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末端及空调系统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515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25520.5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末端及空调系统。一种空调末端包括壳体;辐射结构,所述辐射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辐射结构的换热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辐射结构的一侧,且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流经所述换热面。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末端及空调系统,利用出风口的气流流经换热面,从而扰动换热面接触的空气,有效加强辐射结构的换热效率,当辐射结构的换热量无法满足换热需求或存在除湿需求时,控制出风口向换热面出风,经过空调末端内部处理后的低湿的气流流经换热面,该气流能够补充辐射结构的符合需求同时满足除湿需求,同时还能够避免换热面上凝露的问题。

    一种换热末端、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59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597195.3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末端、换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换热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末端需要经过多次换热过程,导致辐射末端总体换热热阻较大,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换热末端,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竖向安装于室内,所述换热模块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换热模块内部为容纳腔,所述进口和出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并且从所述进口进入所述容纳腔的换热介质流过所述换热模块的内壁面后,从所述出口流出。本发明的换热末端,可减少换热末端的总体换热热阻以及提高换热模块的利用率,从而可提高其换热效率,另外,本发明的换热模块可利用换热介质重力的作用驱使换热介质流过换热模块的内壁面,从而可降低能耗。

    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1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6195.8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其中的模块化风机盘管,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依次可拆卸组装,或者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可拆卸组装,第二换热模块的配置数量能够根据换热负荷大小的需求被调整。根据本发明,通过对风机盘管进行模块化设计,当面对不同负荷需求时,只需将第一换热模块、相应数量的第二换热模块、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或者将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快速地生产出对应型号的风机盘管,使得设计和生产均非常方便,进而减少设计开发、减少生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新风机除水结构、新风机和新风机除水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9474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779326.9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除水结构、新风机和新风机除水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新风机除水领域;除水结构包括烘干装置和风阀组件。在风阀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排风通道和新风通道各自导通,新风和排风互不影响,新风机进行正常的通风换热模式,此时烘干装置也不打开。在风阀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换热芯体的排风出风侧的排风通道和新风出风侧的新风通道导通,新风机内空气流动方向为先从换热芯体的新风出风侧的新风通道流入,再流经换热芯体的排风进风侧的排风通道,从排风通道流出,此时,烘干装置打开,将新风机内的水蒸发为水蒸气,空气流动时将水蒸气经上述过程从排风通道排出,保证新风机内干燥,不会带来异味,保证人体健康。

    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658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74167.X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全热交换组件,包括多个气流层,部分所述气流层构成新风层,剩余部分所述气流层构成回风层,所述新风层和所述回风层相互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新风层和所述回风层之间设置有全热交换膜。本发明提供的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堆叠设置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并将进出风方向设置在四个方向上,从而在保证风道通风量的前提下减小体积,并且在将全热交换组件偏心设置之后使风机组件的布置空间加倍,在风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壳体的体积,风道的宽度渐变并与两个风量不同的风机进行配合,极大的改善风道流场和风量覆盖区域,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5712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0935332.2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该风道结构包括支架单元和芯体;支架单元包括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其中,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上下交错地连接,且在上下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风口隔板及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之间形成V字形结构,所述V字形结构开口朝向所述芯体(1);芯体的第一侧安装有一个支架单元、第二侧安装有另一个支架单元。本发明中的第一风口隔板及第二风口隔板之间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因此扩大了迎风面的宽度,等风量下降风阻效果明显。

    吊柜机及其安装框架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3307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288584.1

    申请日:2015-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柜机及其安装框架,安装框架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以及右边框,所述下边框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所述下边框的其余两侧分别为前侧和后侧,还包括能够与所述下边框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位于所述下边框的上侧且所述第一活动板与下边框贴合,所述第一活动板能够沿着所述下边框的前后方向移动。该发明提供的安装框架可以安装尺寸规格不同的部件,还可以同时安装多个部件,通用性较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