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整形照明器

    公开(公告)号:CN104991347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8889.X

    申请日:2015-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0961 G02B27/0916 G02B2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整形照明器,其所述激光整形照明器由激光扩束准直系统、微透镜阵列组和后置扩束系统构成,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强非均匀分布的激光光束经过激光扩束准直系统后压缩发散角,形成近似平行光束,通过微透镜阵列组,对非均匀分布光束进行微分再积分的过程,在远场能够形成均匀照明效果,后置扩束系统能够缩小照明区域面积,最后在远场形成与距离成正比的照明区域面积。应用本系统对非均匀光源进行整形能够实现光强分布均匀化,并在尽可能减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于远场获得一定形状的照明面积,均匀度能够达到90%以上。

    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004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160125.0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一种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包括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多波段目标黑体、多波段背景黑体、靶标组件和二维姿态调整平台,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由平面反射镜和离轴抛物面镜组成,所述靶标组件由靶标基座和靶标两部分组成,靶标置于离轴抛物面镜的焦平面上,多波段目标黑体置于靶标后方照射靶标孔后形成目标光束,多波段背景黑体发出的辐射光束照射靶标内表面后形成背景光束,背景光束与目标光束合成一束后由靶标处出射,经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离轴抛物面镜上,再由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变成平行光束,形成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背景供待测设备测试使用。本发明可为红外导引头提供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和背景,以检测红外导引头系统的性能。

    一种确定CCD星敏感器光学系统主要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512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109348.9

    申请日:2015-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02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CCD星敏感器光学系统主要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一、根据所需观测的星数N和探测极限星等M,计算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视场角ω;二、根据可观测的极限星等的恒星辐射能量H、光学系统透过率τ、所选取CCD的读出噪声σread、积分时间T、量子效率QE,信噪比阈值SNRm,计算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所允许的最小口径D;三、根据步骤一计算出的视场角ω和CCD传感器芯片的有效感光面积的边长a,计算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焦距f。该方法具有确保星敏感器达到预期性能和有助于降低产品研制成本的优点。

    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34009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92093.7

    申请日:2014-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所述仿真系统由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传热计算模块、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各层光程计算模块四部分构成。本发明计算了药剂燃烧过程中的7步子反应的能量吸收与释放,计算了燃烧“火球”各层之间能量传递过程。计算获得的燃烧“火球”空间尺度、光谱辐射能量均与实验数据匹配良好,并且得到了连续易于分析的光谱辐射能量数据分布。与传统的应用实验测得“火球”表面温度再用黑体辐射定律计算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实验步骤,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该方法为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仿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工程计算的一种有效模型和方法。

    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00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60125.0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一种多波段目标/背景生成装置,包括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多波段目标黑体、多波段背景黑体、靶标组件和二维姿态调整平台,多波段复合光学系统由平面反射镜和离轴抛物面镜组成,所述靶标组件由靶标基座和靶标两部分组成,靶标置于离轴抛物面镜的焦平面上,多波段目标黑体置于靶标后方照射靶标孔后形成目标光束,多波段背景黑体发出的辐射光束照射靶标内表面后形成背景光束,背景光束与目标光束合成一束后由靶标处出射,经由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离轴抛物面镜上,再由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变成平行光束,形成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背景供待测设备测试使用。本发明可为红外导引头提供无穷远的多波段目标和背景,以检测红外导引头系统的性能。

    平面型黑体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39008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09804.5

    申请日:2013-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型黑体。属于黑体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平面型黑体存在温度均匀性差,准确度不高;体积较大,在野外环境下不易携带及使用;升温速率差,在设定温度附近,温度的升降速率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后盖设置在隔热外壳内的下部,辐射件设置在隔热外壳内的上部,后盖与辐射件之间设有隔圈,辐射件的下侧设有加热膜,辐射件的上侧表面上设有锥形体凸起,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隔热外壳、后盖和隔圈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后盖上设有走线孔。本发明具有重量轻;具有优异化学稳定性;很好的电绝缘性能;非粘附性、耐候性、阻燃性和良好的自润滑性;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的优点。

    简易且高成像质量的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

    公开(公告)号:CN103135149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579187.6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简易且高成像质量的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涉及一种二维光子晶体平板透镜。为了提高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在纤维集成光学领域中的集成度,以及降低现有工艺水平对透镜制备的限制,本发明的简易且高成像质量的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为包含二维光子准晶结构中心处三个完整散射子的平板透镜,其中平板透镜中散射子半径r∈[0,0.353a],a为晶格常数。本发明的简易且高成像质量的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为一种极小尺寸且极少散射子数的三散射子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可提高二维光子准晶平板透镜在纤维集成光学领域中的集成度,以及降低现有工艺水平对透镜制备的限制。

    红外光学系统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6418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10463.1

    申请日:2013-01-11

    Abstract: 一种红外光学系统,涉及一种应用于红外/激光双模制导中的红外成像制导光学系统。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从物面到像面依次同轴设置有整流罩(1)、第一透镜组(2)、棱镜(3)、第二透镜组(4)和红外成像探测器(5),采用折射二次成像的结构形式达到了大视场的要求,同时实现了100%的冷光阑效率,中间像面处设置有视场光阑,可以很好的抑制杂散光,且该系统适用于小像元探测器,提高了系统的成像分辨率。本发明红外成像光学系统通过引入非球面和二元光学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成像质量,简化了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大视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优点。

    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278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204101.1

    申请日:2012-06-20

    Abstract: 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涉及一种基于逐步近似法的TE模式的硅基微环谐振器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鉴于目前没有针对硅基微环谐振器的耦合损耗计算方法的问题,本发明的硅基微环谐振器中耦合损耗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逐步近似方法,将微环谐振器的环形波导近似为多个相互平行的直线型波导组;然后,利用波导方程和TE模式的边界条件,对波导组分别计算光波在其中的模式转换系数和透射系数,计算在每个波导组由于模式转换效应造成的能量损耗;最终,整个耦合区域的耦合损耗就是每个波导组能量损耗的总和。本发明的耦合损耗计算方法,填补了计算耦合损耗的理论方法的空白。本发明方法用MATLAB即可实现,计算时间快。

    耐高低温光学窗口支撑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957486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62269.9

    申请日:2010-08-25

    Abstract: 耐高低温光学窗口支撑部件,涉及一种光学窗口的支撑部件,解决了现有的光学窗口支撑部件不适合高低温环境条件、安装光学窗口不灵活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窗口支撑外圈、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窗口支撑内圈和密封圈,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的内表面前端边缘向内探出一圈阻挡边,第一窗口支撑外圈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共轴设置并相连,光学窗口共轴放置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内,光学窗口一侧紧挨阻挡边,另一侧与密封圈前端面密封接触,窗口支撑内圈设置在第一窗口支撑外圈的内前端,并与第一窗口支撑外圈连接在一起,且窗口支撑内圈的前端面与密封圈的后端面紧密压接,密封圈的外径等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的内径。本发明适用于高低温光学试验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