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旋流交叉孔双气助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2436.2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部旋流交叉孔双气助喷射器,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腔体设置在本体第一端面上,第一腔体为设置在本体轴线上的盲孔,第二腔体套设于第一腔体外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轴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侧壁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三通道设于本体的第二端面上,第三通道与第一腔体的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通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分别通入流体,进而能够强化喷射器的喷孔内部湍流扰动,获得更好的混合和喷射特性,同时高扰动喷射器增强溶液雾化效果,在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射流式旋流槽交叉孔喷射器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2089.3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流式旋流槽交叉孔喷射器,涉及喷射器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喷射器内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套设于第二腔体内,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道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通过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为螺旋槽结构。通过本发明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含有交叉孔喷射器用于加强流体破碎雾化混合效果的喷射器。

    一种内部旋流交叉孔喷射器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8171.9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部旋流交叉孔喷射器,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腔体设置在本体第一端面上,第一腔体为设置在本体轴线上的盲孔,第二腔体套设于第一腔体外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轴设置,且第二腔体的底端为盲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道设于本体的第二端面上,且第二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分别通入两种流体,进而能够强化喷射器的喷孔内部湍流扰动,获得更好的混合和喷射特性,同时高扰动喷射器增强溶液雾化效果,在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基于重整气的双燃料火花塞式四冲程发动机及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5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0935863.6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重整气的双燃料火花塞式四冲程发动机及燃烧控制方法,属于内燃机燃烧领域。在缸盖上设置缸内直喷第一燃料喷嘴和/或在进气道上设置进气道第一燃料喷嘴,在缸盖上设置缸内直喷第二燃料喷嘴和/或在进气道上设置进气道第二燃料喷嘴;在缸盖上设置火花塞;在缸盖上和/或在进气道上设置重整气喷嘴。在缸盖和进气道上同时装有主燃料喷嘴的状态下,低负荷时,使用缸盖主燃料喷嘴供给燃料,提高热效率;中负荷时,进气道主燃料喷嘴供给燃料,降低NOx的生成;高负荷时,主燃料的进气道喷嘴和缸盖喷嘴都供给燃料,控制爆震。实现所有工况范围内的高效清洁燃烧。

    一种燃料空气集成喷射器及包含其的点火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746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18026.X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空气集成喷射器及包含其的点火室系统,涉及内燃机燃烧技术领域,点火室主体位于点火室适配器或汽缸盖上。点火室主体上端安装火花塞和燃料空气集成喷射器,点火室主体下端有小孔与主燃烧室相连。燃料空气集成喷射器内部设有空气喷射单元和燃料喷射单元。燃料喷孔和空气喷孔朝向和型线经特殊设计,以分别促进燃料气化和滚流,保证火花塞周围可燃气体分布,以及提高点火室扫气效率。本发明基于燃料空气集成喷射器将点火室空气供给和燃料供给分离,实现点火室主动扫气,并且空气量和燃料量根据不同工况进行精确控制,通过点火室当量比精确控制实现高点火概率和稳定燃烧。集成式喷射器结构紧凑,适用于小缸径的点火室式内燃机系统。

    一种颗粒捕集器过滤体的非对称孔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20957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1150998.8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肖鸽 隆武强 田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捕集器过滤体的非对称孔道结构。本发明所述非对称孔道结构的孔道横截面形状包括六边形、方形和三角形三种形状的组合,其中六边形孔道和三角形孔道作为进口孔道,方形孔道作为出口孔道,形成进口孔道与出口孔道横截面形状或面积不一致的非对称孔道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增加进口孔道容积和过滤壁面面积,与传统的对称型过滤体孔道结构相比,该结构的进口孔道容积和过滤面积增加了30%以上,这就意味着捕集相同的颗粒量,在壁面上形成的颗粒滤饼层更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孔道结构的极限碳载量增加了30%以上,对于降低再生频率、延长捕集器使用寿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种低速机可变燃烧室容积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2537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678416.7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一种低速机可变燃烧室容积机构,属于船用低速机技术领域。这种可变燃烧室容积机构的活塞销与活塞组件及十字头连接,连杆销与连杆小头连接。调节摇臂的旋转中心与活塞销的轴心同心,调节摇臂与连杆销周向固定,调节摇臂的旋转中心与连杆销的轴心不同心。调节阀至少具有四个阀口,压力源通过单向阀与第一阀口相连。该可变燃烧室容积机构通过控制调节阀,实现了低速机燃烧室容积灵活可变;机构设置在往复移动件上,降低了低速机振动对燃烧室容积可变特性的影响;采用调节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组成的调节系统来驱动第一柱塞组件、第二柱塞组件,在调节燃烧室容积时响应快速,并且驱动该机构的能耗低。

    一种动态特性测试的激波聚焦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8255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538824.9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一种动态特性测试的激波聚焦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微型机械电子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筒体、微结构激励单元和光加热单元,微结构激励单元中设有半椭球腔的激波聚焦腔体,在激波聚焦腔体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上通过陶瓷管套装有针电极,针电极的针尖均位于半椭球腔的腔体内焦点附近,且两针电极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5‑1.0mm。筒体的顶部设有四个均布的光加热单元,每个光加热单元中使用四个遮光板,使由光加热单元发出的平行光仅能照射在MEMS微结构上;该装置可以实现MEMS微结构整体的同时加热,确保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降低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梯度,大幅提高了高温环境下微结构动态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一种动态特性测试的激波底座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032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538790.3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一种动态特性测试的激波底座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微型机械电子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底部的底板、微结构激励单元和光加热单元,微结构激励单元中在十字弹簧片顶部中心通过微结构安装板粘接安装有MEMS微结构,在十字弹簧片底部中心通过陶瓷片粘接安装有板电极;光加热单元中使用了四个遮光板,使得由光加热单元发出的平行光仅能照射在MEMS微结构上;该装置可以实现对MEMS微结构整体的同时加热,确保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降低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梯度,大幅提高了高温环境下微结构动态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