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凝露装置及空调机组
    6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35592U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21200806.0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凝露装置及空调机组。防凝露装置包括:凝露装置和导液管,凝露装置设置在密封箱体的气流流道上,可以将密封箱体内空气中的气态水转化为凝露水,导液管与凝露装置连接用于将凝露装置内的凝露水导出,且导液管通过液体密封,在导出凝露水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密封箱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密封箱体凝露水导出时外界空气会从导出凝露水的管道进入密封箱体内,影响密封箱体的密封性。且本申请在密封箱体内设有风机形成流道,加快空气流向凝露装置的速率同时降低密封箱体内的温度。

    防爆端子组件、防爆电控柜及防爆电器

    公开(公告)号:CN215073375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1247053.5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爆端子组件、防爆电控柜及防爆电器,其中防爆端子组件包括:防爆插件,设于该防爆插件一端的导电凸触,设于该防爆插件另一端与导电凸触电连接的第一压线孔,设于防爆插件的外壁的第一外螺纹;防爆插头,设于该防爆插头一端与导电凸触接触导电的安装孔,设于该防爆插头另一端的与安装孔电连接的插口,设于防爆插头的外壁的第二外螺纹;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防爆插件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对应配合实现导电凸触与安装孔的连接或断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爆端子组件保证基本的端子连接器功能、实现灵活走线的同时,保证了防爆端子组件对线缆的密封性及防火、隔热、防爆功能的有效性。

    降温装置及空调系统
    6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244749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2364947.4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温装置及空调系统,该降温装置包括降温件及密封组件,所述降温件设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密封件,其中一个所述密封件用于与所述冷却通道的第一端密封配合,另一个所述密封件用于与所述冷却通道的第二端密封配合,且所述密封件均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冷却通道和冷源的连接通道。上述降温装置在使用时,冷源中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密封件的连接通道进入降温件的冷却通道内,进而制冷剂的冷量通过降温件传递至待降温件,进而对待降温件进行降温,降温完毕后通过另一个密封件的连接通道排回至冷源;进一步地,冷却通道的两端开口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可以避免制冷剂泄漏,进而进一步确保降温效果。

    接线端子
    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57703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1928686.8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压线片,压线片的第一端与端子主体固定连接,压线片的第二端穿过端子主体,压线片与端子主体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电缆的容纳空间,压线片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端子主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得容纳空间变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时,将电缆的去掉绝缘皮的导线线芯放入到压线片和端子主体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然后使压线片的第二端向远离端子主体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压线片和端子主体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逐渐变小从而实现对电缆的紧固压接。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不需要使用专用的压线工具就可实现压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缆进出线液封装置及电控箱

    公开(公告)号:CN222691313U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21248877.8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进出线液封装置及电控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电缆进出的电缆连接口;电缆液封接头,所述电缆液封接头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液位差区域,所述液位差区域内设有密封液体;所述电缆液封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电缆连接口密封连接,所述电缆液封接头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所述箱体内的电缆能经过电缆液封接头延伸至外界。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缆液封接头中的液位差区域的密封液体来阻挡外界的易燃、易爆气体进入箱体内,防止电控箱及周边的环境发生燃烧、爆炸等的安全隐患。

    压缩机、空调机组
    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39041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250936.3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机组,压缩机包括:壳体、密封罩,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且所述密封罩与所述壳体的对应的外表面围成接线腔,且所述接线腔与冷却系统连通;接线结构,设置于所述接线腔内,且所述接线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后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元器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空调机组,将接线结构通过密封罩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并通过冷却系统对密封罩内部的接线结构进行冷却,只需要对密封罩内的冷媒进行回收,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接线结构设置在壳体内部进行冷却而在更换接线结构时需要回收整个空调机组的冷媒的问题,有效的减少了维修难度和维修周期。

    冷凝制水装置及空调系统
    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630740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300858.3

    申请日:2020-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制水装置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空调系统无法根据沙漠地区的特点制水,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该冷凝制水装置包括冷凝组件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形成流经冷凝组件的空气气流;冷凝组件连接于空调系统中,用于使由空调系统内分流的冷媒与空气气流换热以使空气在其表面凝结为水滴以供收集;该冷凝制水装置通过与空调系统连接获得流通于其内的冷媒,送风装置形成的空气气流能够增加经过冷凝组件的空气流量,便于增加可收集的水量;利用流通的冷媒与空气气流换热,能够使得空气在冷凝组件的表面凝结为水滴并收集,利用沙漠地区的空气制取水,缓解沙漠地区缺少的问题,且制作方便、可供用户使用。

    直流电气系统的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775126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442013.3

    申请日:2017-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气系统的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至少一个整流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其中,至少一个整流模块构成单端输入、多端输出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单个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连接结构的多个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控制主板,与至少一个整流模块连接,用于获取当前负载的负载总功率,根据负载总功率,确定为负载供电的至少一个整流模块,其中,负载总功率为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一个或多个负载的功率之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直流电气系统中各个整流模式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造成能源利用不高的技术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控箱
    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64412U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20272946.2

    申请日:2017-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包括箱体和多个通风结构。其中,箱体具有出风口;多个通风结构设置在箱体内的不同位置处,同一时间内,全部或部分通风结构运转。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多个通风结构,并放置在箱体内的不同位置处,可以对箱体内的不同发热区域进行散热,具有针对性,从而消灭散热死角,提高整个电控箱的散热效果和散热均匀性。此外,可以根据电控箱的工作情况,控制通风结构的运转个数,从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能源浪费,提高了电控箱的使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控箱可以有效解决或降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风扇对箱体内整个区域进行散热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空调及其供电系统
    7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67818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297303.X

    申请日:2014-06-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供电系统,涉及空调领域。其中,空调的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双向换流器的网侧单元和机侧单元;双向换流器的网侧单元和机侧单元通过直流母线连接;双向换流器的网侧单元连接电网;双向换流器的机侧单元连接空调;蓄电池连接到直流母线上;在电网的电能波谷时段电网与蓄电池之间连接导通,以便电网给蓄电池充电;在电网的电能波峰时段蓄电池与空调之间连接导通,以便蓄电池向空调供电。通过在空调的供电系统中增加储能设备,在电能波谷时段进行储能,在电能波峰时段利用储能给空调供电,从而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