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11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92495.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32B27/02 , D01F6/94 , D01F1/10 , H01G4/18 , B32B27/28 , B32B27/06 , B32B27/20 , B32B7/02 , B32B37/15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7/08 , B32B38/16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薄膜材料不能兼具高击穿场强和高介电常数的问题。本发明以聚醚酰亚胺为基体,六方氮化硼纳米片为填料。本发明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由6层掺杂有BNNS的填料层组成,并使掺杂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浓度沿介质中心到下表面的梯度方向与上表面到介质中心一致,且其中沿上表面到介质中心和介质中心到下表面的BNNS体积分数呈逐步降低的反梯度变化。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55612.6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D04H1/728 , H01G4/14 , D04H1/4382 , D04H1/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砜/聚醚酰亚胺高温储能复合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能电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高介电常数聚醚砜引入聚醚酰亚胺聚合物中,通过聚醚砜引入无序实现复合介质极化性能调控,且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链迁移率,以两相交融路径作为限制载流子输运的屏障,增加了载流子输运的曲折度,进而影响了复合介质的介电性能,提高储能介质的储能密度、充放电效率,并降低储能介质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0826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197789.3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芴聚酯与聚丙烯酸乙酯‑氯乙醚基全有机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芴聚酯绝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线性聚合物单体通常面临着介电常数低、击穿场强低或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场强的问题。方法:将芴聚酯粉末加入到聚丙烯酸乙酯‑氯乙醚溶液a中,机械搅拌9~10h,将混合溶液抽真空,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玻璃基板上,加热至75~80℃并保温11~12h,再升温至115~120℃并继续保温9~10h,将玻璃基板上的薄膜剥离,得到芴聚酯与聚丙烯酸乙酯‑氯乙醚基全有机共混复合材料。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芴聚酯与聚丙烯酸乙酯‑氯乙醚基全有机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21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089695.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聚酰亚胺绝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击穿场强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击穿性能,并且损耗降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气、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先进领域。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有效的节约了资源,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产生,为开发聚酰亚胺绝缘复合介质新的应用途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5867.5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D04H1/728 , D01F8/16 , D01F1/10 , D04H1/4382
Abstract: 一种高导热多层梯度结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导热绝缘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采用无机填料掺杂的环氧树脂在提升环氧树脂导热性能的同时会降低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的问题。方法:本发明利用聚碳酸酯分子链和环氧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纺丝纤维的稳定和重组,无机填料沿平面外方向均呈梯度分布,实现一种填料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呈梯度结构分布的多层复合介质。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多层梯度薄膜具有优越的面外导热系数以及优异的电绝缘性能,与单层环氧树脂复合薄膜相比,热导率和绝缘性能均有很大的提升。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导热多层梯度结构环氧树脂复合介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49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59653.7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用于生物成像的黑磷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黑鳞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制备过程中确定DMSO与水的最佳配比、最佳合成方式以及RhB和cy5.5的最佳用量;通过小动物成像仪对所制备的黑鳞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化学发光的穿透深度等进行探究。基于黑磷纳米片经PEG修饰后负载鲁米诺,连接两种染料RhB和cy5.5,制备得到的黑磷纳米复合材料经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实现化学发光向近红外区域迁移,从而实现更深层的体内组织成像。本发明所制备的黑磷纳米片复合材料具有更强的化学发光强度以及组织穿透深度,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71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1175.X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击穿和高储能的FPE与P(VDF‑HFP)基多层结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P(VDF‑HFP)薄膜置于两层FPE薄膜之间,进行热压工艺处理,最后冷却,得到高击穿和高储能的FPE与P(VDF‑HFP)基多层结构复合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击穿和高储能的FPE与P(VDF‑HFP)基多层结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6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571990.6
申请日:2020-12-27
Applicant: 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PVDF悬浮聚合、拉伸成膜和冷却卷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悬浮聚合制备PVDF过程中加入碳纳米管悬浮液,有效防止了纳米微粒的团聚问题,保证了其在PVDF中重复发挥结晶核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了β晶含量很高的PVDF压片,然后通过控制后续成膜过程,防止了在成膜过程中β晶向α晶的转化,最终获得了高β晶含量的PVDF压电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323239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540254.2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32B27/30 , B32B27/20 , B32B27/06 , B32B38/16 , B32B38/0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7/08 , D01F6/48 , D01F1/10 , D01F9/08 , D01D5/00 , D04H1/4326 , D04H1/4382 , D04H1/728 , D06C7/04
Abstract: 一种一维铁磁填料呈梯度化分布的柔性多铁复合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多铁复合介质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多铁复合介质的性能。本发明通过设计填料梯度化的七层复合介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大长径比的无机纤维填充相,然后将纤维按一定梯度与P(VDF‑TrFE)复合并进行热压处理,从而得到致密的高定向所述的一种一维铁磁填料呈梯度化分布的柔性多铁复合介质。通过测试,发现填料梯度为0,5,15,50,15,5,0vol%,当电场为900kv/cm时,最大极化和剩余极化分别可达15.2μC/cm2和11.7μC/cm2,磁电耦合系数可达3322.8mV/cm*Oe。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94425.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介质协同改性的高导热云母带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导热绝缘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云母带不能兼具高热导率、低介质损耗和高绝缘性能,以及掺杂高导热填料后导致云母带无法充分浸渍、无法在云母带内部形成完整的立体化导热网络导致最终热导率偏低的问题。本发明在环氧树脂胶粘剂中加入球形氮化硼,在浸渍云母带过程中,球形氮化硼预留在玻璃丝布缝隙中,进而在玻璃丝布中形成导热通路,增大了云母纸层和玻璃丝布层之间的热传导,在云母带内部构成了完整的立体化导热网络,进一步显著提升了云母带的热导率。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多介质协同改性的高导热云母带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