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31869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72939.X
申请日:2011-09-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3/033 , F21V23/04 , F21Y1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无线鼠标,鼠标本体的上面设有鼠标左键、鼠标右键以及光学轨迹球,光学轨迹球设置于鼠标左键与鼠标右键之间,包括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鼠标包括手动切换开关和两个光路共用的透镜和光电探测器,手动切换开关用于控制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的启闭,第一LED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轨迹球的反射后再经过透镜射入光电探测器,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经桌面反射后再经光电鼠标内部的平面镜反射后再经过透镜射入光电探测器,经两个LED交替开关的时分复用模式形成带滚轮的光电鼠标。本发明结构紧凑、大大降低了成本,非常适用于会议演讲或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08226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810114051.5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头和其制备方法及其有机气体光纤传感装置。光纤传感头包括两端固定在支架上的侧边抛磨光纤,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悬空朝上,抛磨区上均匀涂覆有胆甾相液晶薄膜。本发明的光纤传感头将敏感材料胆甾相液晶薄膜涂覆到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平坦区构成,胆甾相液晶薄膜构成一高折射率波导,抛磨光纤纤芯中的光场与液晶波导中的高阶模相互耦合,在侧边抛磨光纤的输出光谱中可以看到多个共振峰。当有机气体渗透进液晶薄膜时,会引起液晶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导致光纤传输光谱中共振峰发生漂移,实现有机气体的传感,可以将本发明中的光纤传感头应用于有机气体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702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026230.1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起偏功能的光纤集成光电探测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叉指电极、石墨烯薄膜、二硫化钼薄膜、PMMA薄膜、侧边抛磨光纤和玻璃衬底;侧边抛磨光纤包括纤芯和包层,所述光纤固定于玻璃衬底上,所述纤芯被包裹于包层内,且部分显露于包层外;且显露的部分朝上,且为一平面;PMMA薄膜覆盖于纤芯显露的平面上;且所述二硫化钼薄膜、石墨烯薄膜和叉指电极依次贴合覆盖在PMMA薄膜上方。本发明可同时实现光信号的起偏、探测和传输,可在近红外波段实现宽带探测和起偏,且器件的起偏特性可调:侧边抛磨光纤集成打破了二维材料由于原子层厚度导致的弱光吸收的限制,并且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有效增强了光吸收,大幅增强了光电探测器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3716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15760.0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振结构的太赫兹光纤滤波器,包括:侧边抛磨太赫兹光纤、谐振结构,其中谐振结构是一种微纳长方体柱,该结构集成于侧边抛磨太赫兹光纤的侧边抛磨平坦区。微纳长方体柱起到类谐振腔效果,使得符合微纳长方体柱谐振频率的太赫兹波被有效耦合进入谐振腔与微纳长方体柱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谐振,电磁谐振频率也被称为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位于中心频率处的太赫兹电磁能量用于维持电磁振荡,由此形成滤波阻带。随着微纳长方体柱结构尺寸的改变,该滤波器能实现0.1~3THz范围内任一特定窄带内实现较高Q值,较大最大阻带衰减深度和较小的插入损耗的滤波。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66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30860.6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S5/16 , H04B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分及双指针条纹搜索的可见光定位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两个LED发射调制光信号;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拍摄源图像;基于二分及双指针的条纹搜索算法对源图像进行采样搜索,得到条纹信息;根据条纹信息计算两个LED中心点的像素坐标及像素距离并对图像进行裁剪;对裁剪后图像进行像素值计算并结合ITF编码真值表,计算出两个LED的世界坐标及世界距离;根据两个LED中心点的像素坐标及像素距离、两个LED的世界坐标及世界距离并基于双灯几何关系算法求解得到定位点的世界坐标。该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通过使用本发明,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和运行时间,从而提升系统的实时性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可见光定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87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651411.2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轴向无损在线检测装置和方法,属光纤器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解决40um超细径保偏光纤的定轴同时适用多种特种光纤。装置包括图像处理装置、转动部件、光纤夹具、成像屏、相干光发射器和图像记录装置。光纤夹具安装在转动部件,光纤夹具用于夹持光纤,转动部件用于通过光纤夹具带动光纤同轴转动;相干光发射器和成像屏分别设置在光纤夹具两侧,相干光发射器发射的光束用于垂直照射光纤;成像屏上设有中央亮斑过滤部件;图像记录装置设于成像屏向光纤夹具方向一侧,并和图像处理装置连接。本发明在成像屏设置中央亮斑过滤部件,减小中央亮斑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升成像的质量,进而提高利用该检测装置进行定轴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60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472867.X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纳颗粒的可调控全光输运带系统及其调控方法,所述可调控全光输运带系统包括激光器、光学系统及样品台,微纳颗粒位于样品台上,所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经光学系统照射在样品台上以输运微纳颗粒;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圆形柱透镜、扩散准直透镜组、聚焦透镜、入射反射镜。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微纳颗粒的全光输运带系统,接操控光阱位置,不依赖衬底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微纳颗粒输运起始点、输运速度、输运距离和输运方向均可调控,大大提高了光学输运系统的应用灵活性,拓宽了其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83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602072.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R33/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3/032 , G01R33/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磁场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磁流体披覆侧抛光纤的磁场传感器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所述磁场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披覆在抛磨区周围的磁流体、光源以及用于检测透射光谱的光谱仪,所述抛磨光纤是通过光纤抛磨掉部分包层制作而成;所述抛磨光纤上设有玻璃毛细管以及光学紫外胶,所述磁流体通过玻璃毛细管以及光学紫外胶密封包裹在侧边抛磨光纤周围;在磁场作用下,纳米粒子随磁场方向汇集或分散,使得纳米粒子的折射率受到磁场强度与方向的控制,从而在纳米粒子与抛磨光纤之间的倏逝场相互作用下,透射光谱信号会受到磁场强度与方向的控制,构成磁场传感器。本发明在于能灵敏地检测到磁场强度与方向的变化,有助于实现高灵敏度磁场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8715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21303.0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J1/42 , H04B10/25 , H04B10/116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光电探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集成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包括波导、石墨烯薄膜与金属电极,所述波导为侧边抛磨光纤,所述侧边抛磨光纤包括包层和纤芯,所述包层经部分抛磨处理成一抛磨区,抛磨区表面敷设有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表面覆盖有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设置在抛磨区与石墨烯薄膜之间。本专利首次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与石墨烯薄膜堆叠排列的结构集成于侧边抛磨光纤上制备为光电探测器件,具备极高的光响应度,并具有极宽光谱的响应特性;与传统的基于硅基波导的探测器相比,基于光纤波导的探测器件设计方便,可以将光电探测技术直接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在线监测,具有很高的商业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069308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263913.2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序贯概率的电扶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安装在电梯部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电梯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取处理后信号的峭度值作为特征值,即电梯实际运行状态的指标数据,运用序贯概率比算法对指标数据计算取得似然比,与监测节点阈值进行比较,对电梯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该方法针对设备不同频率的数据,采用小波包算法,平滑数据,降噪;针对设备不同运行状态,利用序贯比算法计算特征参数,消除设备不同运行状态带来的差异。在检验中无需预设诊断所需的样本数,避免了样本不足或冗余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校验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