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航行体高速入水减载的空化器头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484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50668.X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航行体高速入水减载的空化器头型设计方法,包括:建立高速入水航行体模型;该模型由空化器、锥段和柱段构成;根据高速入水航行体入水过程中的空泡形态和袋深约束,以及航行体与水接触产生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选取空化器的头型,对建立的高速入水航行体进行调整;根据预设条件对调整后的高速入水航行体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比调整后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与传统半球头型航行体入水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情况,验证空化器的减载能力;当减载能力满足预设条件时,选取的空化器的头型即为最终确定的适用于航行体高速入水减载的空化器头型。该方法可对高速入水航行体的空化器头型进行设计,有效减小了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中所受的总阻力。

    一种基于特征提取和面积度量的动态仿真结果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290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629335.6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和面积度量的动态仿真结果验证方法,属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领域。具体的,采用离散正交多项式提取时间序列的均值、斜率、曲率等特征,进而计算各个特征的概率分布面积差异,最后综合得到验证结果。本发明能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输出的仿真结果验证问题。同时,特征系数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可根据正交多项式拟合效果和动态输出的实际物理含义选择待提取的特征系数。

    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300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974330.0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六块钢板形成闭合箱体,以提高承台最外层的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大幅提高承台的承载力和刚度;在柱脚和桩体之间设置抗剪桁架,通过斜向布置的多根型钢实现集中荷载的有效传递;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桩之间设置受力协调桁架以增强各钢管混凝土桩之间的整体协调性,抗剪桁架和受力协调桁架均极大增加了钢管与承台的界面黏结程度,在钢管与钢板连接处设置若干加强连接板以增加二者的连接程度,整个组合承台的整体性得到大幅提升。承台箱体中采用固废取代率低于30%的固废混凝土,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对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推广起到示范性作用。

    一种基于多源异质数据的制导控制系统性能融合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3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53564.0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多源异质数据的制导控制系统性能融合评估方法。本发明根据数据的来源和特性不同分别进行融合。根据性能评估指标数据的形式,建立多源异质数据融合框架。首先应该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剔除各类数据中的异常值。然后,根据性能评估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可以分为三类数据融合方法:采用大样本经典频率数据融合进行处理;采用小样本贝叶斯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处理;专家数据同样属于小样本数据。另外,由于大样本数据和小样本数据的数据真实性程度的差异,考虑采用贝叶斯更新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多源异质数据融合结果。

    一种3D打印高强圆钢管短柱局部几何缺陷测量及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73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41062.1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3D打印高强圆钢管短柱局部几何缺陷测量及评估方法。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和增材制造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对3D打印高强钢圆管短柱进行复制,得到精细化覆膜样品;对精细化覆膜样品进行几何扫描和结果验证;将扫描得到的圆管短柱精细化覆膜样品进行三维分析,确定精细化覆膜样品的点云数据;处理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而计算局部几何缺陷;对获取的局部几何缺陷进行评价,调整优化工艺直至满足。本发明解决了圆管短柱内表面存在扫描盲区的问题。通过制作橡胶复制品,并切开复制品,根据能扫描到的部分来验证橡胶复制品的精度,同时利用质量密度法验证3D扫描的精度,保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6412.8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基本性能参数、在传湿层面计算混凝土传湿路径长度、在材料层面计算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在结构层面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等步骤。本模型从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传湿机理出发建立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等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预测方法,模型中考虑了钢部件阻隔混凝土内部湿度向外部环境传递,进而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湿度沿横向、纵向不均匀分布对徐变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粉煤灰、矿粉的物理填充效应与化学火山灰反应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经时发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