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51289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211385.1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C47/575 , C07C45/78 , A01N35/0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天然产物化学领域。其特征是以盐生植物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L.)Presl.)的根茎为原料,通过天然产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新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摘要附图所示,被命名为海滨锦葵素(virginicin),该化合物对大丽轮枝菌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可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213843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104839.6
申请日:2011-04-26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盆栽观赏乌蕨的孢子繁殖及养护方法。涉及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方法,用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孢子繁殖孢子体并对孢子体进行养护。称100~200mg孢子,加100~200ml冷沸水,抽气1h,弃浮物和水液,加500~1000ml冷沸水成孢子悬浮液,每500ml悬浮液淋浇1~2m2基质,淋透冷沸水后盖上薄膜,置温度20~28℃、光强5,000~20,000Lx、光周期10~12h/d培养至长出孢子体。孢子体养护以竹叶腐殖土为基质,保持温度>10℃、光强10,000~50,000Lx、基质含水量85~90%、通风好,隔15~30d施竹叶腐殖土或茶叶残渣。本发明繁殖的乌蕨孢子体,可提供观赏和药用植物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65980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27601.X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植物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中提取得到的一类香豆素木脂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抗癌、抗氧化和抗海洋污损方面的应用。特征是化合物A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制备方法包括50-95%醇提取,低极性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得到香豆素木脂体类化合物集中的活性部位。本发明的提取工艺及方法获得的海滨木槿有效成分得率及纯度高,具有抑制HeLa、HepG2、HL-60等癌细胞活性及草苔虫幼虫和藤壶幼虫等附着活性,有抗海洋污损作用,可用于制备高效的海洋防污剂,同时明确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化合物A的含量不低于3%,易于掌握有效剂量,更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424699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284742.8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J63/00 , C07H15/256 , C07H1/08 , A61K31/704 , A61P35/00 , A61P39/06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皂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其特征是通过水或有机溶剂的化学方法,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新忍冬绿原酸酯皂苷,命名为Lonimacranthoide VI。该化合物可体内外抑制环氧化酶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且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证明Lonimacranthoide VI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制备抗肿瘤药物和抗氧化剂的新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2399221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84765.9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71/14 , A61K31/519 , A61P35/00 , A61P31/10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结构如右式,由二个不同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通过C-C连接构成的双聚体类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抗肿瘤细胞活性和抗真菌活性,可用于医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05086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213159.0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J63/00 , C07H15/256 , C07H1/08 , A61K31/704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新忍冬绿原酸酯皂苷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该化合物具有右式结构。以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医药领域中的用途,尤其在制备环氧化酶II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1805384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54866.X
申请日:2010-04-26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从石蒜科植物葱莲中提取分离的一种新石蒜异喹诺酮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该化合物具有右式结构,以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医药领域中的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白血病等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102906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710021374.1
申请日:2007-04-10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J1/00 , A61K31/704 , A61P35/00 , A61K36/704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从白首乌中分离的抗肿瘤化合物开德苷元3-O-β-磁麻糖苷,分子式C37H50O10。经多种理化鉴定手段,确定该化合物结构,经过检索确定其为一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子宫颈癌HeLa等11种人肿瘤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为研制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对开发利用江苏省地产药材——白首乌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9707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98454.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C07D493/04 , A01N43/9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类对植物病原卵菌具有抑菌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R1为OCH3,R2为OCH2CH(OGlc)C(CH3)2OH;或R1为OCH2CH(OGlc)C(CH3)2OH,R2为OCH3。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可用于加工成防治卵菌病害的农药制剂。通式I。
-
公开(公告)号:CN1098333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206778.6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PC: A61K36/76 , A61K1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中分离类脂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属于天然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提取物为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本发明是以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为原料通过石油醚冷浸、渗漉、减压浓缩得到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本发明通过优化最适宜的工艺及参数条件,使产品中有效成分植物街醇、维生素E的得率及含量高,明确了植物街醇和维生素E的含量总和不低于20%;整个工艺过程稳定、分离效率高、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可分离制备得到高纯度的杨树皮活性总类脂。植物街醇维生素E。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