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诱导的直径可控纳米纤维电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05157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346701.7

    申请日:2011-11-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诱导的直径可控纳米纤维电纺装置,涉及一种静电纺丝装置。设有直流高压电源、溶液槽、限径板、金属板、驱动装置和收集板;所述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与溶液槽内导电层连接,直流高压电源的负极与收集板连接并接地;限径板覆盖在聚合物溶液表面,限径板上设有通孔或槽阵列;所述金属板与驱动装置连接,金属板设于溶液槽上,溶液槽内注入聚合物溶液;收集板设于溶液槽上方。可克服现有的电纺技术存在的产量较低、直径差异较大、带珠状结构、易堵塞、不易清洗等缺陷,可批量生产不同匀径纳米纤维,能够实现对所要生产纳米纤维直径的有效控制的非接触诱导。

    一种用于微器件圆片级封装的纳米吸气剂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24219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12265.6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微器件圆片级封装的纳米吸气剂集成方法,涉及一种吸气剂的集成方法。在硅/玻璃键合组合片上加工下沉槽和可动结构;在硅片正面加工定向碳纳米管结构;在玻璃片正面图案化印刷玻璃浆料结构,将硅片与玻璃片正面相对置于键合机内,加热到令玻璃浆料结构软化的烧结温度,控制硅片与玻璃片之间距离,使定向碳纳米管结构的上端部分与玻璃浆料结构接触,冷却后分离硅片与玻璃片,实现定向碳纳米管结构粘贴至玻璃片上;在定向碳纳米管结构上沉积吸气剂薄膜,得吸气剂结构;将硅/玻璃键合组合片与玻璃片置于键合机内对准,使定向碳纳米管结构置于下沉槽内,真空下将硅/玻璃键合组合片与玻璃片键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真空度的MEMS器件。

    一种基于硅/玻璃阳极键合的微器件可动结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3197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200.1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硅/玻璃阳极键合的微器件可动结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与制动器。提供一种基于硅/玻璃阳极键合的微器件可动结构制备方法。1)将玻璃片与硅片键合在一起,形成硅/玻璃组合片以及中间的牺牲氧化层;2)将步骤1)得到的硅/玻璃组合片的硅片减薄并抛光;3)在减薄后的硅片上刻蚀出可动结构;4)将硅/玻璃组合片置于氢氟酸溶液中,腐蚀可动结构底部的牺牲氧化层,使刻蚀结构与玻璃片分离,得到基于硅/玻璃阳极键合的可动结构。制备的硅层厚度均匀性更高;工艺更为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MEMS可动结构制备工艺。

    一种微器件的真空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08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25120.8

    申请日:2012-02-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器件的真空封装方法,涉及一种微器件的封装方法。采用微加工工艺在下硅片上加工硅岛、可动结构及附属金属电极和引线;采用湿法腐蚀法在上硅片正面加工出梯形通孔,在上硅片背面加工出微流道;采用硅-玻璃阳极键合技术将上硅片与玻璃盖板键合在一起;采用玻璃浆料键合技术实现下硅片与上硅片的键合;将键合后的圆片置于真空键合机中,通过微流道将腔体内气体抽走,激光局部加热技术使玻璃盖板的局部熔化,融化后的玻璃将微流道密封起来,最终实现MEMS器件的晶圆级真空封装。

    可起停控制的电纺直写喷头

    公开(公告)号:CN102019240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611543.9

    申请日:2010-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起停控制的电纺直写喷头,涉及一种电纺直写喷头。提供一种可自动起停控制、降低喷射开启电压、实现喷射与直写图案特征有机结合、完成复杂图案微纳米结构直写的可起停控制的电纺直写喷头。设带喷头空心套管、带螺纹调节塞、线圈、衔铁、回位弹簧、探针、排气管道;带喷头空心套管前端设有喷孔和注入孔,带螺纹调节塞设于带喷头空心套管后端,线圈套在带喷头空心套管外侧,衔铁设于带喷头空心套管内,探针与衔铁固连,探针前端位于带喷头空心套管前端的喷孔中,探针后端与回位弹簧一端固连,回位弹簧另一端与带螺纹调节塞内端固连,排气管道设于带螺纹调节塞上,排气管道内端与带喷头空心套管内腔相通,排气管道外端与外界相通。

    一种全对称硅微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62756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010611298.1

    申请日:2010-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对称硅微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提供可解决上下平板驱动结构中驱动力的非线性问题,以及驱动力与压力敏感膜片间的耦合问题,基于侧向驱动的一种全对称硅微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设有谐振结构、棱台形硅岛、正方形硅压力敏感膜片、硅边框和下层玻璃;硅边框内部与正方形压力敏感膜片连为一体,在正方形硅压力敏感膜片的对角线上对称设有4个棱台形硅岛,所述4个棱台形硅岛的四边与所述正方形硅压力敏感膜片的四边平行,4个棱台形硅岛通过与之相连的4根支撑梁将谐振结构平行悬置于正方形硅压力敏感膜片上方;设于硅边框上表面的4根对角线上的4个引线电极通过4根柔性梁与谐振结构连接,实现谐振结构与外界的电气连接。

    静电驱动喷印头
    6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97269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10111151.3

    申请日:2009-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静电驱动喷印头,涉及一种喷印头,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静电力驱动的喷印头。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打印性能、简化工艺流程和降低成本等优点的静电驱动喷印头。设有上层、中间层、下层、喷嘴、墨腔、固定电极、振动膜片和进液管,上层为硅层,中间层为振动层,下层为玻璃层,振动层设于硅层与玻璃层之间,喷嘴设于振动层侧壁,墨腔设于振动层上,墨腔腔体与喷嘴相通,振动膜片设于墨腔腔体底部,进液管设于硅层上,进液管与墨腔相通,固定电极设于玻璃层内表面,固定电极外接驱动电路。

    微纳米结构直写装置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66399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135261.X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微纳米结构直写装置,涉及一种亚微米线宽的聚合物材料直写装置。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静电纺丝”技术,实现高分子材料或具有一定粘性材料的快速直写,最小直径/线宽可低于300nm/20μm,突破了喷印技术的线宽限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微纳米结构直写装置。设有微探针控制平台、集成高压静电电源、流量控制器、X-Y平台、探针和CCD显微镜;集成高压静电电源用于为探针提供电压,集成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接探针,负极接地;流量控制器固定在微探针控制平台上,流量控制器由管道连接探针;探针作为材料直写的喷丝头,探针安装于微探针控制平台上;显微镜用于观察静电纺丝过程及材料写入图形的效果,显微镜设于微探针控制平台上。

    硅金键合方法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58437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35263.9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硅金键合方法,涉及一种硅金键合方法。提供一种可提高硅金键合晶片的键合品质,基于硅基多孔氧化铝的新型MEMS器件硅金键合方法。步骤为采用两步恒压阳极氧化法制备硅基多孔氧化铝薄膜: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在硅片上制备一层厚度1.0~1.5μm的铝膜,一次氧化后用6wt%的磷酸和1.8wt%的铬酸混合液去除一次氧化膜,再二次氧化后用5wt%的磷酸进行扩孔处理;制备键合晶片:将2片硅片放入键合器,烘干后在N2保护下退火得键合晶片。硅金键合晶片的键合强度由1.78MPa提高到3.03MPa,晶片的键合品质得到显著提高;而晶片的断裂界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说明基于AAO的硅金键合晶片依然遵循硅金键合晶片的断裂特性。

    一种电容位移传感器制造方法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92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24455.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容位移传感器制造方法,涉及电容位移传感器,涉及一种电容位移传感器。提供与半导体工艺兼容的一种电容位移传感器制造方法。设有探头、绝缘基板、上壳体、下壳体、电缆。所述探头采用半导体工艺制造,探头主体的导电与绝缘部分集成制造,探头正面为三个导电部分和两个绝缘部分相互共面嵌套,作为测量平面;探头背面制备绝缘层,在特定位置嵌有导电材料,与绝缘基板粘接和电学连接。探头通过绝缘基板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电缆穿过上壳体与绝缘基板的导电材料连接;所述绝缘基板与传感器金属上下壳体粘接,其中的导电材料与电缆连接。具有批量制造降低成本、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同轴度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