通过将半反射镜(14)与源配线(17),半反射镜(37)与阴极(34)之间的距离分别设定在各自所定距离,被半反射镜(14)或(37)反射的光,与被源配线(17)或阴极(34)反射的光能够因互相干涉而消失。
-
公开(公告)号:CN1615060A
公开(公告)日:2005-05-11
申请号:CN200410087771.5
申请日:2004-10-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1 , H01L27/3246 , H01L27/3276 , H01L51/5218 , H01L51/5228 , H01L51/5234 , H01L51/5268 , H01L2251/5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机器,是具备在基体(12)上依次层叠第1电极(14)、含有发光层(15)的功能层(25)、第2电极(17)而形成的发光元件(13)的发光装置(100),所述第1电极(14)及第2电极(17)具有光反射性,所述第2电极(17)具有透过来自发光层(15)的光的开口部(17a)。利用该发光装置,可以实现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并且具有可以在显示面内获得均一的显示亮度的高可靠性,即使在实施大画面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由各种配线构造引起的发出光的取出效率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505446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200310118117.1
申请日:2003-11-1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34 , H01L27/3244 , H01L51/0036 , H01L51/0038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0059 , H01L2251/5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顶部出射型结构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阴极电极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金属氧化物成膜时能够防止基底膜氧化的顶部出射型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备有这种显示装置的电子仪器。在基板(2)从下层侧开始依次上层叠第一电极(111)、包含发光层(110b)的功能层(110)、和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透明的第二电极(12)。此时,使第二电极(12)的氧浓度在膜厚方向上发生变化,使第二电极(12)与功能层(110)之间界面附近的氧浓度比第二电极(12)中的平均氧浓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499901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02548.9
申请日:2003-10-2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92 , H01L27/3211 , H01L27/3244 , H01L51/0004 , H01L51/0005 , H01L51/0037
Abstract: 一种备有显示不同发光颜色的多种发光层(110b)的电致发光装置(1)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多种发光层(110b)中预定种类的发光层(110b3)时,备有利用液体喷出法或印刷法形成电子注入层(150)的工序,作为形成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使用含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液体材料。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液相法形成电子注入层的情况下,不但能在抑制油墨组合物引起发光层溶解的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电子注入层,而且还能得到良好的发光特性和发光寿命的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致发光装置以及电子仪器。另外,提供一种以简单方法形成电子注入层,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致发光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
公开(公告)号:CN1429053A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02156981.9
申请日:2002-12-2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6 , B05D3/066 , B05D5/083 , H01L27/3295 , H01L51/0038 , H01L51/0059
Abstract: 一种防水化处理方法、薄膜形成方法及其有机EL装置制造方法,在基板表面流过含有氟化物气体的同时,对其进行紫外线照射防水化处理。而且由这种方法,在隔离壁内形成薄膜,由液相法制造有机EL(电致发光)装置。具体地讲进行擦洗、UV臭氧洗净、紫外线氟化处理、喷墨法进行有机膜制膜、阴极制膜、及密封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427651A
公开(公告)日:2003-07-02
申请号:CN02157122.8
申请日:2002-12-17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11 , H01L27/3244 , H01L2251/531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发光体(例如EL装置),其构成中包括发光特性随使用时间会产生不同变化的多种发光单元(例如是EL元件)。设定发光单元的各个初期辉度,使发光单元之间的发光寿命偏差量在20%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发光体即使在经过一定程度的使用时间后,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光状态。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发光体的辉度设计方法和辉度设计程序以及采用该发光体的电光学装置和电子机器。
-
公开(公告)号:CN1416005A
公开(公告)日:2003-05-07
申请号:CN02148262.4
申请日:2002-10-30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林英和
IPC: G02F1/1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81 , H01L51/5256
Abstract: 一种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机器,包括发光元件3。配置有波长校正层21、平面型偏振光束分光部4、以及偏振板22。可以实现在不降低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外部光反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