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336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010506358.7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轨道系统的防爬装置,以轨道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在平行于轨道面的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其中,所述防爬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呈横向对称布置的防爬器,所述防爬器包括防爬基座和传力垫,所述防爬基座设置在所述钢轨的底部且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轨枕之间,所述防爬基座的纵向两侧端面分别与相邻的两条所述轨枕的纵向端面贴合相抵,所述传力垫连接在所述防爬基座的上端,所述传力垫对称地贴合在所述钢轨的两侧侧面及底部。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铁路轨道防爬装置防爬效果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75083.X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盾构渣土全回收砂粉的水泥基自流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自流平材料采用从盾构渣土资源化的回收砂粉作为原材料,与水泥、粉煤灰、硅灰、膨胀剂、减水剂、纤维素醚、胶粉、促凝剂、回收砂粉和水混合制备得到,可产生良好的流动度、拉伸粘结强度和稳定性,抗冲击性及抗压抗折强度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本发明自流平材料大量减少了天然砂、机制砂和石英砂粉的使用,节约资源,显著提高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率,解决我国轨道交通工程渣土面临处置难度大和费用高等问题。本发明的自流平材料成分还包括约10%的粉煤灰也是工业和建筑废弃物,价格低廉,即有利于环保,又进一步降低成本。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44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36939.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N3/0455 , G06N3/0442 , G06N3/0499 , G06N3/098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倒置Transformer网络的IGBT故障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目标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信号,提取瞬态峰值电压,对瞬态峰值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样本数据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构建Invert‑Transformer‑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置入经过超参数优化后的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性能评估;重复上述超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步骤,获得最优预测模型,采用最优预测模型实时对目标IGBT的实际集射极峰值电压进行预测,得到实时预测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Invert‑Transformer‑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更精准,运算速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6939.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N3/0455 , G06N3/0442 , G06N3/0499 , G06N3/098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倒置Transformer网络的IGBT故障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目标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信号,提取瞬态峰值电压,对瞬态峰值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样本数据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构建Invert‑Transformer‑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置入经过超参数优化后的模型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性能评估;重复上述超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步骤,获得最优预测模型,采用最优预测模型实时对目标IGBT的实际集射极峰值电压进行预测,得到实时预测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Invert‑Transformer‑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更精准,运算速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247837.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钢轨电位预测方法和OVPD智能控制装置,本发明方法通过GRU‑MA‑GRU神经网络模型对钢轨电位进行预测,可以得到精确的电位信息,填补了在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动作预测领域的空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内置了GRU‑MA‑GRU神经网络模型,GRU‑MA‑GRU神经网络模型内的多头注意力机制MA层用于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计算每个第一预测数据与历史钢轨电位之间的注意力分数,赋予第一预测数据新的权重,多头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同时关注第一预测数据中的多个重要部分,通过计算不同头的注意力分数来捕捉第一预测数据的不同关注点,从而增强模型对数据不同部位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预测效果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1911402299.2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连续墙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定位机构,基座上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均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第一定位部件抵接于位于上方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侧壁,第二定位部件抵接于位于下方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侧壁,调平装置可对基板进行调平,确保基板水平设置,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分别相对基座滑动,以使位于上方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底端和位于下方的预制地下连续墙的顶端对齐,以便于上述两个预制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拼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71838.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梁式轨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梁式轨道系统包括两条相平行的钢轨;还包括承轨梁、底板、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承轨梁支撑于底板上,承轨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承轨槽,钢轨通过第一减振件铺设于承轨槽中,第二减振件设于底板与承轨梁之间。根据设计尺寸绑扎承轨梁的钢筋,放入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成型;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尺寸绑扎底板的钢筋,在预定位置浇筑混凝土成型,完成底板固定;对底板进行整平,在确定好的位置铺设第二减振件,随后铺设承轨梁并精调安装位置;对承轨梁进行固定;在承轨槽内铺设钢轨,安装第一减振件,完成钢轨固定。通过两级减振,大大提升梁式轨道系统减振降噪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71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010152856.6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解峰 , 王阳明 , 胡圣伟 , 农兴中 , 熊科 , 贾彦明 , 张德军 , 张伟 , 赵俊龙 , 刘军舰 , 曾程亮 , 苗朋厚 , 崔艳斌 , 马小娇 , 张正一 , 张新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及地铁隧道双扇钢结构防火防护密闭门。该门包括:门框、左铰页、左门扇、右铰页、右门扇、防火密封件和联动碰锁;门框内置于隧道内,门框的前侧面设置有防火密封件,防火密封件与左门扇和右门扇的后侧面相抵;左、右门扇分别与门框通过左、右铰页铰接;联动碰锁分别设置于左门扇和右门扇上,联动碰锁包括:联动碰锁包括:基座、把手、传动机构和锁头组件;基座和锁头组件安装在对应门扇上;把手安装在基座上;传动机构分别与把手和锁头组件相连。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能实现一个把手同时控制多个锁头组件解锁或者锁闭,改善锁闭效果,提高锁闭时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25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1131937.1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列车轨道铺设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磁悬浮列车轨道运轨铺轨机,包括机架总成,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液压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机架总成在轨道上进行步进移动的步进式行走机构,步进式行走机构为本发明实现其在轨道上行进的核心设备,其能够采用步进方式使得机架总成在轨道上移动,这样就能够使得本发明利用新铺轨道进行运轨,并且还可以在新铺轨道上实现机架总成的固定完成铺轨作业。机架总成可设置多个运轨铺轨相关设备来完成运轨、铺轨。本发明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减少铺轨设备投入,降低人力物力成本,达到全面节约各项成本,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4390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910763557.3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骏 , 农兴中 , 李俊玲 , 李志南 , 袁江 , 翟利华 , 黄全强 , 王位赢 , 刘文武 , 李树柏 , 唐清 , 何苑 , 曾军 , 陈虹兵 , 龚化宇 , 黄定贵 , 卢小莉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越地下浅埋构筑物的综合管廊结构,包括:至少一段的标准综合管廊段、至少一段的管廊过渡连接段、至少一段的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标准综合管廊段与管廊过渡连接段通过变形缝连接,管廊过渡连接段与通过变形缝连接;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的高度低于标准综合管廊段的高度,且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的设置高度高于标准综合管廊段,以使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跨越地下浅埋构筑物。本发明增设了管廊过渡段和变形截面综合管廊,通过降低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的截面高度和升高变形截面综合管廊段的位置高度,在遇到地下浅埋构筑物时,采用降低变形截面综合管廊跨过地下浅埋构筑物,避免了整段综合管廊的中断,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运营维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