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制备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8685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16647.6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器件和电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具体是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然后组装成器件。与其它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过程温度低、易于定量控制等优点,易于向工业化、大面积化方向发展。

    一种Mg-A1水滑石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0568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510024690.5

    申请日:2005-03-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g-Al水滑石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所述的Mg-Al水滑石热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镁盐和铝盐以摩尔比为1∶1~8∶1的比例混合,配成质量浓度为20%~80%的混合盐水溶液;b、将两种碱性无机钠盐配成质量浓度为5%~50%的共沉淀剂水溶液;c、将上述共沉淀水溶液滴入混合盐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经过水热晶化处理6~36小时,后处理即可。本发明利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的特定晶体结构的水滑石热稳定剂,工艺简单、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生产效率高,而且所制得的水滑石热稳定剂的结构和性能可以调控。并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热稳定剂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防热劣化效果。

    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咪唑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51507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410089036.8

    申请日:2004-12-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浦鸿汀

    Abstract: 本发明属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聚乙烯咪唑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材料,它以聚乙烯咪唑类聚合单体为改性剂,以KH-570、沃兰或钛酯酯5S为偶联剂,经化学刻蚀法和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获得。复合材料的复合程度和尺寸大小可通过调节偶联剂、聚合单体、引发剂以及乳化剂等反应条件来控制。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溶解性能,成膜性能和光电性能,可用于导电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光电导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等领域。

    一种四氯苯醌/三苯基磷可控掺杂四取代酞菁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38168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200410084575.2

    申请日:2004-1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有机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氯苯醌和/或三苯基磷可控掺杂四取代酞菁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由四氯苯酯和/或三苯基磷、四取代酞菁以及电解质以一定比例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配成四取代酞菁铜掺杂溶液,再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获得。薄膜的掺杂程度可通过调节掺杂剂种类、掺杂浓度、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大小来控制。本发明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成膜性好,热稳定性高,可应用于导电、传感、光电池和电致发光等光电材料领域。

    采用聚苯乙烯微球制备磁流变液用空心磁性复合微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31949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410084318.9

    申请日:2004-11-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磁流变液的空心磁性复合微粒及其制备方法。该磁性复合微球是在空心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覆盖一层Fe3O4而组成。其组成原料为空心聚苯乙烯微球、三阶铁盐、2阶铁盐、分散剂、碱,按合适的重量配比,经超声分散,微粒包覆,后处理等步骤而制备获得。由本发明制得空心复合微粒密度小、磁性能好,剪切应力高,具有优良沉降稳定性。

    一种用于锌负极涂层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636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98716.9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张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锌负极涂层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先将1,4‑苯二硼酸和1,3,6,8‑四溴芘,加入到混合碱性溶剂中,再加入催化剂,循环进行液氮冷冻与真空抽气,接着对所得混合物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本发明的保护层能够降低电极的极化以及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的生长,有效改善了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方法制备的COF材料作为锌离子电池负极的保护层,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并且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能,显著的提高了锌离子电池的容量。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储能领域、环保领域中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

    利用废旧PVC制备耐磨阻燃型工业地板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6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47654.X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旧PVC制备耐磨阻燃型工业地板膜的方法,包括:将废旧PVC、主增塑剂、阻燃型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按先固后液的顺序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双轮塑炼,熔化挤出;将挤出物输送至三辊压光机中的2个成型模具中,同时将玻璃纤维从这两个模具中间放入以此形成中间层,在三辊压光机的牵引力作用下,将三层材料复合压延成型;冷却、收卷,压花、冷却定型,最后分卷、包装、运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新型化学纤维织物背衬工艺,与玻璃纤维增强层形成夹层结构,保证了材料的平整性,背衬凹凸感强,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效果、耐磨性、高强度和收缩率低等优点。

    一种高效吸油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388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51686.0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吸油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工艺流程为:首先通过机械粉碎、微波辅助溶胀和快速温和的硝酸降解过程,由废弃环氧树脂EPs开发出有效且低成本的疏水改性剂DEPs,最后将已裁切成所需要形状的MF置于有DEPs的丙酮中,通过简单的浸涂,并以三聚氰胺树脂微孔聚合物泡沫为基底材料,制备得到的DEPs/MF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重复使用性能,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挤压重复使用。DEPs/MF对不同的有机溶剂均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可在环己烷/水混合物和氯仿/水混合物中选择性吸附有机溶剂。选择粘度较大的硅油对DEPs/MF进行重复使用能力测试,吸油率在重复使用5次之后仍可保持在2200%以上,具备良好的使用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