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042025U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22036725.X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相位调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光电探测功能的相位调制器,包括:光纤、微纳条形电极、石墨烯薄膜和PMMA薄膜;所述光纤由包层和纤芯组成;所述包层包裹纤芯,其外侧具有集成区;所述集成区为光纤一侧向内凹陷的区域,所述区域具有开口以暴露纤芯;所述开口边缘设微纳条形电极;所述石墨烯薄膜覆盖在集成区开口和微纳条形电极上;所述PMMA薄膜覆盖在石墨烯薄膜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光电探测和相位调制两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08333670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1042532.1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J1/42 , H04B10/25 , H04B10/116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纤集成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包括波导、石墨烯薄膜与金属电极,所述波导为侧边抛磨光纤,所述侧边抛磨光纤包括包层和纤芯,所述包层经部分抛磨处理成一抛磨区,抛磨区表面敷设有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表面覆盖有金属电极,还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设置在抛磨区与石墨烯薄膜之间。本专利首次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与石墨烯薄膜堆叠排列的结构集成于侧边抛磨光纤上制备为光电探测器件,具备极高的光响应度,并具有极宽光谱的响应特性;与传统的基于硅基波导的探测器相比,基于光纤波导的探测器件设计方便,可以将光电探测技术直接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在线监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9302263U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20519849.4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微纳光纤和多孔薄膜;其中:所述微纳光纤,其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多孔薄膜,涂覆于所述弯曲部的表面;所述多孔薄膜表面具有多个孔,其配置为能够通过吸水产生溶胀,使得孔的占空比变小。本发明利用U形的微纳光纤的倏逝场与多孔薄膜耦合实现湿度传感。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U形微纳光纤表面的多孔薄膜的孔的大小不同,以至于通过其散射的能量大小不同,光纤输出端光功率的变化不同,从而实现湿度传感。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和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7542850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1377237.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介质衬底和微纳光纤;介质衬底:具有调制微纳光纤倏逝场耦合的下沉式耦合区域;微纳光纤:腰部悬空于下沉式耦合区域上方,与介质衬底的下沉式耦合区域之间形成倏逝场调制空间;信号光从微纳光纤一端输入,在其腰部外壁产生倏逝场后从另一端输出,倏逝场耦合入介质衬底上的下沉式耦合区域底部,使微纳光纤的输出信号光功率降低,当环境相对湿度增大时,由于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较多的水分子会在微纳光纤腰部表面形成一层几十至几百纳米厚的水膜,因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使得倏逝场范围进一步增大,导致更多能量耦合至介质衬底,进一步降低微纳光纤输出端光功率,从而实现湿度传感;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和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9327675U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21711009.3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光操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泳效应的微纳光纤微粒收集器。它包括衬底和光纤,光纤放置在衬底上,部分光纤置于含有待分离微粒的微粒悬浮液中,置于微粒悬浮液的部分光纤为无包层的微纳光纤,所述光纤的输入端连接激光器,所述待分离微粒为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粒,所述微粒悬浮液还含有用于稀释的去离子水。旨在提高光纤收集效率,微纳光纤直接与衬底相接触,光纤结构处在衬底上,尤其是中间微纳部分处在衬底上,可控制光纤两侧大量的微粒,因此微纳光纤从纤芯辐射出大量的光强使得众多微粒在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下,产生负光泳现象从而聚集在光纤周围,达到收集微粒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334857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1103962.X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全光纤偏振控制与强度调制多功能器件。该多功能器件结构包括:玻璃衬底、放置在玻璃衬底凹槽内的侧边抛磨光纤,所述侧边抛磨光纤抛磨区上覆盖有石墨烯薄膜,两个金属电极设置在石墨烯薄膜之上,所述金属电极为两个独立的金属叉指电极。通过改变施加在独立的金属叉指电极两端的驱动电压,调控石墨烯层对光纤中传输光强的吸收,从而控制光偏振态的改变与实现对光强的调制。本专利具有体积小、结构设计简单、插入损耗低、工作波长范围宽、消光比高、响应速度快、集成化、多功能化等优点。在未来光电子器件集成、多功能化发展趋势下,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7931381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1089220.2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传感器系统,包括超连续光源、光谱分析仪,以及连接在超连续光源与光谱分析仪之间的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包括两段单模光纤,熔接在两段单模光纤之间的空心光纤;空心光纤:开设有样品槽,其端部与相接的单模光纤端部形成熔接端面,与单模光纤同轴心设置;待测样品:填充在样品槽内;超连续光源发送信号光,信号光通过任一单模光纤从其端部熔接端面进入空心光纤、在空心光纤内部形成多模波导传输,之后在另一单模光纤端部的熔接端面产生多模干涉后耦合回其内部输出至光谱分析仪,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样品槽内待测样品作为多模波导,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986792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2151160.4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铌酸锂薄膜的宽光谱电光开关,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造型电极、铌酸锂薄膜波导、衬底、底电极和基底,所述造型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组,每个电极组均包括宽度渐变的椭圆形阵列电极单元和高度渐变的等腰三角形阵列单元。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当前光开关响应速度慢、体积庞大、带宽窄的问题,实现易集成、消光比高、调制带宽大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在电光开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7730653U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20197325.7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头及其有机气体光纤传感装置。光纤传感头包括两端固定在支架上的侧边抛磨光纤,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悬空朝上,抛磨区上均匀涂覆有胆甾相液晶薄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传感头将敏感材料胆甾相液晶薄膜涂覆到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平坦区构成,胆甾相液晶薄膜构成一高折射率波导,抛磨光纤纤芯中的光场与液晶波导中的高阶模相互耦合,在侧边抛磨光纤的输出光谱中可以看到多个共振峰。当有机气体渗透进液晶薄膜时,会引起液晶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导致光纤传输光谱中共振峰发生漂移,实现有机气体的传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纤传感头应用于有机气体的检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662427U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20077307.5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头及其磷脂酶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头包括经过锚定处理的侧边抛磨光纤,侧边抛磨光纤封装在玻璃基底上,其抛磨区表面朝上,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涂覆有向列相液晶薄膜,向列相液晶薄膜上吸附有磷脂。本申请将液晶作为敏感材料涂覆到SPF上,构成基于液晶光学放大的光纤传感器件,并用于生物分子磷脂酶的检测,可弥补传统的利用向列相液晶取向变化实现磷脂酶传感的缺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