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42981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0880113961.6
申请日:2008-11-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0071 , H03H9/6483 , H03H9/64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波谐振器、弹性波滤波器及采用其的天线共用器。弹性波谐振器具备:第一弹性波谐振子(100),其具有设置在压电基板(1)上表面的第一叉指换能器电极(110);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子(200),其具有设置在压电基板(1)上的第二叉指换能器电极(210);第一弹性波谐振子(100)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子(200)连接,构成第一弹性波谐振子(100)的多个第一梳形电极(112)的交叉幅度比构成第二弹性波谐振子(200)的多个第二梳形电极(212)的交叉幅度大,由此,能够使横向模式乱真的产生频率被分散,并能够降低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00408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80002042.8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6483 , H03H9/0222 , H03H9/02992 , H03H9/25 , H03H9/64 , H03H9/725
Abstract: 本发明的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在多个串联谐振器中具有最低的谐振频率的第1串联谐振器、和具有比第1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高的谐振频率的第2串联谐振器,第1串联谐振器的形成区域中的电介质膜的膜厚比第2串联谐振器的形成区域中的电介质膜的膜厚厚。根据上述结构,第1串联谐振器的特性的频率温度依赖性小于第2串联谐振器的特性的频率温度依赖性。其结果,可抑制第1串联谐振器的特性的频率变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948073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80029717.3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14541 , H03H9/0222 , H03H9/0255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波元件。IDT电极从压电体侧开始依次具有以Mo为主成分的第1电极层、和设置在第1电极层上且以Al为主成分的第2电极层,IDT电极具有0.15λ以下的总膜厚,并且第1电极层具有0.05λ以上的膜厚,第2电极层具有0.025λ以上的膜厚。
-
公开(公告)号:CN101340180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144271.9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564 , H03H3/02 , H03H9/02118 , H03H9/171 , H03H9/568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器(100),包括:压电薄膜(103)以及一对将压电薄膜插入在其中的电极(101,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包括从由一对电极和压电薄膜所构成的谐振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延伸的外围区域(104),外围区域,在其至少部分区域中,包括用于阻尼声波的声阻尼区域(105),所述声阻尼区域包括在除声阻尼区域以外的压电薄膜的任何区域中都不存在的同类或不同类原子(29),并且,在压电薄膜中,声阻尼区域采用与不是声阻尼区域的任何区域相同的材料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652395A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80004846.7
申请日:2011-02-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02984 , H03H9/02559 , H03H9/568 , H03H9/6483 , H03H9/706 , H03H9/725
Abstract: 提供一种天线共用器,是具有使第1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1滤波器(3)、以及使比第1频带高的第2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2滤波器(4)的天线共用器(1),第1滤波器(3)包含:反共振频率最低的串联共振器(7)、以及其他的串联共振器。且使反共振频率最低的串联共振器(7)的主要弹性波的传播角与其他的串联共振器的主要弹性波的传播角不同,以使得反共振频率最低的串联共振器(7)的机电耦合系数比其他的串联共振器的机电耦合系数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460967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80026908.X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6483 , H03H9/02834 , H03H9/02944 , H03H9/7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阶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及使用其的双工器中改善高温时的通过特性。本发明的阶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具备压电基板、形成在压电基板上且串联连接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一串联弹性波谐振器、形成在压电基板上且并联连接在串联弹性波谐振器和接地端子之间的并联弹性波谐振器、在压电基板上以覆盖第一串联弹性波谐振器的方式形成的电解质膜。压电基板由温度系数为负的材料形成,而电解质膜由温度系数为正的材料形成,并且,电解质膜的膜厚形成得比第一串联弹性波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系数为0的膜厚更厚。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69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0780004607.5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3H9/1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1452 , H03H9/02858 , H03H9/02881 , H03H9/029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因改善声表面波的横向泄漏,而寄生小且特性优良的声表面波谐振器。本发明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在压电衬底上形成有梳状电极与反射器电极,且在梳状电极与反射器电极上形成有SiO2薄膜。梳状电极包含汇流条电极区域、虚设电极区域及交叉区域,而且梳状电极的汇流条电极区域上部成为SiO2薄膜被除去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396154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080016666.6
申请日:2010-04-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02842 , H03H3/10 , H03H9/02834 , H03H9/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波元件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该弹性波元件具有:压电体;设置在压电体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叉指式换能器(IDT)电极;和设置在压电体的上表面上并且覆盖第一IDT电极和第二IDT电极的第一电介质层。第二IDT电极具有比第一IDT电极的膜厚厚的膜厚。第二IDT电极的正上方的第一电介质层的第二部分的上表面距离压电体的上表面的高度,高于第一IDT电极的正上方的第一电介质层的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距离压电体的上表面的高度。该弹性波元件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电设备耦合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204094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80144060.8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0222 , H03H9/02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波元件(6),在采用第2电介质层(10)的膜厚为IDT电极(8)的间距宽度p的1.6倍以上的界面波元件构造的情况下,关于第1电介质层(9),在IDT电极(8)的上方的第1电介质层(9)的上表面具有凸部(11)。基于该凸部(11)而作为主要波的SH波的电机耦合系数变大,所以容易获得良好的滤波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71496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9032.2
申请日:2009-03-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725 , H03H9/0023 , H03H9/0038 , H03H9/0071 , H03H9/6436 , H03H9/6476 , H03H9/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的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该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布线电极电连接在不平衡信号端子(12)上的第一、第二、第三IDT电极(13A、13B、13C),在第一、第二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四IDT电极(13D),第二、第三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五IDT电极(13E),和连接在第四、第五IDT电极(13D、13E)的布线电极上的第一、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A、14B),第一~第五IDT电极的接地电极接地,不平衡信号端子(12)的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同相信号从第一以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A、14B)输出,第二、第三IDT电极(13B、13C)的布线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3E)的接地电极相邻,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其中一方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相邻,另一方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通过频域内的寄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